24年前,老人花100万买下70间房子的明代大院:等我走了留给后人
历史古城里的老宅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常言道:“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省保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木结构古建筑,山西省的平遥县被称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内保存有四千多处古院落,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一处院落现名为浑漆斋大院。
浑漆斋大院建于明末清初,已经历了四百多个春秋,比著名的乔家大院还要早二百多年。
它原本是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票号掌柜冀玉刚的祖业,占地三千多平米,内有大小房屋七十余间,院落整体按照当时四品官的规格建造。
1997年,山西省平遥县申请评选世界文化遗产,但当时的平遥是个贫困县,政府资金紧张,无力大规模修缮破旧的古院落,因此公开向社会拍卖。
浑漆斋大院就在此次拍卖之中,起拍价格为一百万元人民币,这在现在看来,可能是个“捡漏”的好机会,但当此消息放出之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出资购买这座古老的院落。
在那个年代,争创万元户都是了不得的事情,一百万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但浑漆斋大院还是等来了他的有缘人,是一位名叫耿保国的漆器手艺人。
百万元购房,维修二十余年
耿保国是平遥当地的一名传统推光漆漆艺匠人。平遥的推光漆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名漆之一,历来是三晋名产,与法华器、澄泥砚并称山西三宝。
传承着推光漆传统技艺的耿保国对传统文化十分热衷,1997年7月,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再加上跟亲朋好友东拼西凑的借款以及贷款,终于凑足一百万拍下了老宅。
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疯了,花一百万买下这座破败不堪的房子能做什么呢,房子虽大,却已经破旧得没有一间屋子能让人住了,后续的修复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简直是个无底洞。
但耿保国在决定拍下古院时就下定决心,要把这座古院当作做推光漆一样的作品去修复,精雕细琢地完成,将他毕生所学放在这座院子里。
耿保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现这座古宅几百年前的样子,为家乡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宣传做出一点贡献。
当时的浑漆斋大院由于年久失修,墙壁破败斑驳,爬满了青苔,建筑内的木结构腐朽,屋顶上的杂草长到一米多高,从室内看还会漏雨。
耿保国的家人在看到房屋的情况时,心里已经凉了一半。但耿保国却是摩拳擦掌,已经迫不及待动手修复这座老宅院了,他真心喜欢这座久经风霜的老宅。
由于购房时就已经耗费了所有的资金,还背上了债务,耿保国靠着制作漆器,一点点攒钱还清借款,赚来一点资金就用来维修这座古宅,一点一点地投入,前前后后花了二十余年,总投资可达四五百万元。
在整个修复过程期间,耿保国先是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维修古院的土建以及木结构,使得房屋最基本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保障,不至于是“危房”,而后他又花了十年的时间进行房屋的内部细节维修和装饰。
专业的文物修复会要求“修旧如旧”而不是“焕然一新”,耿保国在修复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专门请来了解古建筑的木工师傅维修,从房屋木结构的榫卯到细致的木窗雕花全部使用老手艺,有时他自己也学习古建筑相关知识参与维修。
由于老宅是建于明末清初时期,耿保国在院子里所使用和摆设的一些砖雕、石雕、瓦当,也全部都是他一件件淘来的明清时代之前的老物件,力求整个院落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细节雕刻都能够在时代风格上和谐统一。
如今的浑漆斋大院,古朴庄严中焕发着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平遥古城的一张名片。
修复后的浑漆斋大院在规格布局上仍然保留着最初的三进两院过道厅的结构,整体面貌仿佛在保留有岁月洗礼痕迹的同时又获得了新生。
耿保国拍下这座古院时,正大门的门楼已经毁坏,为了复原这座门楼,耿保国几乎走遍了平遥县观察各处的门楼结构以及装饰风格,亲自画图、设计、参与修复,耗费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才完工。
修复完成的正大门门楼上有五个“吉”字。
代表着吉利、吉祥、吉福、吉瑞和吉庆,门楼威严高大,彰显着这里曾经的主人的身份。
进了门楼之后,是第一进院,再过去,第一进院主人并不会居住使用,仅是门房家丁们居住,作看家护院功能;
过了二门就是第二进院,这里已经属于内院,一般是由家里的管家、伙计们居住;
二进院之后是过道厅,主人回家之后可在此处稍作停留再回到主院,另外还可用于招待客人,功能类似于现在的客厅。
过道厅之后,才是主人居住的第三进主院,这里一般不会有外人踏足,私密性极强。
院中有朝南的正房以及东西厢房,如今耿保国和老伴居住在正房,两个儿子按照过去“兄东弟西”的规矩,大儿子住在东厢房,小儿子住在西厢房。
值得一提的是,正房的建造风格颇具地方特色,是五间窑洞,从正面看由七根梁支撑,称为“五间七架”。
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结构保温性非常好,住到里面冬暖夏凉,这种结构规制的房子在过去只有有地位、有财力的人才能住得起。
主院的二楼挂着匾额,上题“高山仰止”四个大字,这是练习书法数十年的耿保国自己题写的,原句出自《诗经·小雅》,意为行为正大光明。
而“浑漆斋”的牌匾则由余秋雨先生题写。
匾额从雕刻、上漆,都是由耿保国一人独立完成。
他采用了漆艺里面最高端的烤木漆手法,精挑细选没有瑕疵的底板,直接往上面刷漆八九次,字的部分全部使用真金,使木制的整块匾额具有防水功能。
主院的二楼现在没有人居住,耿保国将它作为自己漆艺作品的展示厅,里面现在放满了耿保国的漆画作品,他计划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漆艺私人美术馆。
2006年,平遥的推光漆被正式收录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埋头做了几十年推光漆的耿保国也被评为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的继承人。
耿保国又将原本作为礼堂的最后面的院子拆掉,重建后作为自己的漆艺工作室。
耿保国说,这个院子在他买下之前就有很多故事,但大多都是关于鬼神的故事,为了让这个院子喜庆、有人气一点,他在房梁上做了中国传统的和玺彩绘,彩绘上所填的金色也全部使用真金。
房前挂着一排排红灯笼,门口也精心挑选种上了适合的绿植、摆放着寓意旺财的瑞兽三足金蟾。
经过二十多年不间断的修复和维护,这座古老的明代大宅终于大致完工,耿保国邀请了众多古建筑方面的专家来到浑漆斋大院参观,专家们见了都是赞不绝口。
很多影视剧剧组也慕名前来拍摄取景,著名导演冯小刚就曾带领剧组在此拍戏,剧组中的一个美术编辑对耿保国说,山西的古院他看了很多很多,这座古院的维修是顶尖的、最好的。
匠心与传承
如今的耿保国已经是古稀之年,除了修复这座古院之外,他制作推光漆也已经有五十多个年头了。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也对推光漆这项传统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耿保国的小儿子还曾经获得过推光漆制作方面的奖项,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耿保国,在推光漆领域早已是赫赫有名。随之而来的还有收入的提升,但耿保国对于名誉和金钱并没有特别在意。
对于他来说,推光漆的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他的孩子一般,而他的两个儿子既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也是他在推光漆方面的知音。
有人慕名而来想出价五万元购买一件他的漆器作品,他也只是笑着拒绝;
有人说他的这座浑漆斋大院价值已经过亿,他也仿佛并不在意,还是如同普通人家一样和老伴居住。
曾经有人问耿保国,说把这座古院改成特色宾馆或是民宿,那不就赚大钱了吗。
这样一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既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支持耿保国继续修复维护这座古院,也能够让更多人看到修复古院的成果。
但是看着满屋的漆画,整座古院一点一滴都是心血之作,“我还是放不下我这些漆艺”,耿保国说,“人的一生应该办一点事,留一点痕迹。”
耿老表示,等自己去世之后,希望这所宅子能够留给子孙后人。
浑漆斋大院,是耿保国一生心血和梦想的承载,是耿老留给他的子孙乃至世人的宝贵财富,彰显了他高超的技艺,也是他执着追求的见证。
一个人,一座宅,一项古老的技艺,一脉相承。古宅和这宅里的漆器,就是他执着一生办好的那一件事,也是他留下的记忆和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