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再次北伐遇到了劲敌,这次还是他的老对手陈泰!
姜维着急要在公元255年出兵北伐,一方面,是因为前一年的北伐取得了胜利,他想趁热打铁再进一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这一年的正月,魏国执政大臣司马师,在讨伐毌丘俭和文钦反叛的时候眼睛受了重伤,不治而亡了,他的弟弟司马昭刚刚在魏国执政。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掌权者出现更替,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姜维也想趁机占点便宜。
这一年魏国确实出现了不少变故,除了司马昭接替司马师执政,在西边负责防御蜀国的征西将军郭淮也去世了,接替他的是姜维的老熟人陈泰。此时的雍州刺史也换了新人,他的名字叫王经。
经过一番打探,王经得到了蜀军的动向,听说姜维分兵三路,分别来攻打祁山、石营和金城,他马上向顶头上司陈泰进行汇报,并且要求分兵三路去迎击姜维的蜀军。陈泰很冷静,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又根据他对姜维的了解,给王经发出了指示,以蜀国目前的实力,是不可能分兵来进攻的,你也不用主动出击,只要坚守狄道城就行了,我很快就会从陈仓出兵,等我们合兵一处,再一起迎战蜀军。
这一年的八月,姜维大军达到了抱罕一带,而后果然同陈泰预料的差不多,兵锋直指狄道城。不知道王经是怎么想的,也许是立功心切,也许是有点其他的原因,他并没有等陈泰大军的到来,而是主动向蜀军发起进攻。
陈泰得到消息以后,心里就是一惊,不好,要坏事,他赶紧发动大军前往狄道城支援王经。可还没等陈泰的大军赶到,前方已经分出了胜负,姜维先后在故关、洮西大败魏军,王经手下的将士死的死逃的逃,只有一万多人跟他退到了狄道城。姜维大军则趁胜追了过来,把狄道城团团围住。
王经惨败的消息传来,陈泰果断作出决定,一面派人疾驰报告朝廷,一面沿途收编王经溃败的残部,做好同姜维作战的准备。这一次,姜维在西边闹出来的动静是有点大,朝廷非常重视,大将军司马昭命邓艾为安西将军,让他同陈泰合力抗击蜀军,为了保险起见,又派遣太尉司马孚带兵作为后援。
邓艾到了前线之后,同陈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自从王经的几万精兵大败以后,蜀军士气大振,已经有点势不可挡的意思了,而陈将军你,手下兵马不精,不少还是王经的溃兵,士气低落军威不振,陇西一带有点不好守了。
古人说,如果被毒蛇咬了手臂,最好是割断手臂以保全身。《孙子兵法》也说,有些仗是不能打的,有些地方是不能守的。这些说的都是舍小保大的道理。现在陇西敌人的危害超过了毒蛇,狄道城也实在不好守,此时姜维的军队气势正盛,正是该回避的时候,我们不如先据险自保,再观察局势,等待适合我们的时机到了,然后再进军救援狄道,这才是好的策略。
听完邓艾的这番分析,陈泰有点生气了,不过他还是理智的把自己的看法一一道来。姜维这次出兵,采取的是轻骑兵深入的方式,就是想跟我军早日决战,求得一个速战速决。王经要是听从我的建议,就应该凭借城池的险要坚守不出,来挫伤蜀军的锐气。可他偏偏不听,非要跟人家硬刚,这才让姜维的计谋得逞,损兵折将,还被人家困守城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已经是这个局面了,如果我们不及时救援,万一姜维攻克了狄道城,再趁胜向东进兵,就能很容易占据栎阳,这就意味着他会得到足够的粮食。他就可以收编当地的降兵,再招纳附近的羌胡人,然后兵强粮足,就可以向东争夺关中和陇右,进而威胁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如果出现了这种局面,我想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我们及时进军援救狄道城,让姜维在那里受挫,蜀军就会锐气消失,那个时候双方的形势就会反转过来,我们占据主动优势,灭掉蜀军也会顺理成章了。这不是我在这里胡说,攻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单攻城的战车都需要三个月才能制成,这些不是轻骑兵深入的蜀军能做到的,姜维再用阴谋诡计也没法办到。
现在的姜维大军,属于孤军深入啊,正是我们击败他们的大好时机,狄道城外部被洮水环绕,正好把围城的蜀军围在内部,只要我们前去占据了制高点,卡住他们的要害部位,蜀军就会不战而逃了。
兄弟们,对敌人不能姑息纵容,对狄道之围,我们也要树立肯定能解救的信心,你们怎么能说出“壮士断腕”“有所不守”这样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