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忌讳,用自己的尺度去丈量别人生命的厚度
有一个人际关系定律:无论你走到哪个圈子,遇到讨厌的人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即使你屏蔽了这个,也会有新的补上来。
生命来来往往,难免会和你看不惯的人不期而遇。
经历越多越明白,看不惯一个人,真的不必翻脸。
讨厌,是最贵的消费
刘震云《一句顶万句》中说:
“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身边一旦有那么几个讨厌的人晃来晃去、惹是生非,既摆脱不了又没办法接纳,那生活质量肯定大打折扣。
一个真实故事:
有两个人在单位互相不对付,每天想方设法怎么治对方,两个人不是你告我的状,就是我拆你的台。
结果互相折腾了小半年,工作也没出什么成果,好心情也没了,得不偿失。
讨厌一个人,是这世上最贵的消费,因为你付出的是自己的心力。
与其和眼下的琐碎纠缠良久,不如集中精力继续赶路。
不争、远离、放下,皆是智慧
眼界不同,不必争辩
古语有言:“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和别人争辩他认知以外的事,无异与对牛弹琴,只会损耗我们的精力。
不与眼界不同的人争辩,是一种远见,是一种大度。
层次不同,不必纠缠
不与讨厌的人纠缠,并不是怯懦,而是不想拉低自己的层次。
诗人陆游在《书梦》中写道:“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难。”
遇到讨厌的人和事,笑一笑就过去了,不必太当一回事。有格局的人,懂得与其纠缠,不如远离。
三观不合,不必为友
和对的人在一起,生活有如拔云见月,和错的人在一起,永远看不到岸。时间决定我们遇见谁,三观决定我们留下谁。
相处不累,才能久处不厌,不是谁都适合做朋友,三观不合,那就各自安好,不必为友。
放大格局
心理学上说的“投射效应”,意思是,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投射。
有时,你看不惯别人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境界不够。
作家亦舒有句话:
“每个人说另外一个人,道理总是一箩筐,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做人,最忌讳的就是用自己的尺度,去丈量别人生命的厚度;把别人的故事,放在自己的显微镜下审视。
总是说别人坏处的人,永远都不能证明自己是好人。
社会就是一个大熔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一面。你对别人的百般注解,构不成万分之一的他。但暴露的恰恰是,一览无余的你自己。
康德说:“我尊重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多一分将心比心,修养就上升一个高度;多一分换位思考,心胸就开拓一个宽度。
少说感受,多看事实;少论是非,专注自己;放下成见,心存包容,如此才能放大格局,迈向真正的成熟。
懂得自省
这世上最不值得的,就是在眼里装下了别人的错误,却浑然不知自己脚下尚有很大的空间进步。
一个人如若每日所见,皆是他人的行差踏错,每日耳闻,皆是他人的缺点纰漏,怎能有余力自省,而后精进?
蔡康永有一段话:
看到别人做不好时,也许会暗爽在心,得到一种“我比他聪明”的优越感。但真正聪明的人,是观察别人为什么做不好,然后警惕自己,尽量不要犯相同的错。
那些只爱发出嘘声的人,应该是打算一直在台下当观众,而那些警惕自己的人,则是在准备:有一天要站上舞台。
光是暗自嘲笑别人零分的答案,并不有助于自己得到满分的结局。不如把对方当成参照的样本,提醒自己避免和他掉进相同的坑里。
《论语》有言:“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意思是:小人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都是别人。高尚的人即使没有错,也会时时反省自己。
抱怨者自困,自省者自渡。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说明他还在你的视野里,你只有成长自己,才能让他不在你的视野。
当你懂得自省,把别人的错误当作给自己提的醒,那么看不惯的人事物,都会成为你为自己铺的路。
人生最好的状态:
拓宽心胸包容,而不苛责;
站在远处看淡,而不自困;
保持行动精进,而不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