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人才美的特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是社会美的核心,集中体现了社会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历史特性,因此,人才美与一般的社会美相比,更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创造性和价值性的特征。

随着美学向社会实践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审美化也正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人生审美化、审美人生化,业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走向。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人才的美既然是最重要的社会美和文化美,这在客观上必然引领社会美的发展趋向。从人才美学的角度来看,认真研究人才美的本质及其特征,研究人才美的创造,对于促进人才开发,都具有积极的美学意义和人才学的意义。

人才美的社会性特征

01

人才美的社会性是指人才的美具有社会性,符合特定社会对人才的审美需要和价值判断。从审美创造的角度来看,人才美不是个人的自我确证,个人不能自以为是,不能孤芳自赏。换言之,一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应该尽可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外在言行符合社会的规范,即使才华横溢,也不能天马行空、独往独来,除了极具个性特征的创造活动以外,一般而言,还应该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尽量使自己的创造活动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同。

人才美的形成、创造、鉴别与欣赏,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从人才美的形成来看,人才美的形成集中体现和蕴含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质的规定性,即人才美的形成与发展要符合社会的人才标准、社会期待和社会需求,是按照社会对人才所设定的规范、标准塑造出来的优秀人物,体现出德才兼备的本质特征,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从人才美的创造过程来看,人才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从广义上来看,都应该是为了满足社会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需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从人才美的鉴别来看,人们对一个人言行的审美判断,必然蕴含着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征,要求人才的言行要符合该社会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甚至就连人才的衣着打扮和精神个性,都要符合社会对其年龄、职业和身份地位的审美判断。从社会对人才美的欣赏来看,社会一般都是欣赏那些符合社会审美标准的两类人才:一类是卓越精英型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如科学家、各类专家、哲人巨匠、明星大腕、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第二类是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各类优秀人才,即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的各类人才。此外,人们还欣赏社会各行各业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但是,人才美的这种社会性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客观上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体现,人才美不一定从一开始就得到社会承认。在社会发展史上,进步的改革力量一开始往往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而随着社会大众的觉醒,改革力量才有可能逐渐得到社会的承认;在探讨真理的过程中,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里。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每个人成才的复杂性,对于人才美的社会性,应该结合社会特点以及具体情况,给予具体的理解和阐释。

比如,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三次被打倒:第一次是太平天国;第二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第三次就是解放后的文革十年。但这三次加起来的时间与漫长的几千年相比,只不过短暂一瞬,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法国启蒙运动领袖狄德罗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在世时的名望都不是太高,他们去世后,随着后世读者对他们的肯定,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所以,判断人才的社会性特征,一定要放眼历史长河,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历史感,应该注重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特定的人才。

当然,我们判断人才美的社会性特征,不能局限于特定人才所处的社会对他的认可程度,而是应该尽可能把他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把他放在人才发展史的角度进行检验,这样能够看出大浪淘沙之后,淘出来的是否是真英雄,究竟是各领风骚三五天,还是能够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长期检验。

人才美的时代性特征

02

从人才美学的角度来看,人才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了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美具有了时代的内涵,这就是人才美的时代性。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不同的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需要不同的时代精英。在和平时期,人才大多是各个领域里进行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企业家和科学家倍受青睐;在社会急剧改革的历史时期,社会特别需要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在战争年代,社会特别需要军事人才或者是具体的战斗英雄。魏收《魏书·礼志》:“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司牧;元首不可以独断,乃命臣以佐之。然则安海内,正国家,非一人之力也。……秦、汉、魏晋代有加减,罢置盛衰,随时适务。且国异政,家殊俗,设官命职,何常之有。帝王为治,礼乐不相沿;海内作家,物色非一用。其由来尚矣。”由此可见,社会的变迁实际上应该“随时适务”,“设官命职”不能一概而论,要体现出历史的发展变化,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的时代英雄。

人们常说,时代造英雄。在人才史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时代,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时代人才。因此,作为立志成才者而言,应该把握自己所处的时代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与动态需求,一方面正确认识和了解该时代对人才的整体需求以及具体需求,同时,还应该以辩证的观点,以动态的眼光把握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人才开发也应该与时俱进,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发奋成才,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由此可见,每个立志成才者,应该学会把个人成才与时代需要结合起来,力求体现出人才美的时代风采。

人才美的创造性特征

03

人才美不仅具有社会性特征和时代性特征,而且还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人才的质的规定性客观上必然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求真向善与审美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三大主题,客观上必然要求各类人才以自己特定的创造性实践,为实现真善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各类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大多从事的是求真的学术研究或者科学活动,其本质是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此需要这些人才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其实践活动客观上必然体现出创造性的特征;从事产品研发和生产一线的各类人才,其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向善的社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因而其实践活动必然体现出创造性的特征;而那些从事艺术创造或审美创造的各类艺术家和美学家,其艺术创造或文化创意等,客观上也必然蕴含出创造性的特征;即使在许多平凡的各种岗位上的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熟能生巧,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出创造性的特征。

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科学的创造发明能够体现创新,而平凡的工作也能够体现创新。创新不受工作性质的束缚和制约,任何人才只要具备了创新思维,就有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进行具体的创新,因而显现出创造性的特征。

人才美的价值性特征

04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都是具有价值的,关键是看特定事物满足什么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美是有价值的,而人才美的价值之所以远远大于一般美的事物的价值,就在于人才美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

人才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才美的价值在于求真性

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人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众多的人才中,其中有不少人才是以认识世界现象和本质、认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探索学术真谛为宗旨的,许多学者和科学工作者大多是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认识世界的思考之中,不断地探求真理,因此,这些人才的美就具有了“真”的内涵。当然,这里所说人才美的价值在于求真性,是指人才自身所从事的求真活动,而不是指人才自身做人的真。科学美学就是研究科学之美的,实际上也揭示了人类科学活动的求真之美。全世界的报刊杂志每年刊发的学术文章和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不计其数,这些学术文章和著作都是探索某个问题真谛的学术思考,体现了学者的创新性探索所蕴含的求真之美。

(二)人才美的价值在于向善性

人才的求真性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则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全世界的报刊杂志刊发的学术文章和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既是学者的求真探索,也是学者们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的向善之举。人才的向善性就是要求各类人才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从实践动机、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都要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绝不是仅仅为满足一己之私。人才通过特定的外在显现,做到善中有美,体现出特定的美。各种人才的实践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特定的社会需要,最终都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因而就具有了“善”的内涵,也自觉蕴含了善中之美。学术界之所以反对抄袭剽窃,一方面是这种行为是不劳而获,一方面也在于这种行为缺乏求真向善的本质内涵,因而也不可能体现出人才美的求真性和向善性。

(三)人才美的价值还在于审美性

人才价值的审美性一方面在于人才自身的审美性,在于人才创造性实践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美,另一方面还在于人才创造性成果所显现的美。也就是说,判断人才美,不是单纯看人才自身的美,而是应该注重看各类人才内在美与外在美及其创造性劳动过程的美,还要看各类人才创造性劳动成果的美,即善中有美,美中有善,美善统一。

实际上,人才美的价值性的三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三位一体、和谐统一的,即真和善的统一所构成的感性形象。换言之,人才美的价值在于动机(心灵美)、过程(实践过程)与效果(劳动成果)的和谐统一,也是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的和谐统一。

康德写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之所以建立了康德的哲学体系,实质在于他通过《判断力批判》的审美之维,把《纯粹理性批判》的求真之维和《实践理性批判》的向善之维沟通起来,构建了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的理论体系。因此,人才所蕴含的求真、向善与审美的价值,三者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结、有机统一的,即真中有善,善以真为前提,美则是真与善的感性统一。

责任编辑:张涛

新/书/推/荐

拙著《人才开发新论》运用哲学、社会学、创造学、文化学、情商理论和生物全息律等新的科学原理,汲取许多先贤时哲人才学、心理学、创造学、成功学、脑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成果,围绕“山型人才”开发,从大学习观和大人才观的全新视域,以全方位的角度,以360度的环视,注重从系统整体性研究人才开发,从全方位、多角度出发,对人才开发特点和规律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0)

相关推荐

  • 或许创新并不是一种能力

    创新是一种能力吗? 近些年来关于创新能力在教育界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随着社会对创新产品的需求,创新能力被当作教育培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可惜的是,至今为止,似乎并没有发现我们的教育为培养学生的&q ...

  • 薛永武:人才美学研究人才美的本质、特征与人才美的创造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学在研究人才与审美关系的同时,还要研究人才美的本质.特征与人才美的创造等内容. 从人才美的本质来看,人才美学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人才美的内在构成和外在显现.人才美的特殊性和本质丰 ...

  • 薛永武:从真善美的维度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从真善美的维度来看人才美的审美文化特征,人既然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显然,人才的美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离开了人才的美,就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创造,也无法理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本质,因 ...

  • 薛永武:人才美与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体美和人的外在美都是人类所特有的美,但这些美主要涉及人的形式美,因而这些形式美本身是极其有限的.审美实践表明,人体美和外在美的魅力只有依存于人的内在美,才能够实现更大的审美效应. ...

  • 薛永武:人才美是最高的社会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在欣赏社会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人的形体美和相貌美,而且还要通过人的语言美.人格美.心灵美.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真和善相统一)所蕴含的美,从人类自身去探讨美的根源和美的主题, ...

  • 薛永武:历史哲学、人才学和美学实践对人才美的确证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我们倡导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还可以从历史哲学.人才学和美学的实践中得到确证.我们确认人才的美是最重要的审美文化,这是我们对审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审美文化应该是物质形 ...

  • 薛永武:人才自身的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特征和表现尽管各具特色,但都能够体现出人才美的本质和特征.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一观点对学界研究人的本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谓一切社会关 ...

  • 薛永武:人才实践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的美一方面通过创造性和进步性的实践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通过劳动产品的美蕴含出来. 一.人才按照美的规律创造 人类与动物相比,动物的生存以及一些简单的生命活动,更多地按照本能适应 ...

  • 薛永武:人才美的显现——创新性

    人才美不是天然的,而是人类自觉创造的产物,也是人才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观点,从美学的高度揭示了人按照审美 ...

  • 薛永武:人才美的显现——进步性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的创新实践不是个体的自在行为,而是一种新的自主实践,应该体现出进步性.这种进步性集中表现为人才的社会实践蕴含了认识世界的真,也蕴含了改造世界的善,要求人才在真与善的和谐统一中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