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你感受到自然的崇高美了吗?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粗犷博大的形态、劲健的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崇高美可以分为自然的崇高美、社会的崇高美和艺术的崇高美。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通过欣赏自然的崇高美,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想象力和人性的尊严感,有效的促进人才开发。
01
自然事物的形体广大之美
自然的崇高美是崇高的一种范畴,主要是指自然事物形体上的巨大或者力量的巨大,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的特性。西方的朗吉弩斯、博克和康德都曾经论及崇高。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认为崇高的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的“惊心动魄”,“肃然起敬畏之情”,引起“比我们自己更神圣事物的爱”。中国古代一般是用“大”这个概念来形容崇高。自然的崇高美主要表现为物体的体积巨大,在形式上表现为高大、广阔、挺拔、粗犷等气势磅礴的姿态,具有超凡的物质力量,往往突破了比例、均衡、节奏与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律,超出了人们感官的把握能力,从而使人感到震慑和惊惧。
自然事物的崇高美首先表现为形体具有广大之美。按照康德的说法,“假使我们对某物不仅称为大,而全部地,绝对地,在任何角度(超越一切比较)称为大,这就是崇高。” 即自然事物的形体是个庞然大物,能够超越人们的感官能力,使人们不能够直接以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才能使人产生震撼之感。
从宏观上来看,自然中的宇宙庞大到没有极限,其空间之大,大大超出人类的想象。古人曾经讲过,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深知宇宙空间的不可测量性。仰视浩渺的太空,太空的广大之美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平视我们的水平线,海纳百川的大海,广袤无垠的沙漠,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原野,都震撼着我们的眼球。俯视大地,地球的厚度,地下的煤炭、石油、黄金以及各种矿藏,无不令人惊讶。再看具体的自然事物,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壮观、泰山的高大雄伟、珠穆朗玛峰的耸立、银河系的深邃、层层堆积的乌云、高耸而下垂的断岩、重峦叠嶂的崇山峻岭,都具有广大之美。
这些自然事物的广大之美具有体积的巨大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往往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对人的思维视野产生扩张的效果,这恰恰有利于激发观赏者思维的活跃,拓展审美主体的想象力,有利于打破观赏者既定的思维定势,而促进观赏者想象力的扩大和提升,客观上非常有利于培养审美主体的创新思维。
02
自然事物力量的巨大之美
自然事物的崇高美不仅体现为自然事物的形体广大之美,而且也体现为自然事物力量的巨大之美。
许多自然事物具有惊人的巨大力量,能够给人们以极大的震撼。地震、火山、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咆哮的大海、海啸、龙卷风等自然威力可谓惊天动地,能够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撼和威慑。我们过去常常用“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来形容革命力量的汹涌澎湃,实质上就是借助于自然的巨大威力来比喻革命力量的不可阻挡。在动物中,恐龙的凶猛、大象的力大无比,就连大鲨鱼的威猛也能够给人以强烈的刺激。
自然事物的力量巨大之美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撼和威慑。这种双重震撼和威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并非都是坏事,恰恰相反,一方面,人们面对崇高的自然事物所蕴含的巨大威力,可以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的心态,产生对大自然应有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人们在观照自然的崇高美时,还可以与自然的崇高美进行心物同构,产生格式塔效应,尤其是按照康德的说法,尽管自然事物具有巨大的威力,“但是假使发现我们自己却是在安全地带,那么,这景象越可怕,就越对我们有吸引力。” 这说明,人们以自己更加宽广的心灵去接纳和悦纳自然的崇高事物,能够通过痛感转化为崇高感,在获得崇高感的同时,也就扩展了心灵和思维视野的广度,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丰富和提高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