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 民间长诗论纲
中国各民族民间长诗丰富多彩,南北风格差异显著。北方少数民族民间长诗多有英雄题材,风格豪放、粗犷。如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嘎达梅林》,维吾尔族的《艾里甫与赛乃姆》,藏族的《日月情》,哈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回族的《尕豆妹与马五哥》《紫花儿》(又名《吆骡子》),东乡族的《米拉尕黑》,赫哲族的《满斗莫日根》,土族的《拉仁布与且门索》,达吾尔族的《少郎和岱夫》裕固族的《黄黛琛》等;南方少数民族民间长诗多取历史现实生活故事,风格婉约、细腻。如彝族的《阿诗玛》《我的幺表妹》《妈妈的女儿》,傣族的《召树屯》《娥并与桑洛》,苗族的《仰阿莎》《张秀眉之歌》(即《清水姑娘》)《金笛》,壮族的《马骨胡之歌》《达稳之歌》《达备之歌》《特华之歌》《嘹歌》,布依族的《伍换林》,景颇族的《凯诺和凯刚》,哈尼族的《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不愿出嫁的姑娘》,土家族的《金鸡》,侗族的《刘梅歌》,瑶族的《张氏女卖花记》,仫佬族的《白马姑娘》,毛南族的《枫蛾歌》,京族的《宋珍和陈菊花》等;汉族的民间长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风格与南方少数民族接近。有江南吴歌中的民间长诗,如《白杨村山歌》《沈七歌》《五姑娘》《林氏女望郎》《薛六郎》《魏二郎》《孟姜女》《小青青》《刘二姐》《庄大姐》;有湖北咸宁市的民间叙事长诗,如《崇阳双合莲》《钟九闹漕》等;还有湖北宜昌市夷陵区的民间叙事长诗,如《雾渡河民间叙事长歌》等。凡此种种,全豹一斑而已,但也足见中国各民族民间长诗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状况。各民族民间长诗在我国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民间长诗辨析
民间长诗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长诗是指人民大众创造的与短小精悍的歌谣相区别的所有的长篇诗歌的总和,包括:史诗(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抒情长诗、民间知识长诗等。
狭义的民间长诗是指人民大众所创造的不同于史诗、歌谣的一种篇幅较长的诗歌。一般而言,在民间文学学科领域里所指民间长诗,是取狭义概念,这已成为约定俗成。因此可以说,民间长诗是与史诗、歌谣相并列的一种民间诗歌体裁。
民间长诗不同于歌谣,这是显而易见的:民间长诗篇幅较长,少则百行(以百行为底线),多则数千行,上万行,甚至数万行。民间歌谣则是短小精悍的抒情篇章,少则两行,多则十来行或数十行。
民间长诗中的民间叙事长诗与史诗虽然都以叙事为主,但又有明显的不同:史诗发端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国家形成时期,是在神话的基础上产生的大型口头创作,主要讲述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起源以及文化的发明、民族迁徙、朝代更迭的过程,或讲述民族、国家形成时期部落首领英雄故事。如苗族的《苗族古歌》彝族的《查姆》《梅葛》,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汉族的《黑暗传》等。民间叙事长诗主要讲述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的历史与现实生活故事,特别是明清及其以后的社会生活故事。湖北夷陵、神龙架等地区的长诗《黑暗传》《盘古歌》,主要内容是创世神话与三皇五帝谱系神话的糅合,应属史诗类别。所以此次湖北编纂民间长诗卷,将《黑暗传》的各种异文专编一辑,名曰神话长歌,比较合理。
民间长诗有各种分类,众说纷纭。根据其表现方法来进行分类,可分为:民间叙事长诗,主要采用叙事方法,叙述一个事件的循序渐进的完整时间进程,并辅之于抒情;民间抒情长诗,以抒情为主,抒发内心喜怒哀乐感情,并辅之于叙事;民间知识长诗,以说明方法为主,介绍地方性知识,时有辅之于叙事以为例释。
二、民间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叙事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也有少量第一人称叙事,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在民间长诗中,民间叙事长诗是最主要的部分,略作如下分析。
1、主要内容
其一,歌颂人民群众对统治阶级和邪恶势力的反抗斗争。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反映了以嘎达梅林为首的蒙古族人民反抗军阀勾结日本侵略者侵吞内蒙地区的斗争经历。汉族的《钟九闹漕》,反映了清末湖北崇阳农民反抗粮房敲诈勒索,聚众起义的历史事件。
其二,民间叙事长诗中最多的篇章是以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真挚的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迫害、争取婚姻自主为主题的。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叙述了一个近似汉族梁祝悲剧的故事。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阿诗玛》揭露了封建恶势力戕害青年男女爱情的凶残与野蛮。回族的《尕豆妹与马五哥》,裕固族的《黄黛琛》,汉族的《崇阳双合莲》等都是反映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优秀篇章。当然也有极少部分民间叙事长诗是以喜剧结束的。
除上述两大主题之外,我国各民族叙事长诗还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采自传奇小说、曲艺戏剧内容的民间叙事长诗,不少出自《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水浒》等小说和《孟姜女》《白蛇传》等戏剧。表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民间叙事长诗,或褒或贬,多以歌颂惩恶扬善、公正执法、扶贫济弱为主要内容。还有表现儒家孝道思想的民间叙事长诗,其中有一些涉及到二十四孝故事。此外还有涉及鬼神迷信、佛道故事的民间叙事长诗,多为宣扬善恶报应思想。可见民间叙事长诗十分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
民间叙事长诗多以歌唱形式流传,叙述曲折悲欢离合的故事,必带上歌者喜怒哀乐的情感,这就形成了叙事长诗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特点。民间叙事长诗的叙事语言、结构安排、表现方法等,都体现了这种叙事抒情相融合的特征。
3、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
民间叙事长诗最引人注目和最具魅力之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那些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民众美好理想追求的诗意般的人物形象。如嘎达梅林、阿诗玛、黄黛琛、召树屯、仰阿莎、娥并、桑洛等,都是具有永久魅力的人物形象。民间叙事长诗多用比喻、夸张、衬托、象征、双关等诗歌表现方法刻画人物。
4、民间叙事长诗的分类
据体裁来分,民间叙事长诗又可以分为诗歌体和戏剧体。诗歌体即以歌者的身份演唱故事的民间叙事长诗,如前所述;戏剧体属于代言体,即是以故事中的角色身份演唱故事的民间叙事长诗,或是以故事中的主人对话的方式演唱的故事长诗。如傈僳民间叙事长诗《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即属于戏剧体,其内容都是由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演唱而构成。
三、民间抒情长诗
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1、生活抒情长诗
生活抒情长诗主要抒发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之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势力的诅咒和痛恨。其中反映青年男女对自由美好爱情的追求、抒发由爱情悲剧导致的撕心裂肺的哀伤情感和对爱人的苦苦思念的抒情长诗占大多数。如彝族的《我的幺表妹》、傈僳族的《重逢调》、壮族的《唱离乱》(嘹歌之五)、布依族《月亮歌》、黎族的《十二月歌》等。
2、礼仪习俗抒情长诗
礼仪习俗抒情长诗是指民间婚丧嫁娶及生产礼仪习俗中的抒情长诗。民间婚丧嫁娶礼仪习俗行为常常有歌谣相伴。如婚礼中有撒帐歌,建房中有上梁歌,薅草时有薅草锣鼓歌等。当这些相对独立的短歌连缀成长篇诗歌,并融入歌者深厚的情感时,便发展成为民间抒情长诗。如汉族、土家族的《哭嫁歌》《薅草锣鼓歌》,彝族的《妈妈的女儿》等。
四、民间知识长诗
民间知识长诗是以说明解释地方性知识为内容的长诗,包括说明解释生活哲理、道德戒律、地方特产、地名、家族谱系等内容的长篇诗歌。如壮族《欢传扬》为哲理性长诗。苗族的“议榔词”,侗族的“约法款词”为道德戒律类长诗。如川江号子可算地名长诗,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内容,而且将沿江的明礁、暗堡、险滩、水经流速等编进歌词,随时提醒纤夫,保证了行船安全。地方知识长诗涉及知识面广,曾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因而贮存了丰富的民众历史生活记忆,也是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向柏松,男,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