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出一上联征婚: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瘸子对出绝妙下联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这种文学形式逐渐从我们生活中绝迹了,如今只有在过春节时才会象征性的贴一下春联,而且人们在选择春联时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春联的款式,而非春联的内容,春联没落如斯,实在令人痛心!

据《中国文学史》所载: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因第一副对联被公认为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所以对联又被称为“桃符”,别看对联现在几乎绝迹,但在封建社会中,对联曾经极度昌盛,是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这是因为对联兼具通俗性和高雅性!

据《对联的艺术》所载:对联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学形式,虽然也有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性对品、情景相符等“条条框框”,但对联说白了不过就是一组“对偶句”,这使得对联可以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试问哪一种文学形式中找不出一组“对偶句”呢?只要你愿意,两字即可成联,比如“天对地”,这就是一副对联!

正是因为对联包容性如此之强,使得对联可以兼具通俗性和高雅性,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

除对联外,试问还有哪一种文学形式能够达到如此效果!究其根源,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文学形式,只要识字,只要懂得什么是对偶句,就能“吟诗作对”,这是多大的诱惑啊,谁心里没有一个“舞文弄墨”的梦想呢?

只有走进广大群众中的文学形式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下面就给大家讲个故事,看看对联是如何走进广大群众之中的!

话说清朝末年有一姑娘名为小玉,小玉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小养尊处优,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自从小玉的父亲在一场意外中丧生后,原本还算富裕的家族就此没落,最后分崩离析,可怜的小玉被狠心的兄嫂卖到了一个偏僻的小镇,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小商人,商人对小玉很好,百依百顺,这令小玉很是感动,下定决心好好过日子,可是命运好像在故意捉弄她,两人婚后没多久,商人就因病逝世,年纪轻轻的小玉就此成了寡妇,好在商人给小玉留下一笔钱财,使得小玉能够维持生计。

过了几年,小玉逐渐从丧夫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不再闷在家中,时常外出走动,一次外出时,小玉偶然结识了当地一个教书先生,教书先生长得很是清秀,美中不足的是有一条腿是瘸的,镇上的人都叫他“瘸子”。

小玉还是大家闺秀时也曾读书识字,喜爱文学,只是这偏僻的小镇没有几个人识字,所以她一直苦无“知音”,如今遇到另一个识字的人,怎能不叫她“见猎心喜”,于是两人常常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文学,共同的爱好使得两人越走越近,彼此都产生了好感,只是害怕流言蜚语,一直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小玉身为一个寡妇,本就容易招惹是非,若是轻易就与瘸子在一起,恐怕会招致他人非议,思来想去,小玉决定为自己“招亲”,招亲的方式很独特,小玉在自己门前挂了一个牌子,出了一则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言明只要有人能够对出让她满意的下联,她就与之结婚,并陪嫁所有财产,消息一出,整个镇子都轰动了。

小玉虽是寡妇,却年轻漂亮,家产颇丰,自然有人心动,一时间前来应对之人络绎不绝,只是这小镇教育水平落后,应对之人的“作品”大都惨不忍睹,瘸子得到消息后知道这是小玉给自己的机会,于是一瘸一拐来到小玉家,看到牌子上的上联后,瘸子略一沉吟,提笔写出下联“牛魔王芭蕉扇,可大可小”!

小玉看后甚为满意,当即宣布瘸子胜出,两人结为连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为瘸子是正大光明胜出的,自然没人非议,小玉这招可谓高明至极!

我们来看一下这副对联:

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

下联:牛魔王芭蕉扇,可大可小

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对品,符合对联的要求,而且全都出自《西游记》,情景也相符,对的颇为巧妙,算得上“巧对”,但是大家平心而论,这副对联水平高吗?有文学性吗?

毫无疑问,水平不高也没有文学性,但就是这样一副对联就成就了一桩姻缘,就满足了大家的“文学梦”,就测出了每个人的“文化水平”!这就是对联的魅力,这就是对联能够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根本原因!

小结:

对联这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的没落于我们而言实在是巨大的损失,我们失去了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试想一下,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品茶论道”,你出上联,我对下联,既能提升文学修养,又能加深友谊,两全其美,岂不比现在逛街,打游戏等娱乐方式高雅的多?

参考资料:《对联的艺术》《中国文学史》《西游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