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指南】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不适与疾病对照表
【医疗指南】
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不适与疾病对照表
人体骨骼结构图1 人体骨骼结构图2 人体骨骼结构图3——肩骨合成图 人体骨骼结构图4——肩骨分解图 |
|
人体骨骼结构图5——寰椎 |
|
人体骨骼结构图6——颈椎 人体骨骼结构图7——胸椎 人体骨骼结构图8——尾椎 脊柱背面观 |
|
脊椎侧面观 |
颈椎:C1眩晕、偏头疼、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
颈椎:C2眩晕、头疼、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过速
颈椎:C3眩晕、偏头疼、头昏沉、颈肩综合症
颈椎:C4头晕、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
颈椎:C5胸疼、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疼
颈椎:C6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
颈椎:C7气短胸闷、第4、5指麻疼、颈根、肩胛疼
胸椎:T1气短、气急、肘手疼、凉、早博
胸椎:T2气短胸疼
胸椎:T3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T4胸背疼、胸闷、长叹气
胸椎:T5口苦、低血压、胃痉挛
胸椎:T6胃疼、消化不良、胃痉挛、椎间关节症状
胸椎:T7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
胸椎:T8免疫功能下降
胸椎:T9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
胸椎:T10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胸椎:T11肾功能障碍、尿道疼
胸椎:T12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
腰椎:L1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疼、下腹疼
腰椎:L2腰酸疼、下腹疼、性机能减退
腰椎:L3膀胱、月经不调、尿少、腰、膝内侧疼无力
腰椎:L4腰疼、坐骨神经疼,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疼放射至腿肚外侧
腰椎:L5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疼麻至腿肚后外侧
骶椎:腰低关节病变、足跟疼麻凉感、膀胱病
骶椎:尾骨疼
腰椎间盘结构
腰椎间盘由透明软骨(也叫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构成,纤维环由坚硬的密胶质纤维形成,围以髓核。
透明软骨板即椎体的上、下软骨面,在解剖上属于椎体各部分,但临床上与椎间盘病变密切,可视为椎间盘的一部分。透明软骨板作成髓核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在椎骨发生过程中,椎体的上、下面各有一次级骨化中心,其周围虽然成骨,形成骺环,但其中心仍一直保留为软骨,5岁以前椎体上下的骨骺和骨体相融合,软骨板的大小和形状与上下相连的椎体相当,椎体上下无血管的软骨板如同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可以承受压力保护椎体,防止椎骨遭受压力,只要软骨板保持完整,椎体就不会因压力而发生吸收现象,软骨板还可视作半渗透膜,在渗透压下,水份可以扩散至无血液的椎间盘。
纤维环在上下透明软骨板的周围有一圈坚强的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及纤维软骨组成,成为纤维环,是椎间盘的最主要维持负重的组织,与上下软骨板和脊柱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纤维环作同心层排列,各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犹如肋间内外肌排列一样。相邻两层之间借粘合剂样物质相连,纤维环的前部及外侧部较后部约宽一倍,后部各层较窄,层次少,相邻层的纤维接近平行,连接的物质较少,最内层的纤维与髓核的细胞间基质相融合,无明显界限,成人纤维环由一系列板层构成,形成不完全的环,每个板层的纤维在两个椎体间斜行,并以一定角度(30°~60°),越过邻近板层的纤维,有的甚至垂直。纤维环相邻纤维层的交叉排列,可能与髓核对其所施内部压力有关,短纤维较长纤维更易遭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两椎骨间的运动,可引起放射状撕裂,纤维环连接相邻两椎体,使脊柱在运动时作为一个整体,纤维环甚为坚固,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脊柱外伤时,必须有巨大力量,使纤维环广泛撕裂,才能引起椎体间脱位,纤维环的特殊排列方向,使相邻椎体可以有轻度活动,但运动到一定限度时,纤维环紧张,又起节制的作用,限制旋转运动。
髓核在出生时比较大而软,位于椎间盘的中央不接触椎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髓核位置有变化,椎体后面的发育较前面为快,因此至成年时髓核位于椎间盘偏后,髓核是一种富有弹韧性半液体的胶状物质,约占椎间盘切面的50%~60%,髓核由软骨样细胞组成,分散于细胞间基质,其中有分化较差,不太致密的胶原纤维网覆以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这个多糖,硫酸软骨素由于其羟基能使髓核与水分结合,细胞间基质形成三维乳胶体系统。髓核含有85%的水分及退化的脊索残余,髓核一般位于纤维环的中部,较偏后,并不绝对中心。髓核随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其位置及形状,其位置在不同椎有所不同,如在颈椎即靠前。髓核的形成由周围的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所固定,它为同质的基质,原纤维结构无一定排列。
6个运动方法让你远离肩周炎
1.两手抱头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然后两肘收拢,夹住头部。多做几次。
2.扩胸分肩法:
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3.头压手掌法:
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前,仰睡在床,伸直双腿,手掌放在头下面,掌心向上,手背朝下,用头紧紧压住手掌中心(哪边痛就压哪边的手掌),每次20分钟。开始几天,手臂不能弯度过大,手掌也很难伸到位,可先采用侧睡头压手掌的办法。
4.捏拿手臂法:
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从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复捏拿5~10遍,换手。
5.旋摩肩周法:
取坐位,以左手手掌旋转摩擦右肩50~100次,使之产生温热感,换手。
6.按揉穴位法:
按揉肩井,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按揉右肩肩井穴1~2分钟,换手。按揉曲池,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臂上的曲池穴1~2分钟,换手。按揉合谷,取坐位,以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手合谷穴1~2分钟再换手。
肩井: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曲池:上臂与前臂交界处的横纹外侧尽头处。
合谷: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