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肖云浦先生谈孙氏拳技击要义
作者拳照
肖云浦先生为人低调,面对我这个比他年轻20多岁的“嘴把式”也十分谦逊,交谈时总是以请教的口吻,让我实在惶恐。从肖云浦先生介绍其自身的技击经验中,我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条,当年没觉得有何特别之处,现在想来还是值得一书的。
1.基本功的标准起码要做到动若灵猫,一击毙牛。
肖云浦先生这个标准不是说给人听的,他实际具备的功夫要在这个标准之上。相关内容以前撰文介绍过,如他的移动如影如风,信手一掌打在椰子树上,使树上的椰子落地,树皮脱落一块等。这样的基本功虽不能与我辈中的顶级高手如驼五爷、董岳山等相提并论,但在当代亦属于不多见者。自然也是我不能及的。
2.格斗中精神素质大于一切,精神素质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意志品质是习武者需要造就的重点内容,是取胜的基石。
这是他的老师秦正之先生一向强调的。基本功练什么?除了练出身体上的功夫外,还有就是锻造心劲。当年孙存周先生身背黄包袱走天下,遇不服者,必以比试相见。此种做法并非只是为了争天下第一之名,更主要的是锻造置于生死之境而凛然处之的心劲。而这种遇险境能凛然处之的心劲与基本功的练法密切相关。这种心劲是那些“甜甜蜜蜜”的桩功练不出来的造诣。
3.进攻的方法就是在不停的闪躲中逼进对手。
肖云浦先生讲,攻击时,若对方的神情或身法呆滞,或注意力有瞬间的分散,则以突发急进,直入敌身最易得手。若对方的杀伤力不在自己之下,注意力又高度集中,且身势严整,则直进突击易落下风。这时必须通过真假动作的干扰,在躲闪中逼进对手。躲闪逼进的技术,主要靠身步协同能力,有闪、摇、旋、潜、钻诸法。
4.防守就是进行有效的进攻,使对手每次攻击都要付出代价。
肖云浦先生讲,格斗时,无论场面多么被动,都不要有在被动防守中喘口气的念头,而是要把对手的每一次攻击都当作是自己反击对手的最佳时机,要激发积极的状态进行有效反击。如果在对方攻击下,一时措手不及,就要一下子跳出对手的攻击范围。然后继续故意暴露上一次的弱点,诱导对方的下一次攻击进入你的圈套。
5.战胜他人的欲望是不断翻新胜人之术的不息之火。
肖云浦先生认为无欲、无为是方法手段,不是武者的目的。目的是无不为,是实现自己心底里那个战胜他人的欲望。武人在心底里面一旦真的失去要战胜他人的欲望,就不是武人了。对此,笔者高度赞同。笔者当即回应道,无为无不为,讲的是事物相反相成的道理,二者是一,不是二。但是这里缺了个有为,唯有为中的无为,才有可能实现无不为。所以,我认为孙禄堂先生讲的“有无并立、有无不立”的“极还虚之道”更为确切和深刻。肖云浦先生亦表赞同。当年为了在这个观点上我们高度趋同,我俩连碰了三杯(一杯一两53度茅台)。
战胜欲乃我道不熄之火。诚如孙禄堂先生言:“吾人习艺,名利皆可让人。唯在功夫上,前面不能有人。”①孙存周先生亦道:“武者,文能素手发科,武能舍身临阵。”②这种精神境界正是战胜欲的高度升华。
6、眼界决定智慧,智慧决定谋略,谋略使人以巧破千斤。若眼界、智慧、谋略、勇气、毅力皆能高人一筹,便可孤雁出群。
肖云浦先生讲,秦正之先生常言:功夫在内,又在外。在内,这份苦能吃得下;在外,眼界要高。因之,习武者智慧、谋略、勇气、毅力一样都不能少。
这里肖云浦先生讲的智慧,是指在研修技击格斗上的智慧,他讲的谋略是指技击格斗的谋略。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
因为当代习武者,尤其是民间的拳师,无论是否有名,大多是把智慧用在名利上,把谋略用在钻营上。在武术上下功夫、有毅力的有一些,但把功夫下对的少。至若眼界,一般谈不上,但喜欢耍小聪明者,不乏其人,比如有人把做事情要学会捕捉时机、恰如其分、善于迂回解决等这类常识性的思维方式,冠上一个“太极思维”,就摇身一变成为太极思想家了。这种做法是十足的巨婴式讨喜思维。
时机、有度、迂回等为何不能是八卦思维?为何不能是摔跤思维?为何不能是自由搏击或综合格斗思维?我看用在哪儿都可以,因为这是做事情的常识。冠上“太极”二字,不过是为了讨巧。但在我看,这是无聊。武术文化不是用常识滥竽充数,而是真正要显豁出武术独有的精神和文化价值。
武术,一旦来点真的,环顾宇内,能把酒论武者又有几人?故笔者常常想念肖云浦先生。
注:
①孙禄堂先生任职江苏省国术馆时,发表了两篇文章《拳术述闻》《论拳术内外家之别》,在这两篇文章中,孙禄堂先生把自己年轻时就已经悟到的武艺体用的中和之理都列在他人的名下。于是有老弟子问孙禄堂先生为何要这样做,于是孙禄堂先生言此。
②据孙存周先生的学生张烈先生讲,当年孙存周先生在谈及武术的精神价值时言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