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糖尿病并发症必避开的50个误区之2

1没有心悸、胸闷,就不会有糖尿病心脏病变

冠心病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不易引起患者注意,可使糖友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紊乱,严重者出现心源性猝死。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早期患者休息时即有心动过速,一般心率在90~100次/分,至超过100次/分,但患者一般无不适症状;当病情进展至晚期,则可见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卧位起立时,收编压下降超过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很多时候,糖友往往因为感到头晕而想到有脑供血不足,由此忽略了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无痛性心肌梗死则更加危险,需要高度关注。因此,不能以有没有心脏不适的症状来判断有无糖尿病心脏病变。

2没有心前区疼痛,就不会有心脏病发作

心脏病发作的典型特征是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由于糖友常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功能减退,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可高达25%~40%,患者没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症状,而是以乏力头晕或仅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就诊,或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8至发生心搏骤停,此时容易漏诊与误诊,病死率极高。一些糖友还以牙痛、下颌骨疼痛、左肩膀疼痛起病,或呼吸急促、气喘,犹如肺病一样,这些都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前兆。因此,糖友需警惕这些典型症状起病的糖尿病性心脏病变。

3休息时心跳加快,不会是心脏病的表现

病程长的老年糖友常有心跳加快的现象,活动后更加明显,安静时也达到每分钟90次以上,往往不会想到是糖尿病造成的心脏病变。其实,这是糖尿病心脏迷走神经损伤,而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的表现。此时,可测静息状态下患者,率,如心率超过90次/分钟,伴或不伴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应考虑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另外,还有部分糖友表现为“固定心率”,即心率不随活动或休息而增快或减慢,不易受外界条件影响,如安静时心率每分钟130次以上,则更支持迷走神经损伤,甚至交感神经同时受损,可以做心率变异检查来证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瞳孔如梅花瓣样改变,一定是得了脑血管病

糖尿病出现脑血管病变,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清,病重时还会有瞳孔缩小或散大。但瞳孔异常还见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此时,瞳孔调节异常,瞳孔缩小且外形不规则,可见阿罗氏瞳孔:

(1)瞳孔缩小(3毫米内)。

(2)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3)辐辏、调节反射正常。

(4)瞳孔形态异常:两侧瞳孔不对称,不等大,不正圆和边缘不规则。

这些改变为恒久性,多呈双侧性,偶为一侧性,但视网膜和视运动神经无异常,对光有感受性,无眼盲,没有脑血管病的其他表现,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正常。

5血压才升高,头也不晕,没必要进一步?

糖友出现典型高血压症状时会有乏力、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多梦、气短、视物模糊等不适。
然而,大多数早期高血压者可无症状,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适应了高血压状况也可以没有任何表现,测血压可高达180/100毫米汞柱。虽然没有症状,高血压的危害依然存在,如高血压加重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和功能受损,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病,常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出血、脑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还可形成动脉瘤,一日血压骤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险。
‍因此,糖友合并高血压要早防早治,以保护心、脑、肾,防治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

6老年糖友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大多数糖友会比较重视血糖的控制,而忽略了血压的控制,有些人荏至认为老年人的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其实不然,糖尿病因代谢紊乱可引起全身并发症,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约60%~80%的糖友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为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国内外多个指南均明确规定,糖友每次随访时均应测量血压,并规定血压控制目标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糖尿病合并肾病、尿蛋白〈1克/天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而尿蛋白〉1克/天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7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只需吃降压药就行

糖尿病常合并其他代谢紊乱,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其中,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糖友会认为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吃降压药就行。其实,除原发性高血压外,糖友的高血压还需寻找有无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例如:

(1)内分泌性高血压:见于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均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并常合并糖尿病。

(2)肾性高血压:见于肾实质性疾病,如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多卖肾等,肾血管性高血压及肾素瘤。

(3)心血管性疾病:如大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缩窄等。

(4)神经系统疾病由于颅内肿瘤、炎症、脑外伤或脑血管病等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均可引起血压升高。

(5)其他原因:如妊高症、血卟啉病绝经期综合征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避孕药等)的不良反应。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做动态血压测定、超声心动图、血管彩超或血管造影、内分泌功能检查、眼底及肾脏等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不能只吃降压药。

8高血压治疗后出现低血压,肯定是降压药物过量引起的

糖友合并低血压除服用降压药物引起外,还可见于其他情况,如急性脑血管病、无痛性心肌梗死、严重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可出现在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时,伴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严重时发生晕厥,检测收缩压可下降3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平时活动少及长期卧床的患者站立后更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9最近头晕明显,肯定是血糖升高引起

假如血糖在短时间升高速度过快,可导致头晕,基至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但是,糖友出现头晕还见于全身各系统疾病,与脑血流量及血氧和葡萄糖含量有关。首先,脑梗死、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病均可因脑缺血缺氧,出现头晕症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持续头晕,最好实施心电图头颅CT检查,及早发现心脑血管病变,对已有高血压的糖友,还应考虑降压药剂量过大,血压降得过低引起的头晕。其次,血糖波动也习会导致头晕,因为血糖浓度对维持正常脑功能非常重要,低血糖可影响脑功能,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
此外,病程长的糖友可以因糖尿病肾病或胃肠道功能差等原因出现慢性贫血,脑携氧功能差而出现头晕。所以,对头晕者需合理检查,正确判断与处理。

10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友年龄小,不需要筛查高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大约15%的1型糖友同时患有高血压,这是患者将来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预测因子,因此,201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建议所有患者至少每年检查1次血压。
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 高血压指患者收编压或舒张压持续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5百分位数或持续大于130/80毫米汞柱,一旦确诊,应该药物治疗。正常高值血压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0百分位数,其起始治疗包括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干预,如果3~6个月血压仍不达标,应考虑药物治疗。

11儿童1型糖尿病不会有血脂异常,没必要筛查

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友可以合并血脂异常,尤其是病程长的患者。2012年美国糖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建议:在血糖得到控制后,所有〉2岁的儿童在诊断糖尿病后,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该立即筛查空腹血脂:

(1)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者(总胆固醇〉240毫克/分升)。

(2)家族中有55岁前出现心血管事件者。

(3)家族不明者。如果没有上述家族史,应在青春期(加10岁)后开始进行首次血脂筛查。所有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后确诊的青少年糖尿病都应在确诊时进行血脂筛查。如果血脂不正常,应每年监测血脂;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可接受的危险水平以内(〈2.6 mmol/L),可以每5年复查血脂。

12患了糖尿病就不能生育

糖友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同样,也可与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但有可能因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使受孕率降低。但是,我们不能说得了糖尿病就不能生育了。当然,女性糖友怀孕后,妊高症、自然流产、早产、死胎、巨大儿等发生率升高。因此,女性糖友如果准备怀孕,必须做全面孕前检查,做好孕期监测,以提高母婴安全性。

13孕前将血糖控制好就行,糖尿病孕妇不需要筛查糖尿病并发症

妊娠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例如,妊娠时血糖波动,妊娠反应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食量少可出现低血糖症经常血糖不达标可出现或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因此,育龄糖尿病女性在孕前孕期和产后1年应密切随访糖尿病并发症情况。201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提倡从青春期开始,所有育龄妇女应将孕前咨询纳入常规糖尿病门诊随访内容,计划怀孕者应尽可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冠心病的评估。如果有治疗指征,应该予以及时治疗。

14孕妇尿酮体阳性,一定发生了糖尿病酮症

当糖友遇到感染、应激、妊娠、手术等各种应激情况时,体内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尿酮体阳性,称为糖尿病酮症。当酮体进一步积聚,蛋白质分解,酸性代谢产物增多使血pH值下降,则产生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孕妇因妊娠剧吐、进食量少,较长时间的饥饿状态致使脂肪分解加速,也可形成酮症,此时血糖无明显升高,不应考虑为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15肥胖仅仅影响美观,对糖尿病危害不大

肥胖者因高糖、高热量饮食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痛风及胆结石症等疾病。
当人体体重增加,血液循环改变,心脏负荷加重,为供应全身营养,体重愈重,心脏的负荷就愈大,所以,肥胖者患高血压、心脏病的几率会高于一般人,肥胖者容易导致血脂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高发;由于体内甘油三酯合成亢进和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容易引发胆结石;肥胖身体长期承重增加,还导致关节损伤。此外,超重或肥胖者更易患肿瘤。所以,肥胖不但影响美观,对身体健康更加不利,对糖友尤其明显。因此,超重、肥胖患者需要积极减轻体重。

16常有暖气、呕吐,肯定是得了胃炎

胃炎、胃溃疡常有胃部胀满、嗳气、呃逆甚至呕吐等特点。但是,糖尿病伴“胃轻瘫”也会有上述现象,这是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部分病人因食道呈低张状态,胃张力减低原发性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迟,胃内容物排空迟缓,以致胃扩张,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嗳气、腹胀、反酸,基至恶心呕吐,这种表现常被误诊为胃炎等。

17最近出现便秘、腹泻,都是胃肠道疾病惹的祸

病程长的糖友可能会出现便秘等临床症状,但也有少数糖友发生腹泻,每日数次至20余次,大便呈水样,无脓血,经过大便培养等检查无感染的证据。遇到这种情况,除要考虑胃肠道原发病,如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等疾病之外,更需要明确是否缘于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的肠功能紊乱可引起顽固性便秘、腹泻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此时,患者需要综合治疗糖尿病,并积极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调理心情和饮食结构。另外,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致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次数增加而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腹泻;相反,当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会有腹胀、便秘,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18尿失禁可能是肌肉松弛了

老年糖友可以因尿道括约肌松弛出现尿失禁。然而,尿失禁更多见于其他病理状态:首先要看是否合并感染,此时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有时还会发烧、腰痛,尿常规检查提示有白细胞尿,细菌数增多;其次要考虑神经源性膀胱病变,又称无张力性膀胱,是由于调节支配膀胱的神经病变所致,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急迫性尿失禁(一有尿意,尿即排出)、压力性尿失禁(在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时,膀胱因受到压力而有尿液自尿道流出)等。

194尿细、尿不尽,一定是前列腺增生惹的祸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对糖友而言,除上述病变外,还可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病变导致功能性排尿困难。此时,可出现尿细、膀胱膨胀,但排尿不尽,膀胱彩超检查提示残余尿增多。一些患者还可因上尿路或膀胱病变,如结石、肿瘤引起阻塞性排尿困难。对尿细、尿不尽的患者需做肛门指诊以确定前列腺的大小、质地、表面光滑度、触痛等并做超声影傺学检查明确病因,了解尿潴留的程度。

20出现性功能障碍再也无法治愈了

糖友出现性功能障碍是心理性或器质性两类原因。前者完全可以通过心理调适得以解决。很多糖友"谈糖色变”,往往会从网上、报刊或者其他媒体的宣传片中,了解到糖尿病会导致性功能异常,由此对自己的心理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加重其内心的焦虑、自卑、抑郁、沮丧等不良情绪,在一两次失败后,便对自己信心不足,这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性功能障碍。对某些男性患者来说,勃起功能异常也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结果,是器质性因素造成的,病变早期,在积极控制血糖、改善微血管病变后,其勃起功能亦可以恢复到正常。对于那些常规治疗方法不满意的病人,在去除病因或治愈其他疾病后,再治疗其勃起功能异常,才会取得良好疗效。

21糖尿病病出现皮肤水疱都是烫伤造成的

糖友冬天取暖不当会造成足部烫伤、水疱。然而,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也会在手、足及双下肢等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血糖圆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水疱,有如烫伤引起的水疱,疱壁薄易破,疱液清,有时可见血疱,多数患者皮损周围无炎症改变,其实这不是烫伤造成,而是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引起的皮肤并发症,又称糖尿病性大疱病。

22糖尿病出现皮肤瘙痒,一定是过敏造成的

皮肤瘙痒是糖友常见的不适症状,大多数不是过敏造成,而是糖尿病造成的皮肤瘙痒症。临床上,我们可将皮肤瘙痒分为全身性及局限性两种,前者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皮肤干燥有关,多见于老年糖友;后者常与真菌感染,各种皮肤癣菌病和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引起外阴炎等局部感染有关,多见于女性和老年糖友。所以,对于皮肤瘙痒症,需要积极控制代谢紊乱,明确病因,尤其要重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23糖尿病出现痴呆是年老的结果

众所周知,大脑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但脑细胞储糖量很有限,随时依赖血糖的供应,当血糖控制过于严格,出现反复低血糖时,脑组织可出现水肿、出血性癀点及缺血性点状坏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脑组织软化,会导致痴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等高血糖时,糖利用失常、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病人表情迟钝、嗜睡。另外,糖尿病因长期糖代谢障碍,也会引发脑血管病变、多发性脑梗死和脑萎缩等,从而引起血管性痴呆。由此可见,糖友出现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大多不是年老所致,而是血糖控制欠佳,或出现了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结果。

24 糖友患肿瘤的风险不会増加

许多糖友认为,糖友患肿瘤的风险不会增加,筛查肿瘤指标纯属浪费,事实并非如此。业已证实,2型糖友肿瘤风险明显増加,尤其是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本身就是导致恶性肿瘤的病因之一。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与肿瘤可能存在共同的潜在危险因素,例如超重和肥胖者更易患肿瘤,与超重和肥胖最相关的肿瘤有胰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尤其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其肿瘤风险的增加还与地域、种族、性别、过度饮酒和吸烟等因素有关,多数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所以,糖友应重视肿瘤指标的筛查。

25治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事

有些糖友等到出现驼背、骨折才想到防治骨质疏松,也就是等到年老才关注骨质疏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糖友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与一般人群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危险增加60%,而骨折只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晚期并发症;还有其他不适,如早期出现疼痛,以腰背痛多见,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驼背、身长缩短可达3~6厘米;一旦出现胸、腰椎压线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等体型改变,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可以出现呼吸功能下降。糖尿病作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并非只见于老年人,对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肥胖、瘦素抵抗、男性雄性激素水平下降、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糖尿病伴有肾脏受损、肾脏对钙磷的调节失常、继发的甲状旁腺激素等分泌异常和体内维生素D(1,25(0H),-D3)缺乏等患者会更早出现骨质疏松。因此,不可等到自己年迈骨折了,再去防治骨质疏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