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常识6---寒衣节
相和歌辞·怨诗
唐 张汯
去年离别雁初归,
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去来音信断,
不知何处寄寒衣。
节日介绍
日期:农历十月初一
别称:寒衣节、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简介: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寒冬的来临,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历史发展
有关寒衣节的来历,版本有多种,最早的是来源于周人的腊祭日,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诗经》、《唐大诏令集》、宋代的《岁时杂记》、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中都有记载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内容,清朝的《帝京岁时纪胜》有具体提到'寒衣节'时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1)《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2)唐代《唐大诏令集》直接影响到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3)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南宋时,民间开始兴起在十月朔日扫墓,并焚烧衣物。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
(4)至元代,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
(5)明代北京,有专门售卖寒衣的纸店。寒衣上印有文字、印章,写明亡者的籍贯姓氏字号,仿佛邮寄信件一般。这一天晚上,家家准备齐全,出门祭奠,叫着亡者的名字将纸衣烧掉。家有新丧的,要用白纸来做。贫家无力购买,则自行制作。有谚云:'十月一,送寒衣。'寒衣有的在坟上焚烧,也有的在家中烧寄。北方也称之为'烧包袱'。
(6)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节日传说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有关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商人促销伎俩:
还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据说,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江苏'红豆饭'传说: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祭奠牛王的传说:
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节日习俗
祭扫、放河灯。
知识普及
中国四大鬼节:上巳节(农历3月初3)+ 清明节(公历4月4、5、6日)+ 中元节(农历7月15)+ 寒衣节(农历10月初1)
中国祭祖四大节日:除 夕(农历12月30)+ 清明节(公历4月4、5、6日)+ 中元节(农历7月15)+ 寒衣节(农历10月初1)or“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