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传学界标杆之一的喻国明老师,其研究不仅走在学界前沿,而且研究成功也颇为丰富!在每一季的学界前沿总结里也都是亮眼的星!前几季度学界研究还没有看的戳链接了解:鉴于其研究的前沿性以及话题的重要性,本文以论文为依据从喻国明上半年论文中筛选出10个精华考点话题做简析希望给大家启发,建议配合相应论文细品效果更佳喔。喻国明老师每月的发文量平均达到了5篇+,这个量在学界来说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这里特别强调本文涉及的喻老师的上半年学术论文合集包含了喻国明作为第二作者或者第三作者的情况。)除了发文量可观,喻老师的成果质量也非常不错,不仅紧贴当下传播实践(比如疫情相关传播话题)而且聚焦学界前沿,而从某种程度上看,学界关注的也是各高校考试关注的重点,因此同学们也完全可以作为参考去把握考试方向。
(每月发文情况了解▲)
(上半年论文详情一览▲)
关于算法的话题近年来一直是热议话题,在5G背景下算法必定也会有所新发展,喻国明联系5G技术与把算法理解为媒介并认为5G技术革新带来的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新传播图景下,将媒介看作信息传递工具的认知范式已丧失解释力,而媒介天然是一种居间性的概念,这种关系联结属性随着技术发展逐渐成为最关键的媒介逻辑。构成智能时代基础设施的算法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媒介,它通过一系列判断架构连接、匹配与调适价值关系,形塑认知、建构关系、整合社会。喻国明把算法理解为一种媒介,不仅为解读算法的社会性提供了有益视角,更高度概括了新传播图景下媒介运作的核心逻辑,价值关系联结,对未来传播主流媒介的建设路径具有启示意义,同学们了解该话题时可以联系技术与新闻媒介甚至是延伸至媒介伦理话题理解都是可行的。
《算法即媒介:算法范式对媒介逻辑的重构》
《算法是一种新的传播观:未来传播与传播学的重构》
《智能媒体伦理建构的基点与行动路线图——技术现实、伦理框架与价值调适》
对于学科话题,喻国明认为实践的学科构建,需要我们用复杂性范式去分析、思考和建构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体系。无论新闻学与传播学如何变迁,始终离不开"传播者""媒介"与"内容"这三个基本要素,而技术革命改变了这三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传播主体正在经历着从专业化到精英化,再到泛众化加智能化的改变;传播媒介经历着从物理介质到关系介质,再到算法介质的改变;内容生产正在经历着从作为资讯传播的内容到作为关系表达的内容、再到作为媒介价值的内容价值扩容。喻国明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技术逻辑对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结构作用。 站在技术与学科建设的角度,作为新传学子,了解自己正在学习的或者未来有可能继续学习的学科的现状、与技术的联系等等也是有必要的,如果能引用喻国明老师的研究成果观点甚至能表现你的宏观的格局。- 《技术革命主导下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重构与未来方向》
结合传播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喻国明强调在二者之间的另一重要概念即信任,喻国明表示人心的凝聚、社会共识的达成对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信任是社会交往和社会协同中最为关键的粘合剂。联系疫情表现,作者认为在疫情期间,不信任的病毒与新冠病毒一起流行蔓延,信任重建成为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必须认识到,传播格局的改变让传统的传播和舆情治理模式失效:传统主流媒介"压舱石"作用式微,撕裂与信任丧失成为现实;泛众化传播时代到来,但在管制压力下个性表达退回圈层,隔阂引起偏见与冲突;回到落脚点,作者认为重建信任的后疫情时代亟需传播与舆情治理范式的转型:转变专业媒介和专业传播工作者传播的专业角色,将复杂性范式作为未来传播和舆情治理的基本范式以及创新网络治理的顶层设计。联系该话题,建议同学们可以结合观点去积累具体的案例并且结合教材知识延伸到媒介与社会治理将观点寓于案例去分析理解。- 《重拾信任:后疫情时代传播治理的难点、构建与关键》
- 《趣缘:互联网连接的新兴范式——试论算法逻辑下的隐性连接与隐性社群》
- 《微信使用影响幸福感:主观社会支持与控制点的作用——基于2019年全国居民媒介接触与使用的实证调查》
对媒介用户的研究一直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驱动了媒介融合,媒介形态变得纷繁复杂,媒介边界开始模糊,传统以媒介的物理属性界定用户并进行观测的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基于喻国明教授领导的"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的调研成果显示出该研究分别以用户为中心的视角,从以媒介人格为核心的心理角度观测用户,从社会生活方式、人格特质等影响用户的媒介使用角度观察了用户。
对于研究结论与发现,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里受众相关知识去理解,如果能够将论文里相关金句体现在后期答题里就更棒啦。(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选择性接触行为等等)
- 《媒介用户:从物理划分到心理划分的范式升级——关于媒介人格与媒介使用偏向的实证研究》
- 《社会生活方式如何影响用户的媒介使用——来自“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之调研成果》
- 《人格特质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与媒介使用——基于“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的描述与分析》
传媒经济话题是传媒业的重要话题之一,技术与传媒经济之间必然有一定的联系,而技术的快速变革对传媒经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也成为当下传媒经济研究的主线。喻国明老师2020上半年的研究结果是基于2019年我国传媒经济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从传媒经济本体、传媒消费、传媒产业、媒介融合、传媒规制五个方面梳理了年内传媒经济研究的关注热点。该话题虽然是传媒业的重要话题,但是就考研来说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高分拔高的话题,不需要同学们深入掌握但是如果能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并且在答题中体现出来就非常棒!(另外,结合该话题还可以积累相关的数据以说明传媒业发展现状也是可以的。)《技术迭代下传媒经济发展的基本维度与未来趋势——2019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内容科技:未来传媒的全新生产力》
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正推动着新一代内容范式的建构。喻国明老师认为,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范式,内容在作为资讯传达的深度价值之外,还具有作为情感和关系表达的宽度价值,以及内容作为一种传播场景的媒介价值。虽然资讯内容的价值属性未改变,但专业媒介面临工作重心从直接内容生产向数据挖掘与生产组织协调的转型。泛众化传播到来的同时传播的情感和关系属性被放大,视频表达的宽信息容量彰显了内容作为引发关系认同和情感共鸣的宽度价值。面对碎片化传播语境与流动中的用户,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内容作为一种场景的媒介价值显现出来。要更好了解信息传播就离不开讨论内容生产,对于喻国明老师研究提到的“通过内容聚合趣缘用户,再通过数据驱动建构场景连接,最后促进供需双方的价值变现。”这样的结论同学们一定要结合当下传播实践去思考理解才能有最大收获。- 《未来传播视野下内容范式的三个价值维度——对于传播学一个元概念的探析》
“文化折扣”不仅是一个传播学重要知识点,文化折扣现象在当下还普遍存在。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信息的表达的折扣现象主要来源于文本编制时的编码损耗、渠道传播时的传输损耗以及用户解码时的"认知—加工"损耗。喻国明老师的学术成果表明,减少和消除"文化折扣"的机制与操作逻辑,必须着眼于信息触达、信息解码、信息认同这三个关键性传播节点,探讨其形成的内在机理,提升传播效果与质量。这不仅对增进社会共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对于考研的同学们来说也是联系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话题的很好支撑。随着去年正式颁发5G 商用牌照,5G技术的发展在不断走向新高度。5G技术的革新,为现实社会以及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人机传播以及传播机制、传播效应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流媒体视频等技术的新发展,并将深刻改写人的社会性连接、认知与决策行为。就像喻国明老师指出的那样,5G不是一项"弯道超车"的技术,而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传播学已经站在全新的拐点上,面对着"换道发展"的新未来。同学们在理解该话题时也要聚焦5G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去联系新闻业,同时不要忽略积累相关数据喔。5G技术是一种革命性技术,其对整个传播领域的边界、要素以及结构会产生巨大影响。喻国明老师认为5G技术对于传播领域和传播媒介未来发展的关键性会带来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作为关系表达的内容和作为媒介功能的内容将成为未来传播的内容范式中最为重要的增值维度。面对未来,以开放的姿态整合互联网技术所释放出来的传播生产力才是成为未来主流传播引领者的不二之选。该话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前瞻性话题性质去积累,在后期的答题过程中遇到技术发展反思类、对策类相关话题都以联系用上作为拔高。- 《未来传播的三大关键转型——站在未来已来节点上的思考与展望》
对外传播话题在近年业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聚焦的重要话题,喻国明老师学术成果以"一带一路"为接口探索了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新型主流媒体担负着引导世界人民更加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职责。喻国明老师认为结合设定的传播目标来看,我们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化受众参与机制、探索易于融入的文化元素、打造更接地气的内容服务、创建更广泛的传播通路等途径,主动作为,提升传播实际效能(答题中对外传播相关话题的“策略”类题目的思考方向)。
好啦,今天喻老师的上半年论文精华梳理就到这里啦,还有其他你想看的大佬半年总结的可以跟小编留言喔
编辑 | 阿离学姐
策划 | 阿离学姐
主编 | 小树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