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比癌症更可怕!母亲的离开,让我后悔当初的决定
问大家一个问题:
骨折和癌症,哪个更可怕?
估计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癌症,似乎癌症≈死亡。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老年人身上,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骨折距离死亡——更近。如果没有接受手术,髋部骨折所造成的1年内死亡率可高达50%。
今天的两个故事,关于骨折后卧床or手术的选择:
选择背后,是生命的不同结局。
卧床静养两个月
母亲还是走了
王师傅做梦也没想到,向来硬朗的母亲会在两个月内撒手人寰。
两个月前,79岁的王奶奶在洗澡时不小心跌了一跤,整个人重重地砸在了瓷砖上,“咣”一声闷响,当时就起不来了。王师傅闻声赶来,看到母亲头贴墙躺在地上,吓坏了,赶紧叫了救护车,把母亲送到了县里的医院。
医生看了片子后说,“王奶奶是右侧股骨头粗隆间骨折,需要做手术”。但考虑到王奶奶的年纪,加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建议转到市里的医院治疗。
或者,也可以保守治疗,不过保守治疗也有风险,长时间卧床很容易出现褥疮、肺炎、血栓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个个致命。建议家里人商量一下,尽快拿个主意。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卧床静养的话,时间是个问题,王师傅和妻子都还没退休,唯一的弟弟在外地打工,也不在身边;手术的话,需要承担“下不了手术台”的风险,而且费用比较高。一时间,进退两难。
最后还是王奶奶自己拿了主意——保守治疗。王奶奶让儿子儿媳早晨出门前给自己喂好饭、换好尿不湿,上午一个人在家卧床,中午再让两个人回来准备午饭、换尿不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后,褥疮找上了门。
王师傅愧疚不已,和单位请了长假,尽心尽力地伺候母亲。他每天给王奶奶按摩、擦身子、换床单,纸尿裤也不用了,随时拉尿,随时擦洗。但王奶奶还是不见好转,一动弹就钻心的疼,精气神也一天不如一天。
人的精气神一旦垮了,病魔就会占上风。
一个大雪天,王奶奶发了高烧,这一次找上门的是肺炎。王师傅再次把母亲送到医院,不过这次上天没有给王师傅选择的机会,王奶奶入院没多久就因突然的胸闷、呼吸困难被送进了急救室,1个小时后永远的离开了王师傅。
而后的日子王师傅总在想,“要是当时做了手术,母亲能不能不走?”
婆婆97岁
靠手术重新站了起来
同样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刘婆婆一家做了不同的选择。
去年11月,刘婆婆在家里不慎摔倒,去医院后被诊断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刚开始,家人也选择了保守治疗,毕竟1923年出生的刘婆婆当时已经97岁了。
保守治疗的四天慢得像一年。骨折的痛出乎意料的凶猛,吃了药还能忍受,药效消失后则是加倍的痛,好几次,陪床的儿子都是在刘婆婆的叫喊声中惊醒过来的,给刘婆婆吃上药、喂上水之后,就心疼得再也睡不着了。
雪上加霜的是,卧床的第四天,刘婆婆突然出现了咳嗽、发烧的情况,再次入院时被诊断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双侧坠积性肺炎。
又是一次生死选择,到底该何去何从?
5个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讨论母亲的病情,“既然保守治疗这么痛苦,还不如尽快手术”。刘婆婆自己也愿意手术,长痛不如短痛,与其眼睁睁地看着生命被慢慢消耗,还不如博一把。
这次,一家人选择了在老年人髋部骨折方面经验丰富的重庆唯医骨科医院,把希望寄托在刘明院长和他的医疗团队身上。通过骨科、麻醉科、内科、康复科的联合会诊,医院为刘婆婆制定周详的麻醉、手术方案及快速康复计划。
2019年11月22日,刘婆婆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室内,医生严阵以待,通力合作,为刘婆婆完成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上段粉碎骨折内固定术。从切开到缝合只花了45分钟,而通常这样的手术需要1.5小时以上。
时间就是生命,干净利落的手术为刘婆婆重新下地走路赢得了时间。
果然,术后第2天,刘婆婆就能借助辅助工具下床活动了。
术后第5天,到了刘婆婆出院的日子。当天的诊室内一片欢声笑语,一家人喜气洋洋,刘婆婆逢医护人员便讲:“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感谢你们让我重新站起来。”
高龄老人髋部骨折后
能不能手术?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年龄似乎是手术的禁忌,老年人骨折后就应该长期卧床。
但实际上,长期卧床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稳妥,还会来带凶险的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统的感染……每一种都可能要了老人的命。有数据显示,如果没有及时手术,髋部骨折所造成的1年内的死亡率最高可达 50%。因此,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好在,随着医疗技术和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被慢慢改变,年龄已不再是髋部骨折手术的禁忌。重庆唯医骨科医院的刘明院长表示:“对于有活动需求的老年患者,如经医生评估符合手术指征的话,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并帮助老年患者及早恢复行走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变老是无法逃脱的宿命,在是否得病这件事上我们很难替父母做选择,但完全可以为其选择靠谱的医生和医院,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重获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如有骨科相关问题
点击下方即可「在线咨询刘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