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于无痕处显大智
带着三分虔诚的敬仰与七分执著的追求,我又一次走进名师的课堂。他们的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处处折射着智慧的光芒、洋溢着人格的魅力,但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真是“于无痕处显大智”。
读在激情中,呈现语言的魅力
朗读是教学艺术的崇高境界,名师们常常将“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读升华”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然而,在一些课堂上,指导手段的单一、评价语言的贫乏、情境氛围的设置常常制约着朗读的质量。听完王崧舟老师的《两小儿辩日》一课,我耳边就仿佛一次次听到了从小到大、从平缓到激昂的辩斗声。王老师的朗读入情入境、妙趣横生。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先理解辩斗的意思,再确定辩斗的内容,最后还原辩斗的场面。在还原辩斗场面时,王老师又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语言情境:从邻座相对而辩、同桌上台辩斗,到师生辩斗、分组辩斗,辩斗的情境越来越真实具体。请听老师的引辩:“一儿曰……一儿坚持曰……一儿不服曰……一儿扯高嗓子曰……一儿跺脚曰……一儿以手相指曰……”随着老师语气的变化、用词的变化,学生就如同走进了具体的语境之中,开始了针锋相对的辩斗。同时,在辩斗中结合文本诵读,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增强感悟。原来,指导读书是这般的妙趣横生与水到渠成。
导在无痕间,体会真情的交融
习作教学一直被称为语文教学的“硬骨头”,许多教师做公开课都是“敬而远之”,而诙谐睿智的于永正老师却信手拈来,让习作指导如同春雨滋润般酣畅淋漓。那是一节以象声词为依托的想象作文课,大多教师都会以常见的“风声、雨声”着手顺理成章地引出描写的事件,而于永正老师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打起了呼噜,这一微妙的动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随之,于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你对哪些声音感兴趣,从中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兴致盎然,思维随即拓展开来,一些奇思妙想便在不经意间产生。没有千篇一律的写法指导,没有枯燥无味的素材积累,但一篇篇灵动鲜活的习作便跃然纸上了,这正是名师课堂浑然天成的教学艺术。
悟在情深处,感受生命的拔节
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感悟中达到文本与情感的交融,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聆听了武凤霞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一课,顿感豁然开朗。在赏析小飞蛾挣扎的一段话时,武老师在引领学生充分感受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后,相机提出了“品悟,尽力把飞蛾挣扎的样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赏析,把整个鲜活的场景呈现出来”这一系列的要求。于是,学生时而沉思、时而探讨、时而沉默、时而微笑。当有些学生没有准确描述出感觉时,武老师就温馨地提醒:“读书,从你的语气中表现出来,从你的表情上表现出来。”随之,又辅助一些鲜活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感知,让他们在入情入境中感受语言的内涵,表达自我独特的感受。
纵观名师课堂,每个课堂都充满着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飞扬着曼妙的灵性,飘逸着浪漫的诗意,流淌着思想的火花。诚然,厚积而薄发,这与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让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领悟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