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宋朝,饮茶学问知多少?
自唐陆羽著茶经后,茶便渐渐成为无论是高门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乐于享有的事物。
到了宋代,茶文化几乎达到巅峰,成为人们的“每日开门七件事”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
不过需要提醒一句,宋人的饮茶法,跟今人的开水冲泡法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本期我们就来说说宋人的饮茶文化。
/茶上作画:点茶法
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艺术之美的追求,让现代人十分向往,据说宋朝喝茶擅长在茶上“作画”?
其实这种茶上作画的手法便是宋代点茶法。
古书中曾这般记载:“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
点茶的形式有些类似现在的速溶茶。
宋朝人在点茶之前先碾茶,用纸将包好的饼茶锤碎,然后将锤碎的茶放于茶碾之上碾成粉末,再将粉末用茶箩过筛,因为茶末放久了会变色,以至影响茶汤品质,所以要随用随碾,可见该技艺之考究。
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此外,点茶法来源于唐代煎茶法,但步骤却比唐代的煎茶法更为精细、严密。而日本的抹茶,即是借鉴宋朝点茶发展而来。
/点茶技艺
说起点茶的技艺步骤,那可是相当繁琐。
首先泡茶之前先煎水,宋朝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但宋朝人煎水用的容器与前人不同,他们用水瓶之类的容器取代了大口的鍑。
蔡襄在《茶录》中云:“瓶,要小者,易侯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而后须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
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接着就是一手点茶,通常用的是执壶往茶盏点水。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点茶用水以“活”为上。点茶总共要注水七次,使茶末与水交融。
与此同时,还要将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称之为“运筅”或“击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水和击拂是同时进行的。
怎么样,点一盏茶不容易吧。
/如何判断点茶是否成功
既然点茶已上升到技艺层次了,那么自然有相应的成果评测。宋朝人经过试验,总结出两种方式来判断点茶是否成功。
看汤色
茶汤色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
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说明烘焙过了火候。
看汤花
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决定其品质。
宋代蔡襄《茶录》载: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
所以,要点出效果最佳的茶汤,要注意三点。
首先是注意调膏,其次则是要有节奏地注,最后是茶筅击拂得视情况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
/全民参与的分茶与斗茶
因为对饮茶的热爱,宋人也形成了一套很有讲究的茶艺,叫做“分茶”。
点茶对茶末质量、水质、火候、茶具都非常讲究,分茶则是一种将“点茶”点出了新花样的高超技艺。
北宋《清异录》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幻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这有点类似现代中档咖啡店玩的花样:利用咖啡与牛奶的颜色搭配,调配出有趣的图案。
而除了分点之说,宋朝也流行“斗茶”,即几个热爱茶道的朋友,聚于一起,分别煮水分茶。
这可不是仅仅在士大夫之间盛行的贵族活动,斗茶之风从一开始在平民阶层就流传广泛。
/公共休闲区:茶坊
也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形成的统一风气,宋代城市中茶坊才变得比任何朝代都兴盛。
《东京梦华录》载:“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而北宋被灭国后,宋高宗赵构南宋虽然逃到杭州的样子颇为狼狈,但举国上下在对茶的享受上却也不遑多让。
吴自牧的《梦粱录》载:“临安处处各有茶坊。”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髅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
宋朝茶坊种类繁多,倒也不仅仅是单纯饮茶的私人所在。茶坊实质意义上当是宋代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并由此区分出了各个阶层和领域。
比如清雅的茶坊是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高端的茶坊可供“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大众茶坊则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的场所;还有“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的”,“非君子驻足之地也”。
此外,高档的茶坊布置得非常雅致。
《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
这点类似今日的咖啡馆等公共区域,喜欢以名人字画抬高格调。
其实细究原因,茶坊之兴盛,还是得益于两宋长时间的经济繁荣所带来大众生活水平的富足。我们常常说弱宋弱宋,但不得不承认,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的确是世界第一。
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奢靡颓丧之风任何时代都必须杜绝。
21世纪,正是新中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的时期,在享有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居安思危,不能忘记上个世纪落后所带来的耻辱,更不能像宋朝那样举国上下蔓延起慵懒享受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