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木帮忌讳“打绊子”,木把却有一招,专门对付这种危险情况

在吉林长白山一带,当地人基本上都以伐木为生,这些人通常也被称之为木把,如果多个木把组织在一起就是木帮。在伐木过程中,木帮都会遇到很多危险,其中最令人胆战心惊的莫过于打绊子,不过好在有的木把会一招独门绝技能避免打绊子,究竟木把如何做到的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白山伐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朱棣年间,比如郑和下西洋时制造龙船的木材就源于长白山,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民用木材也都从长白山采伐。到清朝时期,封建统治者将长白山视为圣山,还是大清龙脉所在,因此对长白山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严密封锁,直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为了还债,才解封长白山。

在长白山被封锁期间,广袤的原始森林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因此在解封之后就如同打开了一座宝库,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也催生了一个新的组织——木帮。木帮采伐是个极其危险的行业,他们在每年农历十月就要进山,在山里待上四五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返回,期间还会遇到无数的潜在危险,比如寒潮,豺狼虎豹,以及采伐本身的危险,如老树坐垫,打绊等,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打绊子,一旦发生十有八九要伤到人。

打绊子算是木帮的行话,它表示在伐木过程中,树木还没有放倒之前,其根部从割口处就分叉了,然后树木从中间被一分为二,一半连在树根上,另外一半已经倒地。通常,长得不直的树木容易发生打绊子,此时崩起来的一半树木就会伤到正在砍伐的木把,在倒地的一瞬间如果不留神还会砸到人。您要知道,长白山一棵树长约30-50米,最细的直径也1米,如果打绊子倒下就仿佛房屋倒塌一样,危险性自然不言而喻。
除了危险之外,打绊子的树木基本上也就废掉了,一方面不再容易运输,另一方也卖不到好价钱,所以如何避免打绊子,也是考验一个木把是否合格的因素之一,不过也确有好点子:

有经验的木把知哪些树容易打绊子,比如钻天柳和黄菠萝,而不容易打绊子的有红松树和沙冷杉等,然后有意识地选择性采伐。另外,常年进出山林的木把,也能通过树木的长相判断,比如长得扭曲的树木容易打绊子,因为砍伐的时候导致木材受力不均,所以就很容易弯曲。还有根据天气情况也能判断,如果是在大风天气树木被吹得乱晃,即便是平时长得正且平时不易打绊子树木,发生打绊子的概率也会明显增大。
常识和经验能帮助木把避开容易打绊子的树木,如果实在无法避免,那他们也有好的办法。比如,在砍伐容易打绊子的树木时,要刻意加快速度,还要使用更加锋利的长斧和铁锯,总而言之就是要提高效率,中间也最好不要有歇息的时间,要一气呵成将树木放倒。如此一来,也就等于没给树木打绊子的机会就已经将其放倒,这其中的原理还是树木受力平衡的问题,在平衡点被破坏前就将树木砍下,从而避免受力不均。

除此加快砍伐效率之外,有的木把还有绝招,他们首先会提前准备好一大截藤条,然后在树木根部50厘米以上的位置,缠绕2-3圈藤条,就好比是给树木打了几个箍子。实践经验证明,用藤条打箍子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来说长白山的山林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藤条,另一方面藤条有韧性,不会对树木造成伤害,最关键之处在于打上箍子之后,即便还是发生了打绊子,树干崩开也不会伤到正在砍伐的木把。

通过反复实践,长白山木把掌握了采伐的一些技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也佐证了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如今,木把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也几乎杜绝了打绊子的发生,让采伐工作也变得更加灵活和轻松,不过我们也依然要传承老一辈木把不畏困难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新时代。
参考资料:
《吉林文化简史》作者:鲍盛华,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