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lib线上展览 | 雪落下的声音——中国历代雪景画

《暮雪吟》
古琴演奏:张艳

前 言

雪落下的声音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

雪,高洁安宁,自古为文人墨客所喜。

古人爱雪,爱其宁静,爱其无暇,被雪覆盖的世界是洁白的、宁静的,置身其中清心净虑,仿佛可以超然物外、远离尘世。

中国画家更喜欢画雪。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雪景是中国历代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也是最有影响的题材之一。皑皑白雪能荡涤尘埃、净化心灵,置身其中,容易使人忘记尘世的烦躁而产生一种超越的感觉,给人带来宁静、冷寂的感受,获得心灵的安宁。

故本次Artlib线上展览为各位精心准备了中国历代雪景画,并分三个单元:隐士的白色——雪景山水画,孤傲的魅力——雪景花鸟画,刺骨的寒冷——雪景人物画。通过欣赏这些佳画,感受古代雪景的独特魅力。

隐士的白色

雪景山水画

导言

SNOWSCAPE .

在中国人的眼中,雪景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文景观。雪色洁白,晶莹剔透,是高洁之物,它能洗涤人的灵魂,启发人们以高旷澄明之心去体验万物,感受生命的意义。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雪、赏雪、咏雪、画雪,并且留下了大量有关雪景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雪景山水画就受到了画家们的青睐,历代作雪景山水画者不在少数,流传至今的作品也非常之多。如王维、李成、范宽、王诜、许道宁、梁楷、马远、夏圭、黄公望、曹知白、唐棣等画家,都留下了非常精彩的雪景山水画作品。

京畿瑞雪图  纨扇  传为唐人作品

绢本 设色  42.7cm×45.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面绘雪景楼阁,山水重青绿敷色,画法古拙,明显带有所谓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

有学者将画面中建筑装饰的细部,如:琉璃瓦、格子门、木牌坊和斗拱的形制作为“详辨古今之物,商较土风之宜”的有力物证,认为这三幅画所表现的建筑群非唐非宋,进而得出结论,断定它们不是唐人的作品,而是南宋“临安以外地区或民间画家所绘的装饰画”。

京畿瑞雪图  纨扇  局部

蓬莱飞雪图页  杨升  唐代

绢本 设色  35cm×3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升活跃于714年-743年,与张萱,杨宁同时任史馆画直。善长没骨山水,法张僧繇。

元代著名书画家柯九思题诗一首:“仙山一夕遍琼瑶,万木森森长玉苗。处处楼台相掩映,素娥白鹤正逍遥。杨升此笔,足为百代雪景之祖,后进者当以此为法。”

渔村小雪图卷   王诜  北宋

绢本 设色  34.6cm×219.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以描绘渔民生活为题材的雪景山水画卷,被认为最能代表王诜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和特色。

此图创作于驸马爷王诜被贬之后,画面表现了初冬时节群峰积雪、疏苇寒塘、渔民劳作的情景,更反映出作者向往山林隐逸的情致。

渔村小雪图(局部)

雪景寒林图轴   范宽  南宋

绢本 水墨  193.5cm×160.3cm

天津博物馆藏

该图为三拼绢的大幅画作,古人云,范宽善画雪山寒林,此图即是明证。

白雪皑皑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山麓水际边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构成了一种壮美崇高的艺术境界。

此画清初时曾为天津著名收藏家安麓村所收藏,后来几经辗转,险些流出国外,最终却又回到天津,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画面前景的树干中,还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署款。

“臣范宽制”的署款

四景山水图卷·冬景   刘松年  北宋

绢本 设色  41.21cm×6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是四时山水画中保存最为完备的一件山水画作品,将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完整地在一组画面中保存下来,堪称完璧,确实极为难得。

冬景卷绘冬日湖边桥边赏雪情景。画面正中高松葱郁挺拔,左面庭院内的阁楼屋顶已经白雪覆盖,庭院门窗大都关闭,暖阁的门帘也已垂下。地面、竹林、坡石、桥面以及远处山峦,都铺满了厚厚的一层积雪,此时雪花仍在静静地飘落,溪水在桥下悄然流淌,飘落在溪水中的雪花瞬间消失融化。

桥上一文士正在骑驴举伞踟躇而行,一侍童在前引路,似乎踏雪前行去走访老友联句,或前去欣赏即将盛开的雪中梅花,以得诗句……

雪山行骑图页   佚名  南宋

绢本 设色  29cm×23.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无作者姓名。此种没骨山水画,风格极为古朴,唐扬升擅长于此,五代人亦多为之,此当为宋人拟古之作。

图绘寒山斑润,行人怯冷之态,甚为动人。此画风极具装饰性,细察之,今人的贝壳画及倭人的屏风画,风格与之颇为相似。

九峰雪霁图轴  黄公望  元代

绢本 水墨  117cm×5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山中雪霁的冬日景象,雪中高岭层岩,立壑奇特,枯树疏落,是一幅严寒冷酷的冬山奇景。此画笔墨不多,山上枯树,用笔精到,道道焦墨,表现出层迭雪山中的萧瑟寒林。山石几无皴笔,用不同墨色烘染,山峦起伏层次分明,山头焦墨点点,黑白对比强烈,更显出山上白雪的质感。

图中自题云:“至正九年(1346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黄公望别号),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这是一幅黄公望老年时的作品,表达出老人内心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是对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恐惧和压抑感,另一方面又可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尘世里所缺少的清纯和空灵。

一夜纷飘大雪,使地上生灵皆被皑雪覆盖,刹间于沉寂洁白,这是自然界中难得的纯洁寂静的时刻,是人生旅途中难遇的反思机会,然而片刻之后,雪化天睛,一切又都回到嘈杂骚动之中。

作者经历了漫长的生活磨炼,对人生与自然中的矛盾领悟深刻,他把自己感叹、凝想以及超逸之情寓于画中的一山、一石、一木的描绘之中。

快雪时晴图卷   黄公望  元代

纸本 淡设色  29.7cm×10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曾特地从王羲之的法帖中,仿写了“快雪时晴”四个大字,作为礼物赠送给晚辈画家黄公望。后者又于1545年前后,依照“快雪时晴”的意蕴绘成了这卷画,配在原书之后转赠给莫景行。黄公望新创作的图卷后,自题道:“文敏公大书右军帖字,余以遗景行,当与真迹并行也。”

图中暗红的红日映照着雪霁初晴的群山,除了红日与一抹霞光以外,全图都是用墨色晕染和勾勒而成的。山中的楼房里,有座香炉供奉着佛像。图的背景皆用淡墨染底,以映衬出白雪覆盖的巍峨丛山,这种不同凡响的构图处理,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另一幅大痴名作《九峰雪霁图》(上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快雪时晴图 局部

溪山雪霁图轴   蓝瑛  明代 1623年

绢本淡设色   82.3cm×28.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图的右上角,有蓝瑛题字:“天启三年(1623)秋八月,仿王右丞(即王维)画法,蓝瑛。”透露这张画是他三十九岁时,采用唐代王维的风格来创作的一件仿古作品。

画面左上方的溪山被白雪覆盖,枝桠彷彿披上白衣,展现万千姿态。山巅和脉岭及岩石缝隙,则佈满了银白色晶莹闪烁的苔点。蓝瑛在画中运用石青、赭石、白粉不同的颜料,让丰富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表现雪后放晴山景瑰丽的景象。

画中央有一条小河延伸到右下方溪岸。一位穿着红衣的文人坐在船上,望着这一片美景陶醉其中。这幅〈溪山雪霁轴〉景色清新绚丽,充满诗意画意,不禁让人想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孤傲的魅力

雪景花鸟画

导言

SNOWSCAPE .

雪景花鸟画,可以算作为一种单独的绘画类别的,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继承了雪景山水画的优点,而这也正是雪景花鸟画具有鲜明特点的主要原因。

花鸟画的创作代表了画家的学问和修养,在花鸟画题材中,画家主要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要题材来表现雪景。

梅的凌霜傲雪,凌寒而开、兰花香而不艳的清香脱俗、竹子四季常青的坚定不拔、菊花的傲霜吐香,隐士风范,赋予作品坚贞、清寒、孤傲的魅力。

雪竹图轴  徐熙  五代

绢本 水墨   151.1cm×99.2cm

上海博物馆藏

图中大石左侧的竹竿上有篆文倒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似乎是在炫耀绘雪竹的难度。经谢稚柳鉴定并撰文,认为五代徐熙所作。

此图描写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作者用烘晕皴擦等法,描绘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后三竿粗竹挺拔苍劲。其旁有弯曲和折断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细嫩丛杂的小竹参差其间,更觉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竹节用墨皴擦,结构清楚。竹叶用细笔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势。

地面秀石不勾轮廓,只用晕染方法衬出,以示其雪。此画以线条墨色为主,工整精微而写实,为五代的佳作。

雪树寒禽图轴  李迪  宋代  1187年

绢本 设色  115.2cmx52.8cm

上海博物馆藏

构图简洁,画法精工,是典型的宋代宫廷花鸟画作品。

此图绘写寒气凛冽的深冬,天空中飘扬着霏霏白絮,山野坡地上一枝落尽残叶的棘树在寒风中挺立,一丛修篁傍树而生,积雪的竹叶依然清翠晶亮,给萧飒的山地平添一番生机。

在这冷寂的雪天里,一只孤单的伯劳鸟,似乎倦于飞翔,在这里暂且栖息,它安详地停立在枝头上,凝视着微茫的雪色。整幅图画富有诗一般的意境。

李迪的作品传世不多,此幅自署:“淳熙丁未淑岁李迪画。”丁未为淳熙十四年(1187),是所见李迪画中具年最早的一幅,但也已到了晚年。

雪中梅竹图卷   徐禹功  南宋

绢本 水墨  30cmx12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中绘有老梅一株及修竹三竿,画家以淡墨渲染绢地,把留白处作积雪,描绘了寒冬时节的雪中景致。

该作品中,画家以粗笔挥写梅枝、竹竿及竹叶,以精细之笔勾画梅花,用笔沉着精到,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图中梅、竹枝叶交杂,却布置得宜,丝毫不显凌乱,交相映衬之中更有一种和谐之美。

雪滩双鹭图页   马远  南宋

绢本 浅设色  60cm×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绘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令人有著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们,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

另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马远”风貌。

雪梅图页   马麟  南宋

绢本 设色  24.3cmx25.4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吴其贞《书画记》称马麟的《雪梅图》,“气色如新。梅花一枝,清瘦伶仃,有不胜雪压之状,为妙品也”。

马麟,马远之子,生卒年不详,大约活跃于南宋理宗朝,曾为画院祗侯。马麟画承家学,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相比马远雄健不足而秀润过之。

山茶霁雪图页   林椿  宋代

绢本 设色  24.8cm×2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绘冬雪中盛开的山茶花。画面所表现的景物并不多,一枝山茶花由左上角向斜伸出,枝上几朵山茶花和几片叶子,静物虽少却十分耐看。山茶花头戴金色的蕊冠,身披红艳的花裳,一边伸展着如璧般的厚叶,一边亲吻着片片飘落的冰霜。寒冬里,既悦人眼目,也暖人心房。

宋代文人十分喜爱山茶,尤其当它在雪中,那般坚强而动人的姿态,更是所有名花佳卉所难以取代的。此画虽幅不大,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好画。

雪梅集禽图轴   吕纪  明代

绢本 设色  192cmx110cm

天津博物馆藏

此图绘山野一隅,白雪皑皑的山坡上老梅横斜,杂有山茶、青竹。一对雉鸡在坡地上对望,形态生动。麻雀三五成群,栖息在梅树枝头,仿佛在观赏雪景。梅花与山茶竞相开放,给严冬带来一派生机。图中雉鸡、花竹用笔勾勒填彩,虽笔墨较宋人略显粗犷,但工整艳丽,仍属工笔重彩一路。树干及坡石则用笔较为粗放。

全图工写结合,刚柔相济。画家不惟染地留白以示雪意且在梅树枝干、坡石上敷以白粉点簇,以凸显积雪,技法娴熟。此作是能代表画家典型风格的作品。

寒雪山鸡图轴   吕纪  明代

纸本  水墨   135.3cm×47.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描绘天寒地冻,山鸡独距岩上,昂首翘望,似有所待。为描写冰雪茫茫的气氛,画家用淡墨色把天地都染黑,而让树上岩上露白,表示积雪,与右下角那道白亮而蜿蜒的流水,互相迸发出凌冽的寒气,加上萧条的藤萝和神情索漠的山鸡,令人觉得天地之间一孤寒。

四时花卉图卷之雪梅图  徐渭  明代

纸本 水墨  1081.7cmx29.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引首由徐渭自题“烟云之兴"。本段画雪中之梅。以飞白笔触断续画出梅干、梅枝和不全的花朵,然后以淡墨留出干枝上的花朵和积雪,全染背景,花形完整,雪意很浓,表现了梅花顽强坚挺、傲雪耐寒的特性。

风格凝练,笔墨豪放,畅快淋漓,不拘泥于形似,旨在追求神韵。

雪兰图页   任伯年  清代   1882年

绢本水墨 设色  31.8cm×39.3cm

中国美术馆藏

画家匠心独运,绘雪天里的兰花,天气寒冷,兰花却迎雪而生,枯萎的兰叶,是其高傲的倔强。

款识:山阴任氏伯年

钤印:任伯年(白文)

刺骨的寒冷

雪景人物画

导言

SNOWSCAPE .

相对于山水画和花鸟画对雪景的表现,人物画中虽然并不十分明显,但其中对人物的刻画也具有其独特气息,笔端萧洒不失稳重,点画无章而不失飘逸。

画家绘雪景人物画,往往通过人物与景物的结合突出画面的冷和寒,与画工画不同的是,画家在通过冷寒表现人物时,往往利用较淡的笔墨和简单的用笔来突出冷寒画境,并且多体现乡野生活,而不是描绘宫廷或市井生活。

雪渔图轴   佚名  五代

绢本 设色  48.7cm×6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描绘南方渔翁站在雪景中望着渔儿上钩的生动情态。在一片灰暗的暮色中未见雪花飘扬,只有簇簇细竹丛叶顶着白皑皑的雪晶,这是一个雪后风寒的傍晚。一位头顶蓑帽,身穿蓑衣的老渔翁,蓑帽、蓑衣还带着未化的积雪,在刺骨的寒风中只露着双眼,手裹紧着寒衣,一手持杆捂着嘴鼻、缩颈缩手打着寒颤,站在河岸上,专心致志地等待着鱼儿的上钩。

此画构图严谨生动,将雪天里寒气袭人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真切,渔翁形象刻画生动逼真,作者的艺术构思与熟练的绘画技巧在图中得到完美的结合。

番部雪围图卷  胡虔(款)  辽代

绢本 设色  28.8cm×117cm

弗利尔美术馆藏

胡瓌与胡虔父子的生卒年均不详,他们父子熟悉草原生活,专绘游牧民族形形色色的生活场景,内容包括卓歇、牧马、射骑、按鹰、撬幕、汲泉等,创作丰富,描绘极为传神生动。

“一、二,走你”

“娘,快看那个小哥哥好威武!”

雪霁江行图轴   郭忠恕  宋代

绢本 水墨 设色  74.1cm×6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作者是宋朝最杰出的界画家。

雪夜初霁,江上停的两艘大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船工们刚刚睡醒,哈着气,搓着手,惦着脚,生怕稍不留神就滑了个后空翻。

如此繁复的大船结构,功夫不到就会画成和稀泥,接不成头绪。近看那描花的蓬盖,垂扎的布帘,绳钩细捆成团,窗户支起遮板,侧门竹帘闭隔,船身钉板紧扣,船尾搭一顶眺望棚,有人顾昐,船顶积雪压货,零散几只锅碗瓢盆,两竖桅杆耸然挺立,往下拉出根根绳索。

“冷,是真的冷呐”!

丁是丁,卯是卯,郭忠恕笔下描绘得一清二楚,绝对是个“顶级航模发烧友”。宋徽宗也很喜欢“航模”的样子,专门用瘦金书题了“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迹”几个字。

晓雪山行图页  马远   宋代

绢本 水墨  27.6cm×4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

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

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画面用大斧劈侧锋直皴山石,下笔爽利果断,画树简括,枝条劲健。作者以局部取景,来表现出当时人们生活。

雪夜访普图轴  刘俊   明代

绢本 设色  143.2cmx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

画面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情景。在门庭宽敞、屋宇数重的枢密副史府内,前厅正中二人围炉而坐。上首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头扎巾帽,身穿盘领窄袖袍服,腰束锦带,身材魁伟,气度不凡,其庄严的表情,侧首聆听的姿态,恰当地表现了深夜访贤、商议国家大事的仪态和心境。身着便服的枢密副史赵普在下首侧坐,恭谦地侃侃而谈,细致地刻画出了他诚恳献策的谋臣风度。

“打工人,打工魂”

画家在着意刻画主体人物的同时,对景象做了细致的描写。近岩远山,老树昏鸦,均被夜色笼罩着,竹叶、树枝、屋脊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天气显然很寒冷。为突出赵匡胤的天子身份,在大门外象征性地画有四个侍卫,他们似乎守候已久。这些细微的描绘,深化了雪夜访贤的主题。

雪江卖鱼图轴  朱邦  明代

绢本 设色  163.5cm×102.5cm

安徽博物馆藏

图绘严冬季节,雪压枝头。远处高止峻岭,银蛇飞舞;古寺、宝塔被白雪覆盖,若隐若现。中部苍茫江面上有条渔船,青年渔夫正划桨向岸边的小榭靠近;榭上两人,一人坐着呵手,另一老者凭栏探身细看卖鱼翁手中的称杆,双方正认真做着买卖江鱼的生意。渔船上还有一人在弯腰观察蒌中铺捞物。近处房屋、树木、山石均被银装素裹,湾边酒肆中,有四人围坐桌前,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雪景。迫于严寒,渔夫大多已拢袖缩颈,弃舟上岸,但有的依然载着妻儿老母逆流而上,继续捕捞,以求生计。

“再冷,鱼还是要吃滴”!

此图结构严谨,画面上的层次布局得当,人物与山、树、建筑的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的效果。

最巧妙的是作者在近景岸边置两棵参天古树,直冲云天,正好填补了江面大片的空白,使之尽管严冬酷雪、寒意浸人,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雪艳图轴   冷枚  清代

绢本 设色  105cm×60cm

作者以写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位妇人雪后赏梅的情景。皑皑白雪覆盖大地,梅朵却傲寒绽放,十分绚烂。一位头戴貂裘、身着蓝衣的贵妇在红衣俾女的搀扶下赏梅。近前的一位侍女似在向她禀告什么事情,贵妇的表情似在倾听。

此幅作者自题《雪艳图》。署款“金门画史冷枚”,钤“冷枚字吉臣印”白文、  “金门画史”朱文印。

雪驼残雪图轴   华嵒  清代  1750年

纸本 设色  127cm×50cm

《雪驼残雪图》是华嵒1750年74岁时所作。图绘云天冷月,寒林雪山。蒙古包中一红衣者启帘窥视,骆驼瘦骨嶙峋,凄清的月光下,低头觅食。空中显半圆残月,有孤雁振翅掠过。阴霾昏暗的天空以淡墨渲染,积雪处留白,树木用饱含大量水分之笔点染。人物前倾畏寒的动态,老驼富于人情味的表情,使主题更为突出,情景交融,意境含蓄。

画法简洁,设色妍雅。色彩搭配,冷暖对比和谐统一。画面构图狭长,以显天高地迥的视觉效果,并衬托人物孤寂的内心世界。展现了画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出众的艺术才能。

十二金钗图册·熙凤踏雪  费丹旭  清代  1841年

绢本 设色   20.3cm×27.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共十二页,分画《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画面人物纤细娇弱,娟秀清丽,刻画细致工整,具典型的费氏风格。环境则以逸笔写出,淡彩晕染,墨笔勾皴,空灵秀润,以衬托出中心人物。

此图册取材于清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作者根据小说对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惜春、李纨、巧姐等12位女性的描述生动地刻画出她们栩栩如生的形象,故取图名为《十二金钗图》册。

款识:辛丑春日为兰汀大兄大人属,晓楼弟费丹旭。钤印:“子苕”、“丹旭”。鉴藏印:鉴藏印:“苍尗过眼”、“笙鱼秘玩”、“宝琅之华”。

结语

导言

SNOWSCAPE .

雪让世界一片洁白,时间合适的雪,是一种祥瑞。雪似乎符合了古人追求或崇尚的所有美好的品质,所以雪景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朽的歌颂的题材,因此我们现在才能欣赏到几千年前的雪景。

通过欣赏完这些雪景画,我们真实地领略到了画家笔下的雪是如何的神奇,真切地感受到了古代的雪具有怎样的魅力,以及了解了古人在雪天都会做些什么。

古人爱雪,所以绘雪,今人亦爱雪,所以去“踏寻”古人之雪……

(0)

相关推荐

  • 大雪丨下雪时古人在做什么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是冬日里的第二个节气.古人所说的"大雪"节气是指天气更冷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 ...

  • 离经叛道——梁楷的绘画艺术

    翁万戈捐赠 白描道君像卷  上海博物馆藏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宋宁宗嘉泰(1201-1204)年间画院待诏,赐金带,而梁楷不受,挂于院内,扬长而去 ...

  • 这10副宋画你见过吗

    山鹧棘雀图 黄居寀绢本 墨笔97cm×53.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石锦鸠图 黄居寀 绢本 设色23.6cm×45.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虫图赵昌 ...

  • 清代著名画家-袁耀绘画作品选

    (2021-05-20 22:51:58) 转载▼标签: 绘画艺术文化图片书法分类: 中国古今名家名画 清 袁耀 巫峡秋涛图 清 袁耀 蓬莱仙境图 清 袁耀 九成宫图 山水图(之一)-袁耀 山水图(之 ...

  • Artlib线上展览 | 梦与现实的桥梁——艺术作品中的“睡眠”

    前 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这种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的活动,占据着人类一生1/3的时间,不仅起着维持人类日常活动运转的作用,在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们眼里,它还是一种值得记录的创作题材. 睡眠主题频繁地出 ...

  • Artlib线上展览 | 有情化自然——丰子恺漫画作品展

    前言 丰子恺,原名丰润 ,又名仁.仍, 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也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 ...

  • Artlib线上展览 | 辛丑牛年·喜迎上元——节庆主题特展

    /共/庆/元/宵/ 前言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蓦然 ...

  • Artlib线上展览 | “在路上”——中国历代经典行旅图

    春运来了,在各地车站码头的年味就是回家的味道.无论人潮多拥挤.路途多艰辛,为了回到温暖的目的地--家,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路上辛苦点不算什么. 相对古人来说,我们的出行已经十分方便,迅捷便利的交通 ...

  • Artlib线上展览 | 笔下生风——中国古代扇面画及成扇作品展

    前 言 扇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夏季谁都离不开它,即便是空调十分普及的当下,也时常能看到有人手持扇子享受着"清风徐来"之感.据相关文献记载,夏代之前或虞舜时期便有扇子(已无实物可 ...

  • Artlib线上展览 | 屏与画——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屏风形象

    前 言 屏风画是集挡风.遮蔽.装饰.祈福.空间分割.氛围营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精神寄托.审美需要的载体.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屏风,是凝聚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内涵和礼仪制度的典范,更是工艺美的杰出代表.屏风画始于 ...

  • Artlib线上展览 | 卧游天地——存在与虚无之间

    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山水诗意是中国人独有的表达方式.唐宋之后日益兴盛的山水画,渐渐成为文人画家表达自我的特别方式,人们认为,相比起人物画来说,山水画才是真正的艺术.而这一切似乎是从南朝时期的宗炳& ...

  • Artlib线上展览 | 一画——葛饰北斋的世界

    · 前言 · 也许你没有听过葛饰北斋的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那幅著名的作品<神奈川冲浪里>.这幅巨浪俨然成为了日本浮世绘文化的代表,当你将梵高的星空与巨浪重叠,你会发现这惊人的相似之处,德彪 ...

  • Artlib线上展览 | 科学与艺术的联姻——从达芬奇到毕加索

    前言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两大永恒主旨,艺术家需要借助科学手段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科学家需要通过艺术思维去拓宽世界.科学与艺术如交织的双螺旋,编织出人类的文明谱系. 本次展览正是选取了科学与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