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巧 || 瑜音绕梁、不绝于耳——记魔都观瑜老板京剧清音会有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在我们的京剧戏迷心中王珮瑜是一位颇具艺术才华,气质绝佳的京剧大师,纯美又冰清的江南水乡女子。
王珮瑜,苏州人氏。70年代末诞生于江南普通人家,受母亲影响,接触文艺,被喜欢国粹的舅舅领进京剧票友圈,由唱评弹改学京剧,又从老旦改唱坤生。
经历岁月的沉淀,不断扎实艺术功底,获京剧名流指导,认真努力学习,师从王思及,宗余派,又受谭元寿,梅葆玖先生等名家亲授提携,可谓早年成名,生正逢时。瑜老板的扮相俊秀,唱法古朴隽永,在京剧圈内被称为“当今坤生第一人”。
在我们戏迷的心中,大家亲切的称她为“瑜老板”或者“三岁瑜”。人们甚是喜欢这样一位干净,认真的女老生。瑜老板用清音会,参加娱乐节目,高校巡回演讲等现代方式为年轻戏迷演绎中国最传统的艺术,在年轻人的心中,年轻帅气的老板身上有着一股极其儒雅的气息,淡定风趣,波澜不惊,沉稳认真,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黑发人走进剧场去看瑜老板,去看传统骨子老戏展。这对于现代娱乐盛行的今天来说,是一餐盛宴,这对于即将落寞远去的国粹京剧艺术来说,可谓之为幸事矣!
当今这个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改革与创新,京剧代表的传统文化该如何去改革,之后又如何保留与传播,它作为文化载体需要观众去接受,欣赏品味。“当剧场开始空了,当前辈们一个个地走了,当观众越来越少了,京剧的未来始终要有人来扛,场子要有人 来撑。”或许在这个既是最好又是最坏的时代里,历史会降大任于瑜老板,颇具英雄主义情怀的须生,在京剧传承与传播这条路上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瑜老板曾在电视节目里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听京剧,还有一种人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多么冷静而富有逻辑哲理的表述!这是一个足够开放又多元包容的时代,人们渐渐接受陌生的事物个性化的装扮。其实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何尝不是幸运的。有人说道,你可以不喜欢京剧,但你可以喜欢王珮瑜,因为王珮瑜会让你喜欢并爱上京剧,爱上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
这一年已然成了一个三十而立的青年女性,也早已过了青春叛逆的肆意妄为,没心没肺的时期,只是喜欢冒险的脾性在我的身上丝毫没有改变或者减退。
人的一生,有很多冲动的时刻,为事业,为感情,为家庭,为朋友,抑或是为一顿美食,一轮震撼清晨的红日,而这一趟是为了一个人的心灵放空之旅,我想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个秋天,会是一个难忘的回忆。
又或者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与文学世界里,生活的思考中,耳畔那足足持续了半分钟乃至一分钟的掌声,欢呼声,以后台上那苍劲浑厚的唱腔会陪伴鼓励我度过这寂寥,平凡而又混沌的岁月,并激励我成为一个行善,认真踏实,有理想,忠于内心,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四面环山,小河自西向东缓流注入丹江,夕阳晚照,环境优美,那是一个小山村,距离湖北郧西很近。村落里留守我的故乡,地下长眠老祖父,老祖母,还有我的老父亲,绵延着血脉相连的根。
人们世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当雨天或者夜晚来临时,勤劳的土地捍卫者不再下地干活儿,坐在屋檐下谈家常,说东家短,论西家长,男人们抽着旱烟下着象棋,女人纳鞋补裤缝烂袜子,有时凑在一起说些风骚话,捂着嘴巴发出咯咯笑声,孩子们围在一块儿玩弹珠,讲故事,抓萤火,即使一瞬,所有人的脸上没有愁容。
风入屋后竹林,阵阵沙沙的声响,像是有人踏步如期而来。爷爷拉着二胡,奶奶将亮晶晶的冰糖温柔地放在我们的掌纹上,姊妹们排着座儿,仿佛候着大角儿登场。糖含在嘴里,童年的味道是甜的,童年的记忆是爷爷抑扬顿挫的二胡声和着奶奶那古朴带着泥土气息的腔调喊醒了月亮,哄睡了太阳,子夜躺在炕上脑子里的梦境是肆意汪洋的花开和浩瀚无际的宇宙星晴。
我想骨子里爱听老戏的种子应该就在幼时心中发根萌芽了,只是未肆意疯长,未开花结果罢了。可是这并不影响与动摇传统艺术在我个人后来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在贫瘠的年代里,爷爷奶奶应该是人生阅历足够丰富多彩的人,老宅里的油坊遗址和修鞋补锅的老工具箱是最好的证明!
爷爷拉着二胡,奶奶哼着小曲,老式茶壶配着黑色的土坯碗,山里的风也会记得油灯下的浪漫及深情,即便是如此普通而又平凡之场景,对于如今生活习风与节奏亦是无比的奢侈。人们常说的琴瑟和音该就是这般模样。
父亲勤劳吃苦,母亲贤良柔善,他们就像《行善得子》里的主人公一样,所以佛保佑并赐予他们四个子女。小的时候,家里的子女多,经济拮据,加上老父亲身患顽疾多余年,家中麻缠日子的味道自是苦多于乐一些,然而在记忆里艰苦也有我的一部分,幸好相互帮衬陪伴,渡生死直至今天。
幸福的记忆深处是每年的农历10月15日,距家不远的黑龙洞风景区一年一度的庙会。前后要热闹四天之余,政府联合宗教管委会必请秦岭山外的大剧团来演戏。古老的戏台,古老的戏曲,古老的乡村,没有纷扰与匆忙,仿佛老戏在这里找到观众,找到故乡,百姓们在老戏里看到历史,看到世界,看到前生今世。夜里十月的山村极寒冷,看戏结束奔向家,麻溜儿地钻进父亲已经烧热的土炕上直打哆嗦,即使寒冷,第二天照理早早地来到戏台前听戏。
每年的大戏演出场前是人山人海,只是那时候我并不像今天这样深刻懂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工作后也很少有机会像儿时那样静心喜乐地去听一场老戏。
迎着晚照的夕阳余晖,背对着长江上吹来的微风,踏上了由沪返回陕的高铁,长江中下游的江南气息弥漫在周遭里,虽匆匆结束旅程告别上海,却牢牢地将这两日来的感受与所见所闻深深地烙印在了脑海深处国。
忘不了复旦大学光华楼前的草地上莘莘学子身上散发出来的朝气活力;忘不了在民主广场上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雨,认识了来自波兰旅人艾歌,同她在檐下躲雨的片刻聊西安的小吃,西安的文人骚客,城墙文化,还将我们的艾青诗人推荐给了她;
在鲁迅公园里,忘不了那整齐,高亢,认真又可爱的中老年合唱团的叔叔阿姨们,他们自发地有序地聚集,指挥,用歌曲歌颂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共同守护用红歌呐喊助威新时代的中国梦。
这是一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创新的国家,共饮长江水的亿万子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创建奔赴一个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忘不了一个一岁的孩童跪在鲁迅纪念馆紧闭的大门前,用小手轻叩发出的声响,鲁迅墓园前那葱郁的绿植向四周生长着,崭新嫩绿的青藤将更多的文学才俊引领培育至更高的艺术天空。
最难忘的是在辉煌的音乐厅里,瑜老板和她的团队将古老与现代,传承与传播解释演绎的那般通透,流畅,成功地把京剧这一难懂,节奏缓慢,仿佛只有老人才听的艺术逐渐过渡到不可能的现代繁荣时尚的彼岸,她演绎地竟是那般自如,才情,儒雅,洒脱和道法自然。
幽默风趣的京剧大师在艺术的舞台上,在聚焦的灯光下,惟妙惟肖,游刃有余,可见得她超高的专业修养与超高的号召力,俯身望见这满坑满谷的观众,喜悦幸福洋溢在脸上,珮瑜先生应享有这荣誉与掌声,这是秋天的收货。可是这背后辛酸岂是我们常人能触摸得了?!
瑜老板在《如是》节目中所说:“我现在所有做的努力,有人说装逼,我有一个理想,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让更有才华,有才情的京剧演员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分内事,那就需要我这样的人开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也!单薄而又极具正能量的身影奔波在传播传统艺术文化的道路上与生活琐事中间,小我升华至大我,小善变成了大善,大善化整为零,播撒在人间。
人的一生中难得的最宝贵的品质,其实不在于争取和满足,而是在于争取满足之后再谦让出去,这需要足够明理大度,博爱,以及经历了各种挫折,成功之后真正的乐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与无,痛苦与快乐,才有了舞台上的风华绝代,我见犹怜,呈现传播与变革的磅礴大气之势!
手机里循环播放着演音会现场录制的长达两个小时的录音,仔细聆听感悟,仿佛再次置身剧场。《蒹葭》、《鱼藏剑》、《朱砂痣》、《牧羊人》、《洪洋洞》,等著名唱段一一呈现,西皮流水,二黄散板,念白唱腔,赢得满堂喝彩。实乃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车追赶着夜色由东部沿海驶向广袤辽远的西北,风景与声音随着时间一帧又一帧。手中捧着迟子建老师的散文集,恰巧阅读《窗里窗外的世界》伴着录音趣味正酣。
领悟源自生活,好的作品来自于百姓生活,好的上乘的作品,高雅的艺术,从来不缺乏闲适优雅的气息。窗里窗外的世界与生活都不可或缺!
当我此次以文化的视觉阅读这座城池的时候,它也在一隅默默地阅读着我,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喜怒哀乐,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相互包容着。
打开古长安文学这扇窗,步至魔都,我仿佛看见了上海文学的历史,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上海,在中国乃至世界日益繁荣昌盛的未来。在上海,我再次与小说文字里的张爱玲谋面,细读王安忆弄堂里的上海,直到亲历瑜老板演音会氛围,感受她独特的京剧人魅力,希望以后有机会走进剧场,现场听京剧演员们唱戏。
作者简介:李志巧,女,汉族,1988年6月26日生,陕西省镇安县米粮镇人,商洛市青年作协会员。相继在《汉江文艺》《瀛湖》《安康学院报》《中华日报》《台湾新闻报》等系列杂志略见近万字。《青春路上话感恩》获安康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刊物命名、定期颁发的文学奖项——“瀛湖文学奖”一等奖。工作后仍不断努力学习积累,同时保持着一颗商海文心,忙里偷闲,屡次发表文章,热爱旅游摄影和厨艺,在不断提升个人精神素养的过程中,力争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以此回报我的广大读者朋友们!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美读线】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另: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