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思维混乱、讲话没条理的情况?

我是职业规划师商娜,毕业至今已经工作15年+了,拥有500强人力资源经理以及民营企业人力总监的履历背景,至今已经做了将近2000份职业规划咨询个案。

脑中有货,出口无章,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其实本质原因就是没有训练过你的逻辑,以及没有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加以辅助。

以下内容呢,我会结合我的职场经验和对目前的职场现状,总结出以下的干货。相信你看完就会明白要怎么做去解决自己思维混乱,讲话没有条理这一个问题了!

为了避免找不到这篇干货,建议你可以先点赞收藏,并把对你有帮助的内容拿小本本做个记录哦!

在我步入职场这么多年来,因为职业原因,见到过不计其数的发言者,其中不乏有比较糟糕的类型。

他们习惯于担心听众们没有听明白他所讲的内容,于是着急着换一种方式再去解释同样的观点,这样就会导致他越解释听众就越不知所云,越来越乱套,因为听众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讲的核心的思想是什么。

我归结了一下原因,其实就是讲话缺少逻辑结构,而这个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只要你肯用心,肯去练,你也可以成为谈吐有物,出口成章的人物!

就我的研究可以这样说,“茶壶里煮饺子”这种情况呢,说明你还没有养成属于自己的一个讲话的表达结构。

最常用的一个结构:

首先,要明确你这次讲话的目的是什么,以这个最终目的作为开头,应该以受众为中心,紧紧围绕目标,细化你所说的步骤和顺序:

先说你的观点,结论是什么,要明确;
然后说原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条列点,不重复;
想到几个说几个;
要简洁有力,不要翻来覆去的说,这样的沟通效率很低,会让大家失去耐心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把你讲话的内容串联起来的主线。

我来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比如,我们需要让老板批三笔费用。
第一种说法,老板,你看我们今年在组织项目经理的培训已经组织到第5期了,然后现在第5期我们 准备是给某某事业部做准备,在哪个地方做预算,我们已经做完了……
当我讲到这的时候,老板估计已经不想听了,你到底要说什么?
第二种说法,老板,我这有三笔费用需要你批一下, 分别是谁提交什么费用。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他想了解细节的话,我会继续跟他解释,如果他不想听后边的细节,我就可以不说了。
一句话解决问题,所以在跟对方沟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全局论点且结论结果是优先的, 所以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迎合对方,打动对方,不是穷尽自己想说的,而是穷尽听众想听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构也是非常常用的思考和交流工具:

在我的实践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可以运用到80%的情境中,让你的沟通显得非常的有条理。

具体来说: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是一个认识问题逐步深入的思维过程。
“是什么”是你给一个问题下定义,让它形成概念,认识事物本质属性;
“为什么'是探索因果联系,揭示事物的地位, 形成的原因、作用、产生的结果的过程;
“怎么做”是你分析问题之后,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正确方法、思路。

当你用这个方式去思考问题,沟通交流问题的时候,就会非常流畅,至少不会不知所云。

具体的建议:

1、多写

我建议你可以在每次要发言的场合之前多写,养成勤写勤练习的好习惯,在大场合发言前多写一点就可以很好地辅助你正式场合的“说”,就不会那么狼狈了,毕竟“熟能生巧”嘛!

2、多输入

想要说话更加有条理,思维更有逻辑,就必须要摆脱懒性,因为自己与人的交流减少,很容易就会导致自己的中枢神经变懒,不知道如何去反应。

如果不主动输入有价值的内容,那么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表达的能力就会直线的下降。

所以在平时,多多看一些相关书籍,或者真人秀等节目进行输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3、训练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通过一种特定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能解决的部分。

我来举个栗子:如何能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

然后针对ABC三种情况,逐个分析得出结论,比如:

从杯子方面分析,可以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

从水会流动这方面分析,可以把水冻成冰柱……

从外部环境来分析,地球有中立,可以把水喝杯子拿到太空中……

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俯视整个问题,而不再拘泥于细节。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用结构化思维来分析问题的过程。把问题拆解成三个方面,然后逐个分析得出结论,不仅是能把事情想全,而且还分析得很清楚。

另外,我觉得你有必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内在原因,包括性格分析,这样有利于对症下药:

1、看自己的性格是否急躁

  • 急躁的性格会让自己在做事的时候比较有冲劲,相比性格温和的人更加能够把握事情的主动权。

但是平时说话,如果用力过猛,很有可能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

我见过很多急性子的小伙伴,他们总是不顾及其他人讲话,思维极其跳脱,这样的讲话效果真的不会很好。

所以如果你是性格偏急躁的类型,就要慢下来,学会倾听,对自己不清楚的观点不要随便发表意见,先听听对方的想法。顺便在你听的时候去建构整合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尽可能放慢速度去说,说的慢才有力量。

2.探析自己的内心状态

在成长环境中,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过度夸赞,就会觉得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应该被所有人认可自己说的话;

相反,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内心较为自卑的人就会更加渴望表达,渴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这两种极端都会在语言表达中想要迅速的,一股脑的把所有自己心中的内容都吐出来,完全没有在大脑中初次加工,逻辑破碎,词不达意,就会使得讲话的效果欠佳。

如果你中枪了这一点,希望可以多加控制,告诉自己的内心,我需要放慢速度,好好思考,然后再说话。

除了上面的两个方面,还要更加成熟,多多去磨砺自己的谈吐。

上图就是著名的SQCA模型

SCQA模型是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S(Situation)情景——情景即背景,用于事实的引入,可以认为是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C(Complication)冲突——通常指某种不利的变化或颠覆目前状态的事件,总的来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
Q(Question)疑问——具体的课题,比如该怎么办,怎样做?
A(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

S:情景陈述的通常是大家都熟悉的事,普遍认同的事,事情发生的背景。

由此切入既不突兀又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产生代入感,然后引出冲突C。

Q是疑问,是根据前面的冲突从对方的角度提出他所关心的问题,最后A解答,是对Q的回答也是接下来我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整个结构其实是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然后带出冲突和疑问,最后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表达方面,SCQA架构的应用随处可见,包括汇报、演讲、广告文案、文章、商业报告等等。

比如下面是一个招聘文案:应届大学生急需就业岗位,是陈述事实背景S。而“大企业进不去,小公司看不上”,是冲突C,也是在背景S下很多人的矛盾点。“去哪好?”说出大家心中的疑问Q。最后给出回答A,同样A才是文案想要表达的关键。

关于SCQA思考模型,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心地去练习,比如在小组会议中,引出一个讨论话题,引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看完一部电影,读完一篇文章,看过一集综艺,听完一个分享后,做回顾总结时,都可以尝试用SCQA这个模型来表达,这样去练习,你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②决策树思维模型

  • 每个决策都可能引出两个或三个不同的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颗树的树干,所以称为决策树。

决策树思维主要有三个步骤:

1、画决策树,树枝分叉就是决策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
2、分析各个分支的概率,就是运用概率事先演化事物发展的可能路径。
3、明确期望值,比较每个分支的价值,剪枝做决策,所剩最后方案即为最佳方案。

决策树条理清晰,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应用性强,易于理解和实现。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了解很多的背景知识,也不需要具备太多数据,只要能理解决策树所表达的意义,就很容易推出相应的逻辑。

③鱼骨图逻辑法

鱼骨分析法,又名因果分析法,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分析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1.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
2.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3.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鱼骨图制作要点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1.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等);

B.按脑力激荡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2.分析要点

A.确定大小要因,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末端原因;

3.绘图过程

A.填写鱼头(按为什么不好的方式描述),画出主骨

B.画出大骨,填写大要因

C.画出中骨、小骨,填写中小要因

D.用特殊符号标识重要因素要点:绘图时,应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比如下图,是一个分析工厂某产品尺寸超差的鱼骨原因分析图。

④PREP即兴表达模型

P代表point观点看法;
R代表reason原因理由;
E代表example案例;
P代表观点看法重复一遍

这个模式是非常经典的,百试不厌!

开始讲述你的观点,要非常清晰不拖沓,然后举出你的理由来论证观点,第三部分就是案例,这里最好使用你亲身经历过得事情或者其他的真人真事,易于别人去理解,然后最后一步就是重复和强调你的观点。

⑤PRES原则

P:Point(主张):“我的观点……”
R:Reason(理由):“我的理由是……”
E:Evidence(事例):“举例来说……”
S:Summary(总结):“总之,我想说的是……”

简单来说,就是总—分—总的结构。

参 考 案 例1 : Q: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这件事,你会怎么做?

A:我想我会从XX/XX两个方面进行改进(P), 一方面⋯⋯,另一方面⋯⋯(E)。这么做的原因 是⋯⋯(R),采用了这样的改进方法可以实现⋯⋯,所以我会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做(S)。

参 考 案 例2 : Q:你为什么觉得你能胜任这份工作?

A:我觉得我有几项核心胜任力跟这个职位是比 较匹配的(P)。一个是我⋯⋯(R) [可以补充举例 (E)],其次,我⋯⋯(R) [可以补充举例(E)]。这 几个要素也是这个岗位的必要条件,所以觉得我 可以胜任这份工作(S)。

下次在你阐述观点时就尝试着用这种PRES结构来说,多次练习后就形成习惯了,也许逻辑性不是你的天赋,但你可以通过训练,掌握一些逻辑思考和表达的技巧。

⑥WHAT+STAR原则

参考案例:

Q:举例说明你带领团队完成重要的任务,并达到期望的结果。

A:那我跟您分享一个我带领团队完成XXX的例子吧(W)。

这个任务当时的要求是……(S),我作为队长,主要负责的是……(T)。所以我首先……,然后……(A)。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就是……(S),所以我……(A),最终我们实现了……(R)。

题主有听说过金字塔原理吗?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一书能全方位地帮助到我们提升讲话的逻辑养成:

思考方式决定人的行动方向。利用金字塔原理思考,会让思考又快又准又全面。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层层展开分析,全面展示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快速把握重难点,简单明了、清晰易懂,以达到及时准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口才好的人一般在说话、演讲、授课时,能够利用金字塔原理,在头脑当中形成所讲内容的“思路标记”: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等等。

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口头表达就会重点突出、条分缕析,让人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