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闷濒死感突然而至,难道是新冠肺炎?小心,更可能是肺栓塞!
新冠肺炎有些什么症状?
自2019年底开始至今持续一个多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缩写为NCP)已经尽人皆知,关注疫情动态已经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常可引起肺部广泛炎症,重症患者会因缺氧而感觉憋闷、呼吸困难、濒死感,少数病人可因此而死亡!
感染性的重症监护病房
不过,新冠病毒肺炎一般不会突然出现严重的憋闷感,在呼吸困难之前,常常是先有发热、干咳、乏力、不想进食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提高警惕,接受隔离治疗,防止传染或演变成重症肺炎了!
突然而来的濒死感也是肺炎吗?
其实不然。在疫情高峰时段,我们的思维也不能被限制住,可不能忘却引起患者死亡的其它疾病还有很多呢!
在我早些时间发过的相关文章中,我曾经谈过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也提到过一些特殊的病例,各位不妨查阅看看。想起来了吧?肺栓塞就能够引起突然呼吸困难、憋闷濒死感的严重状态!而新冠状病毒肺炎在出现这些严重症状前往往已经有发热、干咳等较轻的症状为我们作了提醒了!
心电监护显示严重缺氧状态
它们的区别在哪?肺炎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等病原体侵袭肺部,引起炎性物质渗出,气体进不了肺泡,故不能进行足够的血气交换,病情的进展虽有快慢不同,但总体都是逐渐进展的,其严重症状不会那么快突然出现。而肺栓塞则是有大块血栓随血流堵塞肺动脉,可毫无征兆地突然发生,其不能进行血气交换的机制是血液流不到肺组织,其症状的出现可以很突然。理解了吗?
考虑肺栓塞,应如何明确诊断?
与诊断肺炎相同的是尽快做CT检查。不同点是,肺炎只需要CT平扫就可以了,而诊断肺栓塞则最好进行CT增强扫描,单纯平扫很可能漏诊。
新冠肺炎CT平扫,肺内大片渗出白影
肺栓塞CT增强扫描,肺动脉内见大块栓子
除此之外,肺炎的诊断当然需要血分析、咽拭子等进行病原学检测;而肺栓塞则可能需要做下肢静脉彩超检查,血液检验如凝血指标、D二聚体等化验对诊断也有帮助。
肺炎的CT检查虽对诊断有重大的诊断意义,但最终的确诊依据还是需要病毒核酸、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测;而肺栓塞则单凭CT增强扫描即可确诊。
如何快速有效地治疗肺栓塞?
出现明显憋闷、呼吸困难的肺栓塞往往是因为肺动脉内的栓子比较大,堵住了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必须立即处理。内科药物溶栓很可能来不及,而外科切开取栓难度太大,风险和代价也实在太过高昂,成功的希望也不大靠得住。
怎么办?马上请介入医生来做介入!
介入医生无须开刀,只用纤细的针穿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将导管等器材插到肺动脉内进行吸栓、碎栓和局部接触式溶栓处理,让被血栓堵塞的肺动脉重新开通。这种介入疗法既快速,又可靠。
a.肺动脉造影示广泛栓塞,b.开通左下肺动脉后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介入医生还有一些选项可用。比如,在清除肺动脉血栓之前,可为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拦阻下肢静脉内的其它血栓流入肺动脉,以免增加肺动脉内的血栓负荷;而在处理完肺动脉内的栓子后,还可进一步处理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下肢肿胀症状,并预防新的肺栓塞。
静脉血栓介入抽吸术
有什么办法避免出现令人窒息的肺栓塞呢?
我在以往的一些文章中介绍过,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防止肺栓塞最根本的办法,毕竟栓子是从那里来的嘛!如防止久坐久卧,因病需较长时间住院时,要注意规范的抗凝、防血栓气压泵治疗等预防血栓形成。开刀手术(特别是骨科、妇科大手术)前,最好做一次下肢静脉彩超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以排除静脉血栓。否则,手术当中难以避免的对下肢的搬动和挤压,就是促使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的关键因素。
久坐久卧不是好习惯,应注意避免
开刀手术前,如果发现下肢或盆腔静脉内有明显血栓,就不要贸然开刀,而应先行血栓处理。如预计单纯抗凝治疗效果不佳,或时间太长,有过高的出血风险,还是请介入医生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为后续的手术“保驾护航”。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拦阻到大血栓
植入的腔静脉滤器不会影响血流回流,也不影响病人做MRI检查;待到肺栓塞风险消除后,介入医生又可通过微创方式将滤器取出来,不用过于担心它的危害。
本文根据当前疫情及以下两本科普书籍的相关内容编写而成
巧用光和影,病魔难遁形
影像让“看病”变得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