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格式记忆方法6: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提要】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如五言的“平平平仄仄”,改写成“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改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称为“特拗”。

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下面的几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这种情况拗救的地方是指定的,五言是一字拗三字救,七言是三字拗五字救。

(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这样有可能会成为“仄仄平仄仄”或者是“仄仄仄仄仄”。怎么办?就在对句 “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对句就成了“平平平仄平”。这样出句与对句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者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

七言的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个字拗了,就在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个字用平声补上,这样出句与对句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七言而论,就是出句的第六字拗了,用对句的第五字来补救。

(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和(a )(b )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d),这个是特殊的双拗救,很少用到。即对句救了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就好比在补丁上再加一个补丁,如熟悉拗救的人可以用,下面举例时会讲到。

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新韵诗,都可以拗救,但补巴打多了,衣服总是不好看,一首诗最多只能拗救两处。

下面是一首专为拗救写的五律诗,是用平水韵写的,写新韵诗拗救道理相同。(只分析首联两句,)弄明白对句救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是什么样子。

紫竹夜宿雨,(出句拗)(夜宿二字出格)
仄仄平平仄(正格)
仄仄仄仄仄(变格)
媚娘红绣妆。(对句救出句,又本句自救)(红字救出句的夜宿二字)(媚字出格也是靠红字救)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救出句又自救格)
(自救格式本句自救,这里是一拗三救)

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