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越窑青瓷为何让世人惊叹!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 名的青瓷窑,主要分布在浙江上虞、慈溪一带,不仅生产民间用瓷,而且早在唐代就设置贡窑,宋时“置官监窑”,烧制高 档的宫廷用瓷,其产品在唐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现过越窑青瓷,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上林湖越窑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初,随着越窑的停烧,举世闻名的“秘色瓷”和秘密配方一同消失了。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数件瓷器,釉色青翠匀净,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尤其是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如玉,匀净幽雅,令人如痴如醉。直到看见物帐碑上“瓷秘色”三个字,古陶瓷专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它就是越窑青瓷中的极 品——秘色瓷,只是从前相见而不相识罢了。
有人说越窑青瓷是“母亲瓷”,但它更像是“一代宗师”,它是陶瓷的开端,更承担了引 领审美的使命。秘色瓷则是它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功成名就后,它便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留给我们那一弯澄澈绿水,那一抹叠翠山色……
北宋越窑的原材料可能用尽,所以这个时期多是文房小品,风格也是五代流传下来的,很能反映出师徒的传承有序的关系。
近二年来,随着追求高品质文化时代的到来,许多越文化爱好者深挖这一精品文化,有学者专门在平水镇剑灶村的上灶官山窑址一带取土进行烧制,已经作出了成功探索。笔者看到,这些取自越窑越土烧制的现代越窑青瓷不但传承了湖绿色彩,其雕花工艺也是栩栩如生,茶碗、花瓶等瓷产品其光感圆润,高雅美观,还富有玉质感,令人赏心悦目,配以绿茶泡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爱不释手。难怪乎,它能成为唐宋时期上 流社会人物的“尤物”。相信在不久的日子里,越窑青瓷这一传统精粹在越文化的大力推广下,重见于世并得以重放光芒。
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等,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 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古人所谓“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揭示了越窑名称的由来。然而唐代以州命名窑口的习惯也使得今人在越窑的概念上产生了分歧,曾有越窑青瓷研究专家提出过越窑系的概念,即包括了越窑、瓯窑、龙泉窑、以及福建北部窑系在内作为越窑系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学者也在以州为名的指导下将越窑人为的分为了先越窑、越窑、后越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