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胯'为重中之重!'胯'的12种练法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缩胯用于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 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 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领顶劲)。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 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地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是被轻松化掉。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 再加点下坠的意思。下坠的时候胯不能挺出去。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 动为主。坐胯用于揽雀尾、高探马等动作。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 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学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弓箭步的后脚,膝关节应微曲,如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但膝关节太直也不对。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对于 初学者的确是非师指难明的事。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 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运用弓步时先落胯,后塌胯。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弓势。塌胯用于搂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动作。

五:开胯

它不是指广义的开胯,而是狭义的开胯,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膝盖外展。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绷松,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开胯后,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 动作。

六:合胯

合胯是指组成胯关节的各部分向命门穴至会阴穴之间聚合,与腰和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好 合胯能使身势整体稳固,若与意、气、劲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稳固。合胯是从外向里合,不是胯关节自身的紧缩和僵死。合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合胯化劲时则相机慢些,合至对方来劲化净即可。合胯用于打虎势、弯弓射虎等动作。

七:转胯

转胯是指前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水平方向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的状态,用于进、退行步时中间过渡的提脚动作,或在直劲转横劲、横劲转直劲的动作。若是行步时转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迈出,前实脚转胯的幅度以转至后脚跟、后脚掌、后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准。转多了会使身势歪扭而影响重心,转少了则提脚不自 然,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拳谚说“腰胯微转鸟难飞”,既强调了腰胯在技击发化劲时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部分动作最终的劲力是由身体单侧作用到目标上,在完成技击过程中,胯关节为了协调整体动作的完成,必须做出相应的转胯动作。

八:旋胯

旋胯是指虚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立圆方向由下转上的状态,用于横向行步中间过渡时的提脚、收脚动作。譬如云手、十字手等动作。旋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横向移步靠拢或迈出,虚脚旋胯的幅度以旋至脚跟、脚掌、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好。旋多了会使身势变形而影响重心的稳定度,旋少了则提脚不顺。要周身协调,实脚沉 稳,虚脚轻灵。

九:脱胯

脱胯是指髋臼和股骨头好似脱开一样的感觉,故有“胯松欲脱”之说,用于右左分 脚、踢脚、蹬脚等动作。太极拳的起脚击打动作主要是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髋关节来完成,又有胯关节周围的韧带、髂骨股韧带、耻骨囊韧带、坐骨囊韧带等和腰肌、腹肌、盆带肌、大腿肌等辅助完成,不同的脚打动作是一个复杂的协调工作。踢脚或蹬脚时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脚尖或脚跟,以脚的末端上领,这样做法可以减少 胯关节的支配意识,无意间就把胯关节放松了。还要做好整个身势的虚实变换,若能配合丹田内气发放则效果更好。

十:提胯

提胯是指实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向下松沉,同时虚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向上提起,形成上下相争的松胯状态。用于提手上势、金鸡独立等动作。提胯利用上下折叠的劲道,能较好地传递地面反作用力,达到借地之力又借人之力来打击对方。

十一:送胯

送胯亦俗称跟胯,指对应前脚膝关节前面的胯部向前挺出。应意念命门穴把胯侧前送去,或者想着骶骨托起胯关节向侧前推去,有如叶大密先生所说“尾闾如行舟之舵”的意思。此时注意放松会阴穴和腹股沟、膝关节,让腰、胯、腿的肌肉、韧带恰到好处。送胯前脚是虚脚有虚脚的用法,是实脚亦有实脚的用法,目的是基本相同的,但中间过渡动作不一样。由胯将劲力传达至腰部,以爆发内劲将对方击打、发放,如果送胯动作做成缩胯(除了用于引化的缩胯之外),会使胯关节本身及附着在胯关节上的腰、大腿的某些肌肉、韧带出现负功,将起于脚的部分气力在胯关节处被抵消或改变方向,错失机会和势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击打、发放效果。恰到好处地送胯,是得机得势的表现。送胯用于斜飞势、白蛇吐信、边化边发的动作等等。

十二:抽胯

抽胯是指左胯部或右胯部用意向前送出一点(但是不能着意用力向前挺),同时髋关节向上翻的松胯状态,有如水泵抽水吸上之意。抽胯能把虚脚从脚跟、脚掌、脚趾很自然地带起离地,用于进、退行步的虚实转换。

太极拳的猫形步包含落胯、塌胯、转胯、抽胯、送胯等,多练猫形步,练好猫形步,对于体悟松胯很有帮助。

(0)

相关推荐

  • 髂腰肌囊扩张

    髂腰肌是由髂肌和腰大肌共同组成,髂肌起点为髂窝,腰大肌起点为腰椎体侧面和横突,二者下行汇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此肌在髂耻隆起与髋关节囊之间,形成一潜在的深部腔隙,即髂腰肌囊,是髋关节 ...

  • 太极拳“胯”为重中之重!“胯”的12种练法,你应该知道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 ...

  • 太极拳'胯'为重中之重!'胯'的12种练法

    - 1 - 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 ...

  • 看拳看胯!太极拳'胯'的12种练法,非常详细的教程!!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

  • 太极拳'胯'的12种练法,助你练好太极“胯”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 ...

  • 看拳看胯!太极拳'胯'的12种练法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 ...

  • 练拳不练胯,都是大空话!太极拳''胯''的12种练法你应该知道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 ...

  • 看拳看胯!太极拳'胯'的12种练法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 ...

  • 太极拳“胸腰折叠” ,有五种练法

    胸腰折叠,是太极拳锻炼要领之一.其要旨,在于强调以丹田为枢纽的躯干部位的`松柔.灵活而有力的运化功能.根据胸部位的生理机制和运动特征,"胸腰折叠"有以下五种练法: (一)胸背开合. ...

  • 练太极拳不会开胯的终于“有救了”

    开胯和腰档转换 一.胯的位置 要讨论开胯,首先要搞清楚骨盆.胯.裆的概念和关系,因为有些拳友的困惑就源于对这三者的混淆.骨盆(又称盆骨.盘骨)是由骶骨(脊椎骨的组成部分,上接腰椎,下接尾骨).尾骨和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