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接”实现“三突围”

赖群阳、房超平

推进高中新课程,面临新的办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评价机制、新的高考方案等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圳市南头中学校长刘引带领全校教师以链接“新初中”、新评价、新实践为抓手,真正实现以观念、课程、科研为核心的“三突围”。

作为国家第一批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深圳市南山区2004年课改后的第一批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如何在义务教育课改实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深圳市南头中学首当其冲,担负着新的使命。

链接 “新初中”夯实课改基础

2004年9月,南头中学迎来了新一届高中学生,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是南山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批初中毕业生。

于是,以链接“新初中”为核心的“三走进”活动在全校展开。

走进新生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老师们对新生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他们具有显著的优点: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喜欢质疑、心理状态好、想象力丰富、实践能力强。但同时也有明显的不足:理性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科学精神不足,还存在着一定的浮躁情绪。

走进初中新教材 ----通过对比新旧初中教材、新旧初中课标以及分析新的初高中教材,老师们对新课标、教材(尤其是理科学科)衔接的错位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协助南山区教科中心编写了初高中各学科教学衔接指导意见。

走进初中课堂 ----通过走进初中课堂听课以及与初中教师的对话等活动,教师感悟了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变化,也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三走进”为教师熟悉学生、把握课标、认识新课程理念,以及主动与初中教学链接,进而为推进高中新课程夯实了基础。

链接新评价增强课改动力

“学分制”、“综合素质评定”等是实施高中新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后教师碰到的新名词。能否接受新的评价机制尤其是高考的检验,是高中新课程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2004年10月,学校制定了“南头中学学生评价改革方案”,规定了包括必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在内的学分认定标准、范围、程序、记录办法,以及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实现过程性评价网络化的具体措施,对学分制、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测评等进行了全面安排。

在方案中,学校规定学分认定既要看包括课程模块或单元结业考查的学业性等级,也要看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平时成绩、出勤率等在内的过程性等级。“其他学分获得也不容易,比如研究性学习,要看选题、研究计划、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等;社会实践要看参与的程度和时间;社区服务则要看服务单位的签章和详实记录。”学生小李感慨道。

对包括学科课程在内的不可量化的部分,学校规定以主观表述的综合评定方式记录在学生成长袋中。“阅读量、写作量、背诵能力、朗读能力、演讲能力、表演能力、信息搜索及整合能力等都是语文学科综合评价的依据,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裨益。”语文教师彭公瑾说。

此外,学校还就建立科学、实效的监测与评估细则进行了研讨,提出要从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水平和风格认定,成绩考核、学生个性发展、学科竞赛的参与面与获奖,以及社会反响、高一级学校评价等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效益进行全面评价。

刘引校长坦言:“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行高中评价改革,另一方面要兼顾高考有效解决‘出口'问题,否则,高中新课程就没有动力。真诚希望有关部门在研究高考新方案时,能够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过程性评价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借鉴基层学校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

链接新实践推动课改深化

为切实推进新课程,学校组织开展了四次大型“链接新实践”系列活动,新课程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

活动之一:“新课程教学方式研讨活动月”。通过58节研究课、公开课,2352节互听课,上百次的说课、议课、评课,以及案例反思等活动,教师对“自主、合作、探讨”等新的教与学模式进行了充分探讨,极大地冲击了以往课堂教学单调、沉寂的局面。

活动之二:“新课程家校互动研讨活动”。家长们走进教室听课,观看活动展示,与教师多方面交流,进而体会新课程内涵,感受教与学方式的变化。“这些活动,使我们感受到高中新课程的魅力,也坚定了支持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信心。”家长李先生情不自禁地说。

活动之三:“新课程行动研讨活动”。教师从教学方式优化方案的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措施的完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行动计划的充实等方面,对该校新课程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研讨,解决了许多疑难与困惑。

活动之四:“新课程教学方式开放研讨活动”。这项活动,学校对市内兄弟学校及家长开放了课改年级所有的课程,教师与同行及家长共同切磋新课标下的好课标准、衡量学生参与度和进步度的办法、课程整合的原则以及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等。

如果说“三链接”是南头中学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前奏,那么以观念突围、课程突围、科研突围为核心的“三突围”则是精彩篇章。

观念突围:建设新型课程文化

每周二、周四下午第四节课,该校学生都到相应的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场面颇为壮观。这边,文学跳蚤市场上学生的叫卖声、真诚的推销劝购声此起彼伏;那边,或轻柔细腻或粗犷刚硬的原创诗歌朗诵把学生的情绪点燃;而“阳光写作残酷青春”的讨论活动则充分展示了该校学生敏锐的思维、流畅的表达。这些社团中,既有自行车社、足球社、棋社等体育类,又有电影社、流行音乐社、话剧社、模特社等艺术类,还有美食社、动漫社、义工社等生活类,也有记者社、环保社、科技社等学习类,多达40多个。

正是在这样的课程文化氛围下,才有了在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就读的周聪以及在剑桥大学就读的任何等几十名学科、体艺类特长生的脱颖而出;才有了南中大讲堂、读书广场、世界文化实践活动大汇演等系列活动的精彩纷呈;才有了该校教师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的孜孜以求。

课程突围:打造自主课程体系

最近,学校接到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办单位通知,该校学生发明的“利用人体工学原理设计的手机”、撰写的“深南大道南头环岛段交通情况调查报告”等获得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这是南头中学实施高中新课程后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

据副校长裴光勇介绍,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新、活、实,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创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或走进街道、老人院、图书馆,或走进科研所、大学城,或走进军训基地、山水田园……他们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在分享、体验、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学校共开发了 70多门校本课程,并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先后开出了其中的30多门,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成为课程精品,如跨学科的《热点透视与历史追踪》、语文学科的《校园语言节目》、数学学科的《数学史》、英语学科的《英语世界》、政治学科的《以案说法》,以及《心理训练营》、《剪纸课堂》、《陶艺课堂》等实践类、活动类课程。

学校还开设自然科学、社会问题、人文思想三大系列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高科技与人类生活、人口组成与城市建设、城市的历史文明与变迁等课题的研究,亲近自然、走向社会。

科研突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05年4月下旬,南头中学教师万火为第二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学员带来了一节新颖的观摩课:《歌词四首》。

这节课,万老师在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中范读完歌词后,把阅读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选择阅读。接着,分组讨论歌词内涵与特色。然后,学生分别写自己最喜欢的歌词,《东风破》、《叶子》等流行歌曲的歌词跃然纸上。最后,学生学写歌词,一位女生读起了写给逝去的亲人的歌词----《失去以后》……

“引入了时代活水,盘活了学习资源,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在、学得满足。”“讲歌词,立足于学科,抓住了文本,课改没有把传统丢掉。”“老师也写歌词,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得到了有效体现。”……课后的赞美之辞是对万老师,更是对该校科研突围的充分肯定。

学校的科研突围以新课程下的校内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的。自新课程推进以来,全校先后提出了数十项来自教学一线的小课题,其中高中英语新课程课堂读写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建立数字化综合理科实验室的可行性报告研究、高三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等重点课题研究已显示成果。

该校的科研突围还包括学科内教学、跨学科学段教学的指导建议,课程管理策略、学分认定办法的探讨,课标操作细化准则、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制定,以及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商榷等,这些活动从多个方面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