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兴:何必怀抱剧有秋气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温国兴:何必怀抱剧有秋气
何必怀抱剧有秋气
温国兴
北方的秋天和冬天是漫长的,秋天有肃杀之象,冬天则万物凋敝,都是令人神情容易沮丧的。北方的春天和夏天都是短暂的,惟有其短暂,才显得十分的珍贵。农民形容说:“春脖子短啊!”虽然二十四个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平均分派到十二个月之中的,但春天的气象就那么短短的十天半个月而已,夏天稍微长一些,也就那么两个来月,秋天便忙三火四地来了。从第一片随风飘落的树叶送给人们秋天的消息开始,寒凉的秋天就十分莽撞地闯进人们的生活之中了。
在钱锺书先生写的小说《围城》中,留学在外的方鸿渐受到西方青年的影响,开始讨厌由家长包办的婚姻,他对那位没有见过面的未婚妻没有感情,于是壮大胆子给他父亲写了一封请求退婚的信,这封信写的文绉绉,希望以此取得他那位思想保守的老爸的同情:
“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愁殷,怀抱剧有秋气。每揽镜自照,神寒形消,清癯非寿者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恨。”
小说中没有交代方鸿渐写这封信的时间是不是在秋天,反正他是“怀抱剧有秋气”,透射出一种寒凉的气息。有意思的是,方鸿渐这套被他老爹看穿了,知道他这是想另觅新欢,于是写信训斥他一顿:“汝托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老爹的教训一下子把方鸿渐的秋气打消掉了。
自古以来,秋天都是容易让人伤感的,我们读小说也好,读诗词也好,无不如此。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有一首秋天写的感怀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以称之为“怀抱剧有秋气”经典词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尽管力主抗金,但是郁郁不得志,秋天在他的眼里更增添了惆怅。作者在秋天登上赏心亭,看到的是“水随天去秋无际”景象,想到他无法实现的报国心愿,满眼就都是愁和恨了。太阳要落山,站在楼头,听到鸿雁的叫声,让他这个江南游子十分伤感。他把心爱的战刀看过,把栏杆拍的山响,但是却没有人领会他的意图,这是多么令人失意啊!不要说鲈鱼做的很香,秋风里那位辞官的季鹰归来了吗?而此时词人自己退避到田园中,十分的惭愧。面对着秋风秋雨,有谁来能给英雄抹去眼泪呢。在这样的心境之下,辛弃疾只能与忧愁为伴了。
然而在革命者那里,即使是秋天也无法打磨掉锐意进取的意志。同样是在秋天,同样是在十分困难的境地,富有乐观精神的毛泽东就没有产生从古到今人们容易产生的悲秋之气。我们看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年秋天写成的词《沁园春·长沙》,毫无一般人包括以豪放著称的辛弃疾在内的秋气,而是荡漾着一股昂扬向上的浩然之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们从毛泽东的词中看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他向天地发问,这苍茫大地,究竟应该由谁来主宰?词中做出了回答,应该是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我们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还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总之一句话,我们要改变这个世界。
积极乐观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保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总是怀抱剧有秋气,在困难面前步步退却,人就只能被困难所压倒。读了毛泽东的词,即便是在这初秋时节,也可一扫千百年形成的忧伤惆怅情绪,毛泽东的词鼓舞着人们勇立在秋风之中毫无畏缩地前行。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