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第二任帝王周成王——姬诵
在位起讫: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79年。
生卒年:公元前1127-公元前1079年。
出生地:周部落
立都: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洛邑(今河南洛阳市)。
年号:周成王元年(丙戌,公元前1115年)。
姬诵,姬姓名诵,谥号成王。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的第二任王,他的祖父是周文王姬昌,但是姬昌还没有继位就死去,文王是后来追谥的。他的父亲是西周王朝第一任王姬发。
周武王七年(乙酉,公元前1116年),姬发因病去世,其儿子姬诵继承王位。“天下闻武王崩而扳”,姬诵即位时只有十二岁,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与周公同父异母的弟弟)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周成王三年(戊子,公元前1113年),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成王七年(壬辰,公元前1109年),周公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同年,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亲自执掌政权的成王,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命召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成王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周公、召公率师征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国,使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周公担心成王贪图安逸,写了一篇《无逸》。
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后世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与其子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四十余年不用刑罚。
周成王三十七年(壬戌,公元前1079年),在位37年的周成王殁,其儿子太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