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通货膨胀的治理
总的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明显的破坏性作用。因此,尽管各国遭遇的通货膨胀成因不同,各国对通货膨胀的判别标准有差异,或者它们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有治理通货膨胀的要求,都会从自己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各种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和措施,以保持币值的稳定。降低通货膨胀率,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那么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统称为宏观紧缩政策。这是传统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紧缩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物价。
如图所示,在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相应的物价水平下降产出量也下降,由此可见,采用宏观紧缩的手段,来治理通货膨胀的成本,就是产出减少,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减缓,宏观经济达不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宏观紧缩政策,一方面减少 了总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失业率增加,工资水平也会相应的降低。因此宏观紧缩政策无论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还是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都有一定的治理效果。因为总需求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紧缩的货币政策正是利用了这种关系,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进而降低物价水平。紧缩的货币政策具体实施手段包括: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降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并进而引起,整个市场利率水平的提高,抑制货币供给在利率受到直接管制的国家,也可以通过直接提高利率,来达到这个目的。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政府债券,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多倍的紧缩货币供给量。
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它的手段主要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政府支出是总需求的直接组成部分,削减政府支出,等于直接减少了总需求。增加税收,则可以减少个人或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除了宏观紧缩政策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采用供给政策。
二、供给政策。供给政策与宏观紧缩政策一样,都是立足于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缺口的政策。不同的是,宏观紧缩政策试图通过减少总需求来消除缺口,而供给政策则试图通过增加供给来达到且的。美国供应学派提出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就属于这一类,他们主张大幅度降低税收,以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从长远来看,当生产得到极大的发展时,政府的税收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从图形上来看;
该政策手段,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实现了价格水平的下降这就避免了宏观紧缩政策,所出现的那种缺陷,也就是在降低物价的同时,既可以避免失业的增加,经济增长减缓的这种不利状况。除了宏观紧缩政策与收入政策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是,紧缩的收入政策和价格政策。
三、紧缩的收入政策和价格政策。紧缩的收入政策是指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价格政策则是指直接作用于价格的各项政策。紧缩的收入政策和价格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直接控制工资与价格,例如强行将工资总额,或其增长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对于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照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税。利用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的高价,直接限定各类商品的最高限价等等。这些措施的优点在于,可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反对这样的做法。理由是,首先这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因此难以长期执行下去。其次,由于职位和商品的种类千差万别,要对不同的职位的工资和不同种类的商品价格,进行合理的控制。这在现实中是很难实施的。而且实施的结果,通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低效率,最后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总在不断的变化。如果物价控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就必须要反映这些相对价格的变动,否则低于均衡价格的那些商品,就会发生短缺。
2、政府还可以采用道义劝告的方法,非正式地控制工资和物价。例如,通过政府编制工资指导线,也就是根据估计的,平均生产率的增长,所确定的在一定年费内,允许总货币收入增加的一个目标数值线。每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率,根据这个目标数值线,相应的来进行调整和制定政府也可以编制物价指导线,也就是各类商品和劳务的指导价格目录,希望工会和企业来遵守这种指导是非强制性的,但是政府可以用某种形式来迫使那些不听从劝告的企业。例如,不再采购该企业的产品来进行相威胁。此外,道义劝告还可以通过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果工会和企业,相信每个人都会屈服于政府的压力。他们就会愿意缓和自己对工资和提价的要求。当然,道义劝告的这一作用并不十分可靠。因为一般很难准确的预测市场的心理反应。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能否有效地实施,部分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或者是说对物价未来走势的预期,如果人们相信政府所采取的反通胀行动将会取得成功,那么通货膨胀率将会在短期进行下降。这种预期本身就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相反,面对同样的反通货膨胀措施,如果人们认为它不可能奏效,那么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不可能被打破,通货膨胀就可能会持续下去。因此,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改变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四、治理通货膨胀,我们还可以采取指数化的政策。指数化政策主要包括收入指数化与税收指数化。收入指数化是指利用物价指数对包括工资、利息收入在内的所有货币性收入进行调整的方法。收入指数化的倡导者认为,采取该措施主要有两大功效,一是能够借此剝夺政府从通货膨胀中可能获得的利益,杜绝了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二是克服由通货膨胀造成的分配不公,还可以避免出现抢购商品,储物保值等加剧通货膨胀的行为。税收指数化是指利用物价指数对税基进行调整,以确保对实际收入征税而不是对名义收入征税。但它对政府的预算可能产生副作用,因为它加重了预算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能对通货膨胀产生加速影响。而指数化的方案还会使得税收制度更加复杂化,在实际运用中,究竟应该采用哪种物价指数,也很难确定。有经济学家认为,指数化措施其实主要适用于那些面临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小国。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世界性通货膨胀尚未得到控制时,小国很难摆脱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只能选择与通货膨胀共处的手段。指数化政策就是这种手段之一。也有经济学家对指数化政策提出异议,他们的理由是指数化政策的目的,只是让人们能够应付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共同相处,而不是为了制止它的发生。而且指数化政策具体实施起来非常的困难。例如采用哪种物价指数难以确定,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货币性收入,都进行指数化的调整,而且收入指数化也会导致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那么当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也就是原来的货币体系,已经不能够正常运行时,上述的各项政策措施,都不能奏效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只能采用货币改革了。也就是说由于原有的货币已经不能执行货币的职能,那么我们就只能废除旧货币,发行新货币,也就是实施货币改革。在这个时候,我们一般还会辅之以,其它严厉的政治或者是经济的措施,以便尽快的摆脱恶性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