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北海 调理脾胃有益养生
2010-10-14
危北海:1931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及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研究50余年。
中医学认为,人的疾病、寿夭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灵枢》指出的“五脏坚固,血脉和调……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可见“五脏坚固”是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的必要条件。在五脏六腑中,脾与胃相表里,被称之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维持生命活动的众多物质,都必须依靠脾胃供给。
善治病者,唯在调和脾胃
在多年的脾胃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研究中,我发现,很多慢性疑难杂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与肠胃功能的损伤与修复有关。《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中医临床上也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古训。正如古代医家所说“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即人的健康及疾病的康复与人的胃气有明显的联系,若是胃气好即胃肠功能健全或胃肠运化正常,则能维系人体健康;若脾胃功能不健,或脾胃运化失调,则易患疾病或已患疾病不易恢复。由此可见,胃肠功能的好坏,对维护人体健康或使疾病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理脾胃就成为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主要措施之一,即所谓“善治病者,唯在调和脾胃”。
脾胃健壮,则全身健壮
脾胃系统的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农村,发病率较高,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中医学所说的脾胃系统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癌,以及某些肝、胆、胰等系统的疾病。
调理脾胃不仅能医治脾胃脏腑的疾病,而且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医治全身脏腑病变,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
调理脾胃的方法很多:如有以药物(包括中、西药)调理的;有通过物理方法(电疗、磁疗、水疗等)调理的;有通过针灸的方法,以宣畅气机、调理脾胃;有通过饮食疗法达到调理目的的;亦有通过气功、刮疗、耳穴治疗等方法来调理脾胃,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目的。
情志失调易致病
当今社会,节奏非常快,人们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在临床上,脾胃病患者越来越多。例如一位男患者,35岁,去年10月初诊。患者自述两年前因与其妻生气后出现食欲不振,进食量少,逐渐出现胃脘胀满,身体消瘦。患者先后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经相关理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后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著。
患者就诊时主诉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偶有嗳气、便溏、短气乏力。诊见舌暗红,苔白厚,脉弦滑。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舌苔脉象,我认为患者是由于情志失调,肝失条达,影响脾胃健运,胃肠功能受到影响,以致饮食停滞,出现胃脘不适、嗳气、便溏等症状。脾胃失健不能吸收水谷精微,以养四肢百骸,则消瘦乏力气短。
所有这些表现的根本是胃肠功能的失常,治疗应采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佐以舒肝清热以使胃肠复元的方法。方用沙参、太子参、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和胃;山楂、鸡内金、神曲、谷麦芽消食导滞和胃;苏梗、砂仁芳香醒脾开胃;柴胡、郁金、茵陈、枳实清热疏肝、理气开胃;葛根、薏米清热健脾化湿。
两周后复诊,患者胃脘胀满症状减轻,饮食较前明显好转,身体气力较前明显增加。治疗继续以健脾和胃为主,兼以芳香开胃、清热化湿,一月后无明显不适,建议予以饮食调理。
逆四时、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影响脾胃
脾胃疾病的致病因素基本可以归纳成三个方面:逆四时、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小孩子为什么会得胃病?其实就是饮食不节,现在的小孩子喜欢喝冰的饮料,喜欢吃肯德基等高热量的食物,肥甘之品皆可伤脾胃,出现这些症状的小患者也就不奇怪啦!
逆四时,很简单,我在这里将它与情志不畅致脾胃不适放在一起讲解。我们都知道春天是生发的季节,用经典的话讲,就叫“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在五行与肝相对应,也就说春天是肝旺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天天吃酸性的食物,像柠檬、李子等等,甚至吃动物的肝,这就使肝旺上加旺。我们都知道,肝旺的时候脾胃肯定是虚弱的,一强必有一弱,这样会有什么影响?这就使逆四时中的吃法不对。再讲情志,我们都知道肝主情志,情志不畅,首先伤肝,肝气不舒,克的就是脾土,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很多面色发青的病人有胃病,打呃、泛酸,就是这个道理。在《金匮要略》开篇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看到这段话,大家似乎并不在意,我在这里只想提醒大家一句:要懂得触类旁通,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那春天你还能用山萸肉去补肝吗?我想以后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啦。(龚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