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勇:地久天长“一担”情
邵东作家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投稿邮箱 1019474369@qq.com
地久天长“一担”情
张振勇
年老的父亲已经很少走出他出生的小村地界,多种老年疾病的折磨,已然没有当年英武刚毅。然而,老病的父亲不时有人前来看望,这些人中大部分是他当年的老朋友。
前来看望他的朋友中,有一位年长父亲七岁身康体健的老人,他每年专程来看父亲三到四次,不为别的,专门前来陪陪父亲,重温他们当年的时光与友谊,为年老的父亲排解斜阳日落般的孤独,给他带来爽爽朗朗的开心一笑。每次看到他们老兄老弟一起其乐融融地回忆过去的时候,我为他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而祝福。
在一次送别老人后我疑惑地问父亲,你同喻老数十年如一日,感情如此之深,有哪些历史渊源呢?父亲清清嗓子,走进了当年的历史。
喻老出身的成份高,解放时他才十来岁。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没有享受多少“地主老财”的福。然而,这个成份阴影却如压在他头上的一道魔咒,怎么也挥之不去。在当年父亲与喻老一起参加的水利大建设的时间里,父亲对喻老非常关心,他们摒弃了出身不同的成见,成了一对互相关心的好朋友。那些年月,出身成份高的喻老生活得非常艰辛,在父亲担任小村的大队包队干部时,他了解到喻老一家数口无米下锅,他从他包队的地方借了一担粮食,箩筐有多大就装多少,碾成米,连糠带米送到喻老家里,让无米之炊的喻老一家度过了一年中最为艰难的夏荒。收到度荒粮的那刻,喻老与父亲心照不宣——这可是喻老一家的救命粮啊!在当年普遍无粮的年月,别说一担,就是一斗也是千恩万谢的莫大人情。在当时形势条件下,凭喻老的身份,不可能从生产队借到一粒公粮,贫困交加的喻老一家,能有一担粮食度过夏荒,无异于身处绝境的雪中送炭。
他们共同铭记相互之间的友谊。今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是父亲七十寿辰。老家的风俗,男晋女满,父亲已经过了七十寿庆。作为子女,不管父亲散生还是整生,都应该回老家陪他过生。生日那天,除了我们一大家子兄弟亲戚,还来了喻老等几位与父亲交往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朋友。天寒地冻的隆冬,喻老等老人们能来为父亲庆生,已经让父亲和我非常感谢。父亲紧紧握着喻老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喻老朗朗一笑:“古稀之庆,前来讨杯酒喝......”。喻老的轻松诙谐,引得父亲哈哈一笑:“老夫子还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豁达性情!”。喻老颇具才华,相对于同时代的人来说,他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智者。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喻老命运坎坷,是一位被时代浪费了的人才。老家人谈及喻老,盛赞他的品德学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乡间贤达处士,受到家乡人们的尊敬。在父亲与喻老聊天的空档,我非常虔诚地感激喻老深情厚意,喻老淡然地说:“我与你爸爸交情几十年,经得起时间检验,他从来没有嫌弃我这个人下人,如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爸爸才对......”
喻老“人下人”的自嘲,既说出了当年的实情,也诉说了时代的无奈。在他们交往的近半个世纪时间中,时光没有冲淡他们厚积于心中的友谊,人生的沉浮与身体的衰弱没有削弱他们牢固的联系,他们的友谊与感情历久弥新。我想,父亲与喻老,他们的友谊已经超越了金钱与物质的评价范畴,曾经的风云变幻,曾经的人生冷暖,已经成为不可再追的过去与历史,凝结在他们心里的,是天长地久的友谊,此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