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足杯”也称“马上杯”“把杯”、“靶杯”。目前所知是盛行于元代,至于这种器型创制于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中国陶瓷史》第八章第三节[1]在论及元代瓷器的造型时,明确指出:“四系小口扁壶、高足杯、僧帽壶及多穆壶是元代的新创品种。“并且记载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形。高足杯的造型特征是“口部微撇,近底处较丰满,承以上小下大的高足,是高足杯的典型式”。有人对元代青花瓷的器形数量做过统计,得出“就国内所藏元青花总数说,高足杯约占22%”的结论。1999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景德镇湖田窑清理了一处元代“枢府窑”遗迹,“此次出土的枢府瓷,在器形上以高足杯最为常见,数量占总数的95%以上。”可见元代的高足杯在元代的流行程度之高。由于龙泉窑(图1)、景德镇枢府窑都发现大量元明时期的高足杯遗存,对于为何元代大量烧造这种器型,著名陶瓷专家刘新园先生称高足杯在“朝鲜称为马上杯,是马上民族为饮酒方便,便于抓拿杯柄之用”的说法较为普遍流传。到了明代高足杯造型被皇家御窑引入,在宣德年间制作出了一个特殊的品种,就是深得苏富比佳士得热宠的“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图2,附录1 图18-20)和“宣德釉里红三果纹高足杯”(附录2 图21-22)。在拍卖行图录里和故宫等一些书中将此物命名为“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2],但是这个品种与我我们所熟知的一般意义上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纹饰的釉里红瓷器有所不同,并不像元代、明初期时复杂的缠枝花卉等釉里红工艺。根据李骅在《景德镇陶瓷》1990年第三期发表的论文《白地剔填红釉 景德镇制瓷长河中一朵被忽略了的浪花》[3]一文提出了“白地剔填红釉”之说,阐明了这种工艺的釉里红跟普通釉里红工艺差异。图2 2006年春季拍卖会拍品1661号拍品宣德填红三鱼纹高足杯“填红釉”现在常被业界通常称为釉里红,实际上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以铜红料于釉下彩绘的一般釉里红器。“填红釉”瓷创烧于明永乐官窑,是明代永乐、宣德和清代雍正官窑的特有品种,从实物来看康熙民窑也有烧造。这种工艺的釉里红瓷器上的纹饰系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其主体纹饰凸起,是以白釉铺地剔花填红釉的新技法,应是在剔刻出的三鱼或三果纹饰上再填入鲜红釉,所填红釉已经略微高出白釉釉面。由于宣德年间的填红釉如红宝石般鲜亮,故有“宝烧红”之誉,文献称之为“釉里红宝烧”也叫“填红釉”,烧制数量不是很多。据现代仪器测定,填红釉所用的彩料与釉里红不同,而与祭红釉一致,可见古代一些文献中将宣德鲜红釉及三鱼三果纹器统称作“祭红”,是有道理的。“填红釉”和釉里红在外观特征上也有明显不同,“填红釉”制成的三鱼在手感上和视觉上都有凸起感,如(图15),而且“填红釉”少见绿色苔点,釉色也较釉里红发色均匀,不易产生晕散。这种品种造型除高足杯之外,仅见高足碗、碗、盘。纹样相对简单,明代的纹样仅见三鱼、三果纹(附录2 图21-22),至清代雍正时期,还见五蝠纹,如湖北省博物馆清雍正豆青填红五福纹碗(图2-3)。宣德以后,红釉瓷器即少烧制,成功的作品更是罕见。明成化弘治之后,釉里红日渐稀少,几近失传,有些书中记载万明代万历天启也有这个品种,据说景德镇窑址并未见到实物,因此仍需考证。据一线的窑址瓷片收藏家透露,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可见这种堆红釉的碗盘等窑址残件,但没有看到高足杯造型的这个品种,但是说明这个品种至少到正德时期还在烧造。由于高温铜红釉瓷器烧造难成,传世稀少,故倍受人们所珍视,清初以来仿永宣之风大盛,从传世实物看,仿技最高者,首推清代康熙、雍正时的景德镇窑,此时仿制的重点之一,就是宣德鲜红釉。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中明确记载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即有“仿古宣窑祭红”一项,就包括”填红釉“。雍正朝时“填红釉”制作比康熙朝更为精细,是我国”填红釉“瓷器制技术最成功的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雍正官窑的“填红釉”仿宣德三鱼盘、碗,绝大部分烧制得都十分成功,色泽的鲜艳更是空前绝后,呈色稳定,色调红艳。造型特点:从故宫(图7-9)、上海博物馆(图4-6)和景德镇窑址出土(图10-13)宣德本朝所见的此类釉里红高足杯都为实心细砂平底高足,撇口撇足,接近(图3-1)的造型。这种较为常见,但是也有中空的底足,2006年4月10日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品1661号“明宣德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盌”为中空造型。(附录1)釉里红特点:烧成后,常见鲜红釉边泛蟹甲壳青晕,红釉明丽,微带青晕,更添了几许画趣。在放大镜下,会看到宣德釉里红内的大小气泡,分布疏朗,红釉呈深浅淋漓斑驳现象,釉里红部分凸起。纹饰特点:传世的明宣德釉里红高足杯多以三鱼、三果纹装饰,都采用的是大笔涂抹的没骨绘法,所以看不到勾画的轮廓线条。两条鱼朝左,一条鱼朝右排列。图4上海博物馆藏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图5上海博物馆藏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内壁图图6上海博物馆藏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底足图图7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图8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内壁图图9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底足图“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是明宣德时出现的新颖品种,这种高足杯在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其中以康熙朝仿品(图14)最为乱真,尤以雍正仿品(图15)为佳。但釉面不及宣德年的肥腴明亮,腹部欠丰满。康熙仿品虽不及雍正仿品秀美,但最接近于宣德真品,惟胎体较雍正时期重。拍卖会 2016年重要中国陶瓷及工艺品(二)拍卖会造型特征:康熙的高足杯常见为小号,口径9.3cm,底径5cm,高9.2cm,撇口,足外撇顶端收,手感颇重,杯中的斜角度数比宣德时的要稍小,杯底下窄而口宽,宣德时期从拍品来看口径11.7cm(附录1宣德填红三鱼纹高足杯)。款识特征:康熙仿品(图14)款识多落在和宣德本朝一样的杯口内部,为两竖排楷书双圈款。雍正仿品或书“大明宣德年制”款,或书雍正本朝款,仿款字体纤细挺拔,颇有风骨,所见到的雍正仿品(图15)大多款识写在足内壁近足部处,这与明代宣德年间的位置不同。釉面特征:康熙的釉面泛青,釉面滋润感极强,红斑处有明显的橘皮纹特征(如图16)。清雍正仿的釉里红内气泡分布均匀,晶莹不浊,红釉亦无深浅斑驳特征。釉里红特点:雍正时期红釉大多无宣德周边泛青现象,堆红发色泛灰黑,鱼纹跟宣德一样凸出感极强,手摸上去鱼纹明显,特别下部由于垂流红釉边沿有一层白釉堆起线沿着红釉分布,釉里红部分橘皮纹点状粒粒可见。纹饰特征:康熙时期跟宣德极像,鱼胖头胖脑,鱼朝向也是两左一右,雍正时期鱼尾最为尖瘦,宣德时期比例适中,鱼活灵活现。总之,康熙和雍正仿品制作精致,但终难脱离其本朝的时代风格。近年来又有许多新仿品(图17-19)出现,大多为台湾省或景德镇制作,胎体、釉面、纹饰都十分逼真,甚至有的仿品较宣德时更为红润,但是鱼纹死板,没有凹凸感,惟青花落款色泽过艳,款识也书写跟本朝款大相径庭,要注意甄别。图19 2006年春季拍卖会拍品1661号拍品宣德填红三鱼纹高足杯内心图图20 2006年春季拍卖会拍品1661号拍品宣德填红三鱼纹高足杯底图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2006春季拍卖会中国瓷器工艺品估价HKD 7,000,000-9,000,000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麻萨诸塞州剑桥,2007-13年,借展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馆,密苏里州堪萨斯城,2013-15年,借展附录2香港佳士得拍卖有限公司 1993年 春季拍卖会香港佳士得拍卖有限公司2006春季拍卖会中国瓷器工艺品
特别鸣谢:本文写作过程中遇到不少考证上的困难多谢张建伟、王德元、赵勇等收藏界朋友的慷慨提供资料,由“云间寒舍”申鹏先生主笔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