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课后反思型说课”是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
王春燕: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对于一名幼儿教师而言,当其完成了一次教学活动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及不足之处的反思与惋惜。其实,这就是一种教学实践反思。
1.它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而且,它可以深入到教师教学的微观层次:从教学设计的思路、要达成的目标、儿童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具体的探讨,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调整与改善的作用。2.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反思型说课,可以促成教师反思实践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形成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开放性、批判性的接纳态度。
下面主要结合我们的实践作出分析。
一、什么是课后反思型说课
课后反思型说课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面对园长、部分同事、专业研究人员,用口头言语和相关的辅助手段阐述自己刚刚结束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听课老师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安排、师幼互动的情况、教学效果与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想法、疑问与听课人进行交流,共同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活动与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学研究活动。
过去的说课比较多的局限于公开课、示范课的说课——主讲教师在课后评议时,对听课人做的介绍阐述。我们的说课是把教师的课后说课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的。我们每周一般都要选定一个教师进行课后的反思型说课与评议。通过亲身实践和观摩多位教师说课,我体会到课后反思型说课具有很多其他教研活动所没有的优点,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平台。
二、课后反思型说课澄清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当前,随着课程的不断变革,课程教学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程已由过去的“教材”“文本”转变成由教师、儿童、文本、环境四个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因而,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情境更为复杂,而课后反思说课就给执教老师提供了一个在特定教学情境下重新分析、把握教育因素的时机。01说内容: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内容对儿童发展应具有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及与儿童兴趣、需要的切合性幼儿教育是使儿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丰富的内在品质的奠基工程。幼儿园课程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心脏,理应具有这样的效应。所以选择教学内容要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入手,立足于儿童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不能以牺牲儿童的长远发展来换取儿童眼前的成效。所以我们倡导教师在说课时,不仅要阐述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而且更要说出这样做的理由与价值,从而帮助教师澄清一些混乱的教育理念。小班王老师在说课时,阐述了她所进行的“情境识字活动”的几个环节:兔妈妈受伤,一群猴宝宝要给兔妈妈送水果,老师出示范字——苹果、香蕉、桔子的汉字卡片,并让幼儿认读,同时渗透英语读法。猴妈妈(老师扮演)带孩子越过小桥,爬过小山来到果园里采摘水果,并让孩子把采摘的水果放到贴有汉字卡片的三个塑料筐里,有的幼儿放错了,老师就要带孩子重新认读并纠正。把采摘好的水果送到兔妈妈家里。王老师在反思说课时,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及利用情境化游戏渗透汉字认读方法的手段,尽管幼儿的兴趣比较浓,但听课教师、园长、研究人员却就“小班孩子需要不需要识字(尽管老师对孩子没有识字的硬性要求)?”“识字对小班孩子的当前发展及长远发展到底价值有多大,其可持续性如何?”“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是什么?”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教师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识字;有的教师认为,在小班没有必要进行识字,因为它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不相符;还有的教师认为这个活动应该倾向于孩子的体育活动,通过游戏发展儿童身体运动的能力······
说课与评课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最后经过分析,达成了一致意见:对于小班孩子,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其对幼儿园的适应、生活自理能力、良好饮食卫生习惯、自我意识、对自然与社会的初步认识及良好态度等。
所以教师们认识到,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使他们掌握多少知识与技能,而在于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涉及儿童一生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关心。而且,内容选择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儿童的发展需要。说课说内容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先满足儿童成为“人”的需实,才能更好地使其成为“才”。儿童就是儿童,他有不同于成人的性情和特点,有他身心发展的需要,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处理好知识与智力、知识与情感、知识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关系,从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02说目标: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目标一定要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成的结果。尽管我们反对只注重目标而忽视过程的倾向,但没有目标的教学活动却是盲目的。所以在反思型说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师要说目标,然后听课人一起讨论分析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目标是否切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大班张老师说课时,给“各种各样的袋子”活动的目标定位于:1)让幼儿了解袋子的作用。2)能按某一标准对袋子进行分类。她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给孩子提供了多种类的袋子:纸袋、塑料袋、麻袋、网袋、布袋⋯⋯让孩子们用这些袋子玩并装一些老师事先提供的东西,如豆子、小米、衣服、水、积木、玩具,然后让孩子说出袋子的作用,并让幼儿对袋子进行分类。同时,老师也谈到了自己进行教学活动的体会,觉得这样的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资源与幼儿的直接经验。但由于活动仅仅停留在什么袋子能装什么东西的程度上,而且内容局限于作用与功能,没有让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也没有引导幼儿按多个维度对袋子进行分类,如按材料,按功能,按编织方法等,所以张老师也认识到了,活动的目标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点低了,而且活动中当幼儿出现认知冲突时,老师没有及时给予引导。围绕张老师组织的活动,我们也进行了讨论:有的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这个教学活动还是比较关注孩子的,能够从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发主题活动;有的老师认为,张老师比较关注孩子实际进行的情况;有的老师认为张老师没有太多地追求教学活动的结果,教学活动过程很热闹,但又觉得通过活动孩子们获得的提高好像不明显⋯⋯我们就与老师一起反思:教学或课程的重要用武之地是什么?
通过大家的分析,老师们认识到,通过一个教学活动,应该整理、扩充或提升儿童已有的、零散的生活经验,应该解决儿童认知上的一些“症结”,应该引起儿童进一步关注某事、某物、某现象的好奇心⋯⋯
如果教学活动不讲目标,只讲儿童快乐,活动场面热烈,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也是不成功的。而且,如果目标本身定位就不准确,再好的教学结果也只能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所以,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当然,老师们也应注意到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但不能用过程完全排斥活动的目标。我们倡导教学中要“心中时时有目标,眼中处处有孩子”,即要把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过程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活动,达到其他活动所不容易达到的目标,尽量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03说学情:使教师不单单注重儿童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的方法及个体发展与群体提高的情况。所谓“学情”即儿童的学习情况,它包括儿童在学习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认知规律等,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儿童学习的基础。课后反思说学情就是要求执教老师反思分析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否利用了儿童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否利于实现儿童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是否关注了儿童的学习方法;是否关注了全体儿童等,使教师从内心深处深刻体验“关注学习过程”的涵义。
大班的金老师在进行“有趣的弹性”说课时,这样反思分析了整个活动的过程。她说,弹性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弹性”是抽象的,要真正把握“弹性”有一定困难。但又考虑到弹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让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通过让幼儿操作老师提供的一些物体——皮筋、弹力球、海绵、橡皮泥、弹珠、纸条、弹簧、气球等,通过比较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体的不同,等等,可以让幼儿初步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给物体一个外力,使物体变形,当这个力停止时,物体会恢复原样。金老师让幼儿分组操作、尝试、记录、比较、分享、交流,孩子们基本上感性地认识了“弹性”。在此之后,老师又通过让孩子玩有弹性的玩具、制作有弹性的东西来进一步了解孩子对弹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通过金老师的说课与集体讨论,大家都感到,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关注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不能只简单地把学习的结果告诉孩子。儿童自身认知的特点与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在动手操作材料、动脑探究、相互讨论交流中进行的。老师在教学时应更多地把握儿童学习的特点,分析他们学习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儿童从已有的学习经验中检索、获取有用信息,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使所有的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但有的听课老师也反映,金老师只关注了群体而没有关注个别的孩子,因为通过活动,大部分的孩子基本能掌握弹性的特征,但个别的孩子却有差距。老师应同时关注班级中的特殊个体,能针对他们的情况给予个别指导,使儿童的个体发展与群体提高并重。04说教法:使教师根据儿童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明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反思型说课说教法是指:执教老师根据所要组织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儿童的学习情况,说出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手段的理论依据。
通过听课人与教师的集体讨论分析,使教师把握不同教学策略如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的特点,灵活地解决“教”如何更好地为儿童“学”服务的问题。
大班葛老师说出了她组织的“分房子”活动的教学策略:首先创设情境。她根据幼儿认知形象化的特点,用图画再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给小朋友讲述了一个老虎大王遇到的难题“分房子”——有两幢房子,各三间屋子,有六个小动物:小蜗牛、老母鸡、大象、老鼠、花猫、狐狸,分的房子要避免狐狸吃掉母鸡,老鼠钻到大象的鼻子里,还要注意小蜗牛爬行慢的情况,请小朋友动脑筋想想办法。然后,合作尝试,两个小朋友一组,老师发一张画有森林里两幢房子的图片,还有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请小朋友合作给它们分房子,于是小朋友操作尝试。最后交流分享,通过讨论一起帮老虎解决了问题。通过说课与讨论,老师们认为,教学的方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又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法,即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作用更多地是引导,更多地是创设环境,提供支持,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倡导儿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儿童积极思维,展开想像,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后反思型说课提高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能力课后反思型说课及研究人员、园长、教师之间评课时,老师不仅要说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这就使教师必须对照教育教学的理论去反思。而且,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活动进行的一些细节、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更要反思教学活动背后的深层观念,如儿童观、知识观、课程观、学习观,甚至还要对“背后的背后”进行反思。
因此,课后反思型说课不仅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还通过反思澄清了教师头脑中各种潜在的观念,使教师学会运用理论与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能力。
同时,课后反思型说课也为教师提供了不同声音之间对话的机会。通过执教教师反思型说课,通过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教师们学会了在民主、平等、宽松的精神氛围中倾听不同的声音,在对话的过程中敢于暴露自己,不断地对自己及他人(研究人员、园长、其他教师)发表的观点进行质疑、批判与超越,以真诚的态度、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在提出富有启发性、建设性意见的过程中得以成长。可以说,反思型说课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得力措施。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