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题型汇总: 相交线

成才路上

奥数国家级教练与四名特级

教师联手执教。

相交线

【方法技巧】

1.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为对顶角的关键是看这两个角是否有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是否为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为邻补角,关键要看这两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是否是公共边,另外两边是否互为反向延长线.

3.对顶角相等;角α的邻补角为180°-α.更多内容见公众号:初中数学解题思路.

4.题目含有多个未知角,且未知角之间有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时,往往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5.具有多个数量关系的未知角问题,设一个或多个未知数整体求解.

题型一 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与性质

【典型例题1】难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B)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C)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可以相等
(D)从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段,叫作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答案解析】过—个已知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但—条直线有无数条垂线,故(A)错误;更多内容见公众号:初中数学解题思路.只有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而两条不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不会互补,如等边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也是同旁内角,可以相等,故(B)错误,(C)正确;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这个点到直线所作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故(D)错误.所以选C.

【典型例题2】难度★★

∠1与∠2是同位角的有_________.

【答案解析】抓住同位角的概念解题,同位角一定是2条直线被第3条直线所截所得的角.除过④不是,其余均是. ②③⑤容易被干扰.答案:①②③⑤.

题型二 利用数学思想求角
【典型例题3】难度★★★
证明对顶角的角平分线互为反向延长线.
如图,设∠AOC和∠DOB是对顶角, OE、OF分别是它们的角平分线.
证明: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
【解题思路】证明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即证明∠EOF=180°.
【答案解析】如图,设∠AOC和∠DOB是对顶角,OE、OF分别是它们的角平分线.
∵OE、OF分别是∠AOC和∠DOB的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意义).
∵∠AOC=∠DOB(对顶角相等),
∴∠AOE=∠BOF,
∴∠AOE+∠AOD+∠DOF=∠AOD+∠DOF+∠BOF=∠AOB=180°,

即∠EOF=180°,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

【典型例题4】如图,直线AB,CE交于点O,∠AOD=120°,OH平分∠EOD,OF平分∠COD,求∠HOF的度数.

【思路分析】本题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个数,采用整体求解,设∠AOE=x,导角整体法求∠HOF的度数.请您关注公众号初中数学解题思路.
【答案解析】设∠AOE=x,则∠BOC=∠AOE=x(对顶角相等).
∵∠AOD=120°(已知),∴∠DOB=180°-∠AOD=60°(邻补角性质).
∴∠EOD=∠AOD-∠AOE=120°-x(角的和差),∠DOC=∠DOB+∠BOC=60°+x(角的和差).
∵OH平分∠EOD,OF平分∠COD(已知),
∴∠HOD=1/2∠BOD=60°-1/2x,∠DOF=∠FOC=30°+1/2x(角平分线定义).
∴∠HOF=∠HOD+∠DOF=60°-1/2x+30°+1/2x=90°.
【典型例题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把∠AOC分成两部分,且∠AOE∶∠EOC=3∶5,∠EOF=∠BOF,若∠BOF=∠AOE+45°,求∠BOF
【答案解析】分OF在∠EOB的外部或内部两种情形讨论.
设∠AOE=3x,∠EOC=5x
(1)当OF在∠EOB外部时,∠AOF1=∠EOF1-∠AOE=∠BOF1-∠AOE=45°,
∴∠BOF1=180°-∠AOF1=135°.
(2)当OF在∠EOB内部时,∠BOF2=∠EOF2=∠AOE+45°=3x+45°,
又∠AOE+∠EOF2+∠F2OB=180’,
∴3x+3x+45°+3x+45°=180°,x=10°,∴∠AOE=3x=30°,∠BOF2=∠AOE+45°=75°.
故∠BOF=75或135°.
题型三 相交线的规律探究问题
【典型例题6】难度★★★
讨论下列问题的解答:
请您关注公众号初中数学解题思路.
(1)平面内有n个点(n≥2),其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过这些点中的每两个作直线,一共能作出多少条不同的直线?
(2)平面内有n条直线,每两条直线都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记这n条直线将这个平面分成的区域数为an,试求出an与n之间的关系式.

【解题思路】这类题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从特殊到一般来总结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表示出来(可以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归纳总结规律).

【答案解析】(1)方法1 因为平面内n个点中任何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过其中一个点与其他(n-1)个点中任意一个都可以作一条直线,且各不相同.这样,n个点共有n(n-1)条直线.但其中每一条直线都被计算了两次(例如直线AB在过点A的(n-1)条直线和过点B的(n-1)条直线中都被计入),所以共有

条不同的直线.

方法2 将这n个点依次编号:1,2,3,..,n.过第一个点和后面(n-1)个点中的任意一点,可以作出(n-1)条直线;过第二个点和后面(n-2)个点中的任意一点,可以作出(n-2)条直线(不能再和前面的点作直线,否则将重复);同理,过第三个点和后面(n-3)个点中的任意一点,可以作出(n-3)条直线;过第(n-1)个点和最后一个点,可以作出1条直线.这些直线各不相同,所以共能作出直线
(2)我们通过观察,进行归纳. 先作出前几种情形如图.
对应结果如表所示,从第二条直线开始,每增加一条直线,平面被划分的区域数在原有基础上依次增加了2,3,4,....
观察图中最后一幅,添上的第四条直线与前面的三条直线各有一个交点,这时平面区域增加了4个.一般地,当添上第n条直线时,根据题意,它与前(n-1)条直线都相交,增加了(n-1)个交点,这时新增加的平面区域数为n.注意到没有直线时,平面为1个区域.一般地,有以下规律
来源:初中数学解题思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