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精选|《不平等和异质性》彼特·布劳著(1991年版)

《不平等和异质性》彼特·布劳著,王春光、谢圣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著者:彼得·布劳 (Peter Michael Blau)

《不平等和异质性》作者简介


彼得·布劳 (1918-2002),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维也纳,后移居美国。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艾姆赫斯特学院,获学士学位。1952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出任过 1973-1974 年度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后任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布劳主要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和理论建设工作,探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问题。布劳的著作大部分是对官僚制组织各种情况的分析。他在早期论述官僚制组织内部非正式过程的问题时,曾注意到雇员如何频繁地通过工作换取尊敬,以信息获得赞同,以及非物质报酬的交换过程。他受 G.C.霍曼斯的影响,从社会结构出发研究人与人的交往过程,是结构主义交换论的代表人物。70 年代以后,布劳提出了宏观结构理论,试图用宏观结构主义代替早期的交换理论,创立和发展了一个更加严密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构造比他早期的交换理论更为清晰,在西方社会学界有很大影响。

《不平等和异质性》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社会结构中人群分布相关的一些问题,其中的两大特点他称之为不平等和异质性。所谓异质性,就是指人和人群具有相互不同的社会特点,比如人们的职位、种族等各种不同。本书采用演绎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构筑社会结构基本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是根据自由出版社的《Inequality and Heterogeneity: A primitive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1977年版译出。

《不平等和异质性》序言 (彼特·布劳)


本书所要阐述的是一种论述社会结构的宏观社会学理论。它的基础就是社会结构的定量概念,即由人们在社会位置(它影响人们的社会关系) 中的分布所描述的那个概念。齐美尔阐发了数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自此以后,数字不仅在小群体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运用,而且也适用于对整个社会的分析。若把社会结构这个概念的宽广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内涵这样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剥掉,那么只从字面上来解释,它的原初意义就显得很狭窄。如果像各派社会理论家所使用的那样,该术语还包括其他内容的话,那么它几乎总要包括社会位置、社会关系模式以及人们的社会位置与其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社会结构的定义就是由下述这些基本要素所确定的:不同的社会位置、社会位置占居者的数量以及位置分化对社会关系的作用。

本书所论述的主要实质性问题是社会分化对社会整合的影响。社会分化就是人们在社会位置上的分布。不平等和异质性是分化的两个一般形式,它们是由人们的位置分布所决定的。这种分布可以是一种等级序列,如社会经济地位和权力;  也可以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宗教和性别就是如此。社会结构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各种形式的不平等和异质性相交叉的程度或是各个方面的社会差异发生相关的范围。在这一结构条件中出现的变化,基本上决定了社会各个部分的整合强度。

我在本书中竭力去创建一种论述社会结构的演绎理论,其中的定理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两类原始命题中推演出来的:  分析命题界定了结构的性质,如不平等和渗透性分化;  综合命题,它们之所以被断定为真,是因为它们以逻辑基础和经验基础为依据,如人们相互接触的次数和机会决定了社会交往的程度。某些定理具有自明性,这种自明性是由术语的定义所确定的,其它的定理是从上面这些定理中推演出来的,既不具有自明性,也不具有外显性。尽管人们经常引用经验的发现来支持它们,这种做法有时是合适的,因为其理论的内涵就是从这些材料中抽引出来的。但是只有往后的研究能证实这一理论的断定并修正这一理论,建立起为这一理论所依据的具有实际效用的概念框架。

一种社会理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公理推导定理的显明性,而且还取决于理论家的社会世界观——也就是加德纳所说的中心假设,它们引导人们有选择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些问题而忽视另一些问题。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尽管我可能忽视了一些假设,但我的理论取向还是以一些中心假设为基础。我是个结构决定论者,我相信人们分布在其上的客观社会位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要比文化价值和规范 (包括那些极为流行的价值和规范) 的影响大。作为一个社会理论家,我将主要兴趣集中在社会结构形式的定量特性上。很明显,这些特性是由规模差异和规模分布所表示的。这一兴趣反映在我的演绎理论中,我以前对組织的研究以及以此研究发现为基础归纳地建立起来的理论,就打上了这种兴趣的烙印。与另一些位置比,某些位置的重要性更大,但由于人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位置的频率分布上,因此就很容易忽视这种情形,然而这恰好是位置的实质性内涵。不过由于我认为劳动分工和权力不平等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于是我便把它们单独抽了出来,予以特别的注意。同样,我还相信,社会各部分的整合取决于其社会成员之间的实际交往和不同群体等级阶层的人们的社会交往,而不仅仅取决于共享价值或功能互赖。强有力的内群体纽带并没有引起我本人的兴趣,因为我认为它们是种族中心主义的表现,这一点可能会给我的下述判断打上烙印,即内群体纽带不利于规模大的、结构复杂的社会的整合 (它取决于广泛的群际交往)。最后就分化的两个一般形式来说,我所持的意见是:  不平等越强,异质性并不一定越大。

我要感谢芬兰高级研究所,它邀请我作为1975~1976年度研究协作组成员,这为我提供了写作此书的机会,在那一年里,我与其他同事在瓦森纳 (Wassenaar) 相处得十分愉快,在学术上也颇有收获。虽然我在这里所提供的理论并不是以我先前12年中所作的组织研究为根据的,但是这一研究对我的思维影响很大,从而对我在本书中所阐发的理论起了间接的促进作用。我要深深感谢国家科学基金会对这一研究的赞助。J.P·范·德·吉尔、M·格兰罗维特、J·L·哈蒙德、H·A.西蒙、A·L·斯廷奇坎布和H·塔克在统计学和其它问题上所提出的意见,使我受益匪浅。我在数学上的欠缺,毫无疑问地妨碍了我更好地消化他们的建议 (这是值得去好好干的),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几位同事和研究生,他们阅读了我的全部手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批评和建议,J·R·布劳,R·布勒H·甘斯、B·梅休和H·西尔弗。我还要感谢C·E·史密斯在我准备手稿时所给予的帮助。我对文献的研究更是受益于众多的参考资料,它们是W·J·古德等人编纂的《社会体系和家庭模式: 一种主题索引》(1971年) 中的25000个待决问题的研究结果。最后,我要感谢S·考特尼,K·墨菲和C·特林布尔,他们在编目和打印方面给了我不少帮助。

《不平等和异质性》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社会交往的结构

第二章  规模与数量

第三章  不平等

第四章  异质性

第五章  复合参数

第六章  亚结构和交换

第七章  生态结构

第八章  工作组织

第九章  支配

第十章  理论提要

附录A  主要术语的定义

附录B  假设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不平等和异质性》译者的话


彼特·布劳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交换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社会学研究上与功能派大师默顿齐名。我国社会学界对这位教授并不陌生,他曾多次来华访问、讲学。其代表作之一《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已译成中文与我国读者见面。他的著述甚富,除了本书之外,他的重要著作还有《美国的职业结构》、《科层动力学》、《组织本质》和《组织结构》等。

彼特·布劳早期偏重做观社会学研究,后期转向宏观社会学研究,特别是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研究。《不平等和异质性》一书就是他后期理论研究的结晶。他在本书中力图解决困扰西方社会学界的最大难题——如何统一社会宏观研究与社会微观研究,构筑社会结构的基本理论,以提高社会学的解释能力;  同时他又力图使自己的理论避免成为空泛的理论说教。这就决定了他的研究以及写作风格颇具特色。

《不平等和异质性》的一个明显特色就是推崇 “定律式” 的理论。这部著作注重概念的阐析、概念与概念的关系、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以构筑社会结构理论,具体地说,它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的: 1,  解释有关对象的概念;  2,  提出中心术语;  3,  阐述和澄清概念;  4,  利用相关知识进行命题演;  5,  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理论命题及其彼此关系。同时,作者在书中企图与以帕森斯为代表的 “玄学” 社会学家相区别,多次强调他的社会结构的定量属性,更偏重对默顿提出的中程理论的应用,以便既可使研究能上升到抽象的理论水平,又可使研究深入到具体的、微观范围,能做到操作化的实证调查研究,这是本书的另一特色。

作者在这里将演绎推论与实证验证所作的结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样的尝试在社会学理论研究史上并不是没有先例的,但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并如此发人深思,尚属罕见。读者只要深入研读本书,定会受益匪浅,该书对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正是我们译介此书奉獻给我国读书界的出发点。

1990.9.17于北京

“藏书精选”系列:

藏书精选|《文化、权力与国家》杜赞奇著(1994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的权势集团》伦纳德·西尔克、马克·西尔克著(1994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人: 建国历程》(丹尼尔·布尔斯廷著1993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著 1994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谢帕德·克拉夫、西奥多·马伯格著1989年版)

藏书精选|《自由、市场与国家》(詹姆斯·布坎南著1989版)

藏书精选|《美国阶级结构》(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著1992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透视:个人主义及其困境》(罗伯特·贝拉等著1992年版 )

藏书精选|《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艾伦·布鲁姆著1994年版)

藏书精选|《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亨廷顿著1989年版 )

藏书精选|《中国的现代化》(罗兹曼主编1989年版)

藏书精选|《中国人》(林语堂著 1994年版)

藏书精选|《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 1996年版)

藏书精选|《剑桥中国史 1949-1965》(费正清 主编 1990年)

旧著、旧译”系列:

旧著新介|杨雄的《激情与理性》(1994年版)

旧著新介|朱国宏的《人地关系论》(1996年版)

旧著新介|桑玉成 刘百鸣的《公共政策学导论》(1991年版)

旧著新介|浦兴祖  竺乾威的《当代中国行政》(1993年版)

旧著新介|朱明权的《美国安全政策》(1996年版)

旧著新介|浦兴祖等的《从<理想国>到<代议制政府>》 (1990年版)

旧著新介|于海的《西方社会思想史》(1993年版)

旧著新介|金光耀的《陈纳德与陈香梅》(1994年版)

旧著新介|韩强的《政治社会学-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变奏》 (1991年版)

旧著新介|王惠岩的《政治学原理》(1985年版)

旧著新介|浦兴祖主编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990年版)

旧著新介|汪玉凯主编的《现代政治学》(1989年版)

旧译新推|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1988年中文版)

旧译新推|麦克尔·弗里登《权利》(1998年中文版)

旧译新推|刘易斯·科塞《社会学导论》(1990年中文版)

旧译重拾|现实政治:生命进程论与世代继替论的观察(1994年)

旧译重拾|权利: 人类必不可少的属性(1995年)

旧译重拾|世代政治学(1994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