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鲜:49岁担任安徽省委书记,曾主政辽宁,官至副国级

在21世纪初期,中共中央的会议上,有一个满头银发、神态和蔼的委员笑眯眯地坐在人群当中。

这位老者曾担任过多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在这之后又连续当选了多年中央委员,并连续当选了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拥有着极为深厚的履历。

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他就是这一生成就非凡的李贵鲜。49岁担任安徽省委书记,曾经主政辽宁,官至副国级领导。

李贵鲜

一,公费留学,一腔热血报效祖国

1937年8月,在辽宁省营口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李贵鲜出生了。

然而,那个时候的东三省正陷在水深火热的硝烟炮火当中,才刚几岁的李贵鲜被迫跟着父母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这样的环境让年幼的李贵鲜饱尝战火所带来的动荡与折磨,但同时也磨砺出了他坚韧的心性与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

由于目睹了战火所带来的满目疮痍,李贵鲜的爱国情感被完全地激发了出来。

年幼识字后,老师教的那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李贵鲜牢记在心,他盼望着有一天能够有机会报效祖国,因此也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起了知识,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由于决心、毅力,和李贵鲜的聪颖头脑所结合,李贵鲜从小就成绩格外优异。

在小学读书时接连跳级,别人需要六年才能学完的功课,李贵鲜只用了三年半;结束了小学学习后,李贵鲜继续勤学上进,在当地读完初中后,被学校保送进了一所重点高中内,而后又顺利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那个时候,想要学习更多更先进的内容,也需要出国看一看外面更加广袤的世界。因此,李贵鲜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考入了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并且在1960年成功地拿到了公派留学的名额,被国家保送到了苏联的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进行深造。

在苏联留学的五年里,李贵鲜看到了许多更先进的技术,同时,他想要学成以报效祖国的心思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在1962年7月,李贵鲜成功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暗自下定决心,等到回国后,一定要用十二分的热情来回报党和祖国对自己的培养和厚爱。

1965年,李贵鲜学成回国。回国后的李贵鲜首先被派遣到了公安部的研究所内工作,就在这同一年里,李贵鲜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他和自己的同窗同学、也是多年好友喻国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启了两人甜蜜的小生活。

在研究所内呆了两年后,1967年,李贵鲜再次被调动到了国营七七七厂,担任基层的技术员一职。技术员的工作量大,每天要负责的内容多而琐碎,许多人都担心从海外“镀金”归来的李贵鲜干不了几天,就会甩手“撂挑子”。

没想到,这个眼睛小小的技术员却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精神,他像是把前面几十年憋在怀里的那一腔热血全部投入在了工作当中,从数据采集,到质量分析,李贵鲜兢兢业业,样样做在人先,也凭借着一项又一项优秀的成绩。

在1967年到1977年的短短十年时间里步步升迁,从技术员,到车间主任,再到副厂长、总工程师,在国营的七七七厂里交出了一份令别人、更是令他自己满意的答卷。

二,务实发展,在辽宁的九年时光

1977年,李贵鲜回到了辽宁,开始就任辽宁省锦州市电子工业局的副局长一职,而后又被调入辽宁省电子工业局,继续担任副局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一职。在岗位上,李贵鲜运用自己在苏联学到的先进知识和当地的情况相结合,为辽宁的焕发注入了新的生机。

1981年,44岁的李贵鲜出任辽宁省副省长兼省科委主任。

在许多人的眼里,李贵鲜还是一个“年轻人”,因此,对于这位中国省级政府里“最年轻的省长”,他的工作能力也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李贵鲜则依然凭借着他出色的才干和自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的好品格,一一证明给了那些质疑他的人。

由于本身就是个东北人,李贵鲜更了解辽宁拥有什么、需要什么。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李贵鲜深刻明白工业对于辽宁的重要性,因此,在上任辽宁省副省长以后,李贵鲜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提出了要“致力改革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展和振兴辽宁工业。

当时的辽宁步伐较慢,在国家各省中较为滞后,甚至于在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辽宁仍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每年供应全国各个地区高达一千多种工业制品,这也使得辽宁省的财政增长迟滞不前;

同时,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如钢铁、石化等,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改革手段,因此在全国的产能占比中,辽宁一直处于落后地位。

李贵鲜敏锐地发现了辽宁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向各个产业强调“科研、生产两手抓”,认为科技和生产其实是一体两面、不能分家,只有将两者更好地结合,才能有效提升辽宁的传统产业的生产力。

他这个崭新的“科技生产联合体”的提议,后来也被中共中央所采纳,并将辽宁作为一个模范省市,将这一提议推向了全国。

同时,“要想富,先修路”,李贵鲜大力促进推动了辽宁省内部的各大高速公路的修建,其中在后来被称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仅仅花费了六年就全线通车,而这条路在后来也间接地带动了周边的城市,辽宁省的经济也开始有了日渐复苏的态势。

三,金融领导,退休后仍心系物价

1986年,李贵鲜由辽宁省委书记调任到了安徽,继续担任省委书记一职。

有了支持的个体户很快就成功研究出了人工孵化的技术,并且还带动了他周围一圈卖螃蟹的个体户,李贵鲜就这样为该地区开启了一个科技致富的新模式。

有一次,李贵鲜在海鲜市场里“乱逛”,无意间走访到了一家养殖螃蟹的个体户附近。

那家个体户正在琢磨如何人工孵化河蟹,但是资金不足,李贵鲜详细听完了个体户的孵化计划后,认为可行,便联系有关部门,一边帮助个体户解决了他一些技术上的难关,一边专门为他拨款50万元作为研究经费。

有了支持的个体户很快就成功研究出了人工孵化的技术,并且还带动了他周围一圈卖螃蟹的个体户,李贵鲜就这样为该地区开启了一个科技致富的新模式。

其实,1988年的国内经济形势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物价大涨,供求不平衡,中国走到了通货膨胀的边缘。可是,当时刚刚接任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李贵鲜,对于金融知识和银行业务方面,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里。

为了尽快入手,李贵鲜找来了许多金融知识方面的书籍,开始“恶补”:白天在解决完工作上的事情后,李贵鲜就开始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开会、座谈,讨论金融内容;晚上利用休息时间继续挑灯夜战,苦读不休。

在李贵鲜夫人喻国英的印象中,那段时间,李贵鲜“没有睡过几个整觉”,常常一觉醒来,李贵鲜还坐在书桌前,专心致志地背诵金融方面的内容。

在研读了大量书籍并听取了许多专家的意见后,李贵鲜终于开始一项一项地解决问题:他首先下令控制货币的发行,叫停了“物价闯关”行为,而后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组织货币回笼,削减基本建设投资。

这些政策成功扭转了当时濒临崩溃的经济形势,为新中国稳定住了局势,也让新中国拥有了后来经济的腾飞。

由于在金融岗位工作多年后的热爱,每次有了机会,李贵鲜便会给身边的小朋友们讲解一些深入浅出的金融知识,培养孩子们对于“钱”的正确认知,并且鼓励孩子们崇尚节俭、过朴素的生活。

这位金融界的老领导,如今已经逐渐退出了一线领导岗位,开始享受起了退休后的日子。然而,原岗位仍然留给了他一点小兴趣:在退休后,李贵鲜也时常跑去超市、商店、农贸市场等地,了解各种商品的物价涨跌,对各类市场行情,李贵鲜仍然掌握的一清二楚。

其次,老年的李贵鲜重新拾起了许多兴趣。

闲暇时间里,李贵鲜时常练习书法,也和自己的小孙子一起认字、临帖,手把手地带着孩子领略书法的魅力;除此之外,在李贵鲜门前的一个小小院落里,也栽种着各种蔬菜,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等等蔬果。

农民出身的李贵鲜对于这些地里的活计依旧手到擒来,他时常和夫人喻国英一起,在小院里除草、施肥,等到丰收的日子里,便邀请二三好友来家中小聚,品尝这些新鲜的蔬果。

过去,在工作之余,李贵鲜就喜欢抱上相机,和家人一起四处游玩,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退休后,李贵鲜拥有了更多时间,在拍照的基础上学会了更多技能。

某一次,李贵鲜原本的下属跑去探望这位老领导,却惊异地发现这位老领导自学了许多电脑操作,瞧见他来,李贵鲜骄傲地展示了自己这些年存在相机里的一千多张照片,这些照片被李贵鲜导到了电脑里,而后又按照时间地点分门别类地整理整齐,作为生活的点滴记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