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懒妈妈经历告诉你:妈妈越懒,孩子越优秀

以前听过一个佛教故事:
有个人用手抓了一把沙,看见沙在指缝隙里掉落,于是,他就攥紧沙子,反而掉得越快。
有个智者说:你松开手,沙子就不会掉了。
他照做之后,欣喜若狂,果真如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想得到一些东西时,越使劲反而越会失去,不妨尝试放手,想要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在你手中了。
初为人母,我在不断地焦虑中度过,慢慢的我学会了放手,成了一个“懒妈妈”。
5年的懒妈妈经历,让我尝到“懒式教育“结出的甜蜜果实。

什么是懒式教育?

“懒妈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惰,而是“身懒心不懒”。
适当学会放手,对孩子力所能力的事情不包办,鼓励孩子多尝试、勤于动手,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成为一个有主见、自信的人。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提到:那些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扮演的是“教练”的角色,而非一手包办的“交通管制员”。
因为,教练不仅关注结果,更是关注成长过程。
对孩子也一样,妈妈应该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力强加给孩子,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只需做个好“参谋”。
稻盛和夫在《母亲的教诲改变我一生》一书中,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有一个“懒惰的母亲”,孩子的童年是多么幸福。只有父母懒惰,孩子才能勤奋,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找到自己的路。“

懒式教育如何做?

懒得说

一般情况下,妈妈们深入人心的形象是:苦口婆心、婆婆妈妈。
在孩子眼里,这是”爱唠叨,招人烦、招人厌“的代名词。
“懒得说“要求妈妈们适时地”闭嘴“,点到为止。
比如,孩子今天上学时,作业竟然忘带了,老师不仅在班里批评了他,而且还在群里通报了。
可想而知,孩子的心情肯定不美丽。
等孩子放学回来,妈妈就不要再教育一遍他,避免上演“我早提醒过你……”的喋喋不休,而是可以轻描淡写地提醒一句:“晚上收拾书包时,记得再仔细检查一遍”。
此外,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犹豫不决时,妈妈也不要立即帮他拿主意,而是耐心地等待,让他完成整个做决定的心路历程。

懒得动

通常,懒惰的孩子后面都有一个勤快的妈。
如果你是一个“懒得动”的妈妈,多会培养出一个勤快的孩子。
有时下班回到家,倒在沙发上,想喝水又懒得起来,于是差使孩子:“宝贝,能不能给妈妈倒杯水,妈妈今天有点累,谢谢!”。
于是,一杯水就端在我跟前。
我还会主张孩子自己整理、收拾房间。
有时看着他凌乱的房间,有点“洁癖”的我,最终忍住了没有动。
于是,我会在他休息或者心情好的时候,轻声地提醒:“宝贝,今天是不是因为太忙忘记收拾房间了?”
不一会儿,一个整洁的房间出现了。这个时候,我总不忘给他一个大大的称赞,称赞他是如此的勤快、能干。

懒得管

主要体现在“懒得管“他的学习。
从上小学一年级,除了上学期我陪着他学习、帮助他适应小学生活外,其余时间我都在慢慢放手,不再陪坐在他身边辅导学习,只是完成家长的一项义务:签字。
这样做下来,他不但成绩没有下降,反而他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一直在提高,成绩也不错。
另外,我还“懒得管”他的同学关系。
每当他说某某同学“动”了他的学习用品,又或者和某某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我会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不会肆意评论,更不会亲自出马,帮他处理。
而是给他一些“如果我遇到这件事,会如何处理”做参考,最终还是要让他自己去面对同学之间的问题。

懒得想

《解码青春期》中说到:一个好父母一定是谦虚型的。
我想说,一个智慧型的妈妈,能承认自己的不足,懂得适当地“示弱“或”装傻“。
比如,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向你求教。即使你知道答案,但也不要立即告诉他,而是跟他解释:“妈妈也不是很懂,但妈妈愿意和你一起查字典,弄懂这个问题“。或者说,”你弄懂后再教给妈妈“。
对于家庭中的一些事宜,让孩子参与决策。
比如,我们暑假有一个外出旅行的计划。于是,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商量、制定方案、预算等,各抒己见。最后确定一个费用合理、大家公认想去的地方。
这样就不是我全盘地负责,找资料、做攻略等,而是提供给孩子一个思考、决策的机会。
“懒式教育”孩子得到很好的滋养
在这几年“懒妈妈“的引导下,我的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热爱劳动,有责任心,动手能力也很强。
在我的“懒惰“下,孩子得到了很多锻炼,对父母的依赖性很低,遇事会分析,喜欢自己做决定,自信心也很足。
因为我的“懒“,我经常让老公参与到孩子的事务中来,自己抽出时间出去旅行,留给他单独与孩子相处的机会,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指手画脚。
因此,我们不仅在亲密关系上呈上升趋势,而且家庭关系也非常和谐。
正如毕淑敏所说:“好的关系,像是一罐新鲜的牛奶,芳香醇厚极富营养,可以滋养生命从幼小走向壮健。“
常言道: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浇灌。
父母培养孩子,就要实施恰当的方法,松弛有度,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教育专家沙拉曾说:“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做个“懒妈妈”,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还是一种通透的处世态度,更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制胜法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