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糖尿病治疗,治人胜于治病!(之三:观念)
观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得了糖尿病,很多人总认为吃这个好,不应该吃那个,锻炼在什么时间最好,该走多少步,吃玉米有什么什么好处,监测血糖在哪个时间点,等等。这些是很重要,但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树立正确的观念更重要。
发病前...
很多2型糖尿病人发病前都好象是“好吃懒做型”(不要骂人哦),导致肥胖,或是有“事事关心过度”的“总理型”心态,或是像林黛玉那样“郁郁寡欢”、“多愁善感”,亦或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得病后...
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如何长期地对自己“施加压力”,使自己的嘴能自主地适应饭桌上饭菜;使自己的腿也能适应,并且是自主地适应那没有电梯、汽车的步伐;能使自己心态平和,临危灾难而不惊?能有这般修为,需要时间,更需要毅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就是观念,自己的观念!没有这个观念,纵有名医把脉,众亲监督也是惘然。至于如何做、怎么做,那只是知识,是技术问题。有了观念,才有学习的动力。争取病友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应该是糖尿病医生的治疗策略之一。(其实,挺难得!!!)
所以我常说,“知识”不等于“观念”。
******
这也是我看病的习惯,为病友灌输观念比直接灌输防治护理常识更早、更细,因为这关系到病友自治的主动与被动,而两者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您能看懂吗?)
这也是“治人胜于治病”观念的一种体现,虽然前面已经罗嗦了很多,但总嫌解释不够,就又再罗嗦了一些,这也足以证明了我对“治人”----这一重在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视,愿有心人明鉴。
饮食:吃多不行,不吃也不行,关键是吃的要“正好”;
运动:过劳不行,过逸也不行,关键是动的要“正好”;
体重:肥胖不行,消瘦也不行,关键是BMI要“正好”;
血糖: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关键是目标要“正好”。
最后,引用现代台湾佛教界著名讲经法师慧律禅师的开示语和《中庸》上的一句话作为本篇的结尾吧: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慧律禅师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很多人,本末倒置,观念之错也。
我用时数日,做“治人胜于治病”之三篇文章,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能够读完。从事糖尿病教育22年余,于此感受颇深。
书毕,则心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