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而言,纳米级的新冠病毒,渺小得微不足道。谁曾想,这个病毒引发的疫情,竟搅得所有人惶恐不安。我们被病毒惊扰着、威胁着、伤害着,同时也和病毒较量着、抗争着、厮杀着,正共同参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父亲做梦也想不到,他会在80岁的时候,遭遇新冠病毒。父亲年轻时在外闯荡谋生,亲历过不少惊心动魄的事,一辈子性情高傲、脾气倔强,不信鬼不信邪、天不怕地不怕。但,这个小小病毒引发的疫情,竟迫使武汉封城,需要全国驰援。这架势,让父亲怕了。父亲得知病毒可以人传人后,不敢掉以轻心,严格按村干部和宣传车的要求在家宅起来。白天,看看电视剧,或者做点木工活。晚上,舒舒服服地泡个脚,早早就上床睡觉。
担心老父亲在家闲不住,我每次打电话都提醒他,“一定不要出门”。父亲总是说,他和母亲天天在家窝着,好得很。有时,父亲也会叮嘱:“我和你妈一大把年纪,死了就死了。反倒是你们,在外面要小心着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母亲虽也年近80,但与父亲迥然不同的是,她性格内敛,谨小慎微,且多年来一直信佛,笃信世间万事都有因果。“雷打雪,人过劫。”母亲说,“去年腊月间打过好几次炸雷,我晓得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原来是发病毒。”对病毒疫情的认知,母亲有自己的“因果”解读。但,因着胆小细致的性格,对居家隔离这件事儿却自觉做得很好。母亲一辈子吃过很多苦,直到把我们一群儿女养大成人,生活条件好起来了,还保持着克勤克俭的习惯。这次病毒来袭,老人家终于不再终日劳碌,得到片刻休息,连村口的菜园都不敢去了。
为了陪母亲打发时间,我们动员她学着用微信,以便随时联系。刚开始,母亲有畏难情绪,感觉自己不太识字,年纪也大了,学什么东西太费劲。但很快,她发现网络是个好东西,“孩子们都在微信里头,隔得再远都说得着话、看得见人,真是神奇!”参加过一次家庭微信群视频聊天后,母亲开始对微信“走火入魔”,经常给我们发语音,也经常在探索中出差错。有时,她会半夜里突然找我们视频聊天,接通后却抱歉地说,“喔,点错了,点错了。”每次参加视频群聊,母亲总是笑呵呵地说,“看到你们都好好的,我就放心了”。武汉封城后,姐姐一家仍在城里,兼着一份社区的环卫工作。每天清晨和傍晚,姐姐和姐夫轮流值班,到附近一个小区清理卫生。因为要接触垃圾箱,感染病毒的风险较高,全家人格外揪心。母亲劝姐姐辞掉这份工作,姐姐却宽慰道,“我们都防护着,不打紧,莫担心。”10天前,姐姐全家高烧且咳嗽,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症状,但是,武汉医疗资源紧张,只能在家吃退烧药,直到终于平安无事,确认没有感染病毒,姐姐才敢告诉我们。
姐姐说,虽然虚惊一场,但当时非常紧张。她附近的小区,共有十几例确诊患者,每次出门都存在风险。特别是,每天都有穿防护服的人员从她家楼下经过,这身装扮让人无形中感到压抑。“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怕有什么用?还得面对啊。”姐姐说。“你还是把那个差事辞了吧!”母亲再次忧心忡忡地劝道。“那哪行呢?”姐姐说,“大家都不管,城里不就乱套了吗?”是啊,疫情当前,个人的力量即使再小,也必须积极面对,尽心尽力。母亲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不再多劝,只是叮嘱姐姐,加强防护。疫情蔓延后,全国各地都很紧张,北京的防控尤为严格。哥哥在北京市郊经营一家煤气站,给未通管道燃气的用户供气。疫情发生后,政府要求不停水、不断电、不缺气。因此,明知出门有风险,哥哥还是要每天到处送气。前几天,哥哥到几十公里外的一个村里送气,刚到村口就被执勤点的工作人员拦下来,测量体温,查验身份,登记签字。登记时,因为哥哥是“湖北籍”,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工作人员如临大敌,迅速紧了紧口罩,后退几步,打电话向村支书报告。很快,村支书带着几个人过来,把哥哥围在中间,打算对他强制隔离。哥哥反复解释,春节并没有返乡,“战斗警报”才总算解除。
哥哥说,离开那个村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小小病毒,竟然把大家的生活节奏搅乱了,真是讽刺且无奈。若不是政府明确要求,若不是居民生活需要,若不是为了减少气站亏损,谁愿意冒险出门讨生活?谁愿意在寒风中拼忙奔波?谁愿意用苦笑去应对误会和委屈?但转念一想,村干部尽职尽责,原本无可厚非,对“湖北人”有一些戒备甚至误会,也都可以理解。毕竟,只有每个人都齐心协力参与进来、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才能最终打赢这场残酷的战“疫”。从武汉到全国,从城市到农村,病毒带来的麻烦无处不在。老家严控人员外出后,村民们购买生活急需品成了一道难题。为此,每个行政村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代购送货,以减少超市、商店的人口流动。但很快,村干部的精力就捉襟见肘。爱人的嫂子住在老家街道上,考虑到离超市近,能帮上忙,便第一个报名当了村里的志愿者。于是,忙碌的生活开始了。每天上午九点,嫂子带着厚厚一摞购物清单进入超市和药店,帮一家家村民购齐商品和药品,通常要一直忙到下午五六点,午饭都顾不上吃。然后,还要开车给村民们送货。由于村民住得比较分散,待送完最后一家,通常已经晚上七八点了。来不及好好休息,嫂子简单吃点饭,就要打开手机,逐条整理村民次日的购物需求,经常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帮大家购物,政府一天给你发多少钱?”刚开始,常有人问嫂子。“这是义务劳动,分文不取。”嫂子耐心解释道,“我出来当志愿者,就是为了让大家安心待在家里,避免感染病毒。”
后来,陆续有其他志愿者加入,和嫂子一起忙碌。时间长了,他们的付出得到广泛认可和称赞,村民们自觉地做好隔离防护,并为志愿者捐赠了防护服、口罩等,表达谢意。嫂子说,当一名志愿者,虽然每天很忙很累,但能为防抗疫情做点事情,哪怕再小的努力,也很有价值,很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来自某个家庭。面对这场重大疫情,除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默默努力——即便在平凡岗位上做着普通细微的事,即便仅仅是听令接受“无病隔离”。我想,每一份善意、每一份力量,都是射向病毒的子弹。当我们把这些力量汇聚起来,再强悍的病毒,再凶险的疫情,都终将过去,成为历史记忆中的一道涟漪。
疫情当前,你我都是考生。老兵爷爷和他的10岁孙儿选择这样做
足不出户怎么过?来看看这位小学三年级同学“最”特殊的假期
李君航:这个春节,我迷惘着无措着,也经历着见证着
栗梅:足不出户、储粮有限,我们能做啥?(太实用了,必须转)
王均波:居“家”隔离的这些天……
梁波:2020年春节,来自鄂东北小山村的一袋青菜让人眼眶热
崔佰喜:过年。回家过年的理由只有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无奈谁懂
孔昭凤:终于有了一个无需“错峰”的团圆年,我们以爱的名义监管彼此
七年级同学吴锦怡,从福建回湖北过年,这些日子她经历什么?
郑国柳:疫情中,我陪96岁的奶奶共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