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人心是有多复杂,处处与人为善却没人帮你说话,为什么?
职场就是一个小型社会,你在入职的时候,公司里的同事都是陌生人,犹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的陌生人。但是我们想在社会中生存得更好,就希望认识一些朋友。朋友之所以被称为朋友,是大家的价值观相对接近,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凡事都合得来。所以,这里面一定会有一个相互试探的过程。相互试探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验证对方的价值观是否和自己接近。只有价值观相互接近才能相互吸引,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交,否则就如同熟悉的陌生人一样,都是点头之交。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区分出哪些能和你成为朋友,哪些只能和你成为同事。
1、与人为善是好事,但保护好自己最重要
我觉得职场上讨论“善良”二字,真的挺沉重。因为我咨询过的来访者中,就不乏心地善良的朋友,他们也遇到类似的困扰:明明我那么去帮助别人,为什么到头来受伤害的总是我?经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的善良,有时候是无原则的善良,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去帮助他人,也不求任何回报。比如别人的工作忙不完,就会扔给你来帮,可明明这些工作不是你该做的,你还一句怨言都没有。于是,人家就觉得“我可以一直这么占便宜下去”。又比如别人想搭你的车上下班,你居然一分钱都不问对方收,然后有天你家中有了事,无法搭载别人,对方还冲你生气,然后更可怕的是你还得向他说一声“抱歉”!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你只懂得帮助别人,却从来不珍惜自己,到头来你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受不了了,冒出来委屈,你觉得这该怪谁呢?与人为善和保护好自己,这两者之间其实并不矛盾,关键是需要把握好一个度,也得合理地说“不”。
2、职场与人为善的前提是不要当“烂好人”
所谓职场“烂好人”就是凡事不拒绝、害怕得罪人,觉得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比工作本身更重要。可是通过这种方式维持的愉快的工作环境,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当周围同事习惯了我们的不拒绝,一旦拒绝,那比从一开始就合理拒绝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更大。所以职场想要与人为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做“烂好人”。
3、职场是个利益场,你不懂得利益交换,一味付出,吃亏的就是你
学校里老师总教育我们要做个好人,这点没有错。可是到了职场上,你会发现人性太复杂,所谓的“好人”与“坏人”之间,也许就是不停在切换。有些你看起来很不错的“好人”,在某些特殊时候也会为了自己的晋升或者加薪做一回“坏人”,但他总体上确实是挺好的。那么对这种人,你该鄙视他吗?我觉得很难,因为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如此。做好事的同时,他们也会知道索取,而这种“索取”实际上用职场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一种利益诉求罢了。比如你的领导让你帮他去负责一个重要的外派项目,你知道领导身边没有其他人可以帮了,于是你义不容辞地答应了领导。顺利完成任务以后,你委婉地向领导提出年底加薪的诉求,领导心领神会,觉得你任务完成那么出色,给你加薪后还能交给你更重要的任务去做,领导也没有吃亏。而你若什么诉求都不敢提,领导说什么你就干什么,周围的同事都看在眼里,默默地就把你作为“好使唤“的对象了,你还有啥可以抱怨呢?这种”吃亏者“的形象不就是你自己给自己塑造的吗?
4、职场与人为善要克服“玻璃心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他的行为动机不可能跟小孩子一样,非黑即白、是非分明,只有所谓的“善”。是因为成年人圆滑吗?不是,是因为成年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更多了。比如之前你帮过一个同事,如今你碰到难题了,想请他帮忙,他拒绝了你。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玻璃心”的觉得对方不懂感恩,或者觉得对方不值得交往。可是现实情况很有可能是,他家里的小孩生病了,他夫人一个人照顾的非常累,他想早点下班回家陪孩子,同时帮夫人分担一下。所以在职场中,我们不要玻璃心,在理解对方的行为时,要懂得多角度换位思考。
人们会因为畏惧其个性的锋芒而不敢欺负他,但也会因为其个性的善良而愿意与其交往。这种人反而在职场上可以混得更好,是领导与同事们关注的焦点。我这么说,并不是意味着大家都要像”刺头“一样有很夸张的性格,而是建议你可以在善良的内核上披上一层保护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