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法象

不想错过善医行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善医行”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 自古中医药是一体,一个好的中医首先要熟知药性,才能用药精准,靶向御敌。不通药性中医不能称之为医。国医大师金世元首席大弟子翟胜利主任通晓药性,熟知地道药材的采收、炮制、调剂等理法,尤其传承了金世元大师中药取象比类学术思想。”

用药法象(一)

《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见乃谓之象。”,古人运用取象比类法建构藏象理论,《素问·五脏生成论》提出“五脏之象,可以类推”的原则,张介宾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素问·金匮真言论》从自然界感观出发,将自然界中的“象”按照形、意、体、色、味、气以及功能行为规律的相同或相似归为同类,人体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分子,每一个分子中包含着自然界中蕴涵的全部,将自然界和人体看做一个整体取象比类,然后发掘出蕴于“象”中的深层的藏象理论。首先,以五行之象类推五脏的功能作用。如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静,肺象金而刚决,肾象水而润下。其次,以五行之象类推五脏外合体窍、通于天气的理论。将人体脏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动与外界的声音、颜色、季节、气候、方位、味道等分门别类地归属在一起。如心脏,其基本功能是主神明,主血脉,宇宙万物中的赤色、徵音、火、夏、热、南方、苦味等均可归属于心。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字的起源是结绳,那时候古人结绳来记事,祖先最早对于天文气象以及地理气候的科学知识,是用—这个符号来表述和记录的,这就是太极八卦图,用来指导当时的农耕。我们的文字也是以象来发明的,一个事物的象,表达一种事物的文字。我们古代其实就是象文化。中医药的发生发展都根基于古人对于天文地理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之象,对于人体认知如此,对于药物的认知同样是如此的,古人是带着取象比类的理论思维去自然界寻找和发现同象同类植物、动物、矿物来入药的,当然,找来了,一定会去尝,但绝不是瞎胡找来的。

古人用药,精琢物质的生长习性,内外色形气与味,而取其意、象,与人体类比。

取其意,如梨虽长的象子宫对女性子宫有益,但意分离,故孕妇忌;雨水取其沉降之意;沸水,病滚开等等;如阿胶是驴皮熬得胶质,固摄能力最强,古人认为驴子的性格倔强,其皮所熬出来的胶质便具有倔强的固摄能力,用它来摄血效果非凡,后来讲其功效衍生,变成所谓的“补血”了。张子和有言:“气血流通方为补”!阿胶并无帮助气血流通的作用,反而导致气血凝滞,因此不能单纯用来“补血”。

得其形,如梨形似子宫,故有益于女性,食水果易泻,取其重坠之意。

观其色,如红色补心,白色补肺,黄色补脾,黑色补肾,青色补肝。

古人发现鸡不断地吞食碎石子来帮助消化食物,不小便,故鸡内金用于消化不良、遗精、遗尿、盗汗等症,效果极佳,故而以“金”命名。

王好古对蝉蜕去翳膜的解释:“取其蜕义也”!传统认为蝉昼鸣夜息,故蝉蜕止小儿夜啼,蝉鸣声音响亮而能治蝉声嘶音哑。

又如灸法的产生与机理,廖育群氏认为:“火是鬼神所畏,用火灸含有驱逐鬼神之意”。此外还应注意到,这一治疗行为的主角,也许既不是“火”也不是“热”,而是“烟”。因在古人的头脑中,对烟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思考:灵魂、鬼物等不可见之“物”运动的通路。这也就是说,以火接近人体或某一患处进行治疗,含有令致病之“物”循人为制造的通路——烟,离去的意思。

治失眠“半夏秫米汤”为《内经》仅有十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千里之外流水、扬之万遍盖取其流动之意,苇为空心管状有通达之性,秫米汤汁有黏滑的性质,半夏到了6月份渐成熟枯萎而具有强烈的潜阳入阴之功效。古人认为阴阳之气不通达,阳不入阴,故不寐,取其通达滑利、引阳入阴而黏吸使其固,先贤制方遣药之真意概该如此。

一般来讲,花、叶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而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但“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以及生长特性有密切关系,药材经过炮制会改变药性,比如寒凉的药物酒制,酒的辛温使药物变得温和。

龟板和鳖甲都是滋阴的常用药物,龟上下都有甲,只露出四肢、头尾,可见它封固地很严实,所以是阴中之阴。鳖只有上甲没有下甲,龟是冻地很结实的一块坚冰,鳖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一块坚冰的,但因为它的秉性属阴中之阳,阳气要破阴而出,也就是要熔化坚冰,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把下面的一半冰熔化掉了,所以变成只有上甲,并且我们知道鳖甲的四周有裙边,质地比较柔软,这就象是冰水混合物,介于冰和水之间,是将要熔化还没完全熔化的状态。

龟的习性喜阴,最喜欢呆在墙角等暗无天日的地方,把它放在地上,它准往沙发底下、床下爬,鳖的习性是喜阳怕阴,喜温怕寒。鳖在晴天丽日时,它喜欢在阳光下晒背,进行日光浴,直到背甲上水份干涸为止,俗称“晒壳”。乌龟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鳖就不同了,常常相互撕咬,种种习性都证明了龟与鳖偏阴偏阳的不同。

乌龟的背甲隆起像天,腹甲平坦,好似大地,四条腿做擎天柱,乌龟彷佛背负着天地一般。因此,乌龟被认为是可以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灵物。

又如秦艽为风药中之润剂,既能袪风邪,舒筋络,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亦能奏效。像其它风药如羌活、独活等是用风将湿吹干的,故药皆燥,而秦艽又名麻花艽,在生长时有一股拧劲,造就它长成就像麻花一样,籍种拧劲疏通经络就和直通完全不一样了。

芦根,生长于湿地,茎叶似竹,节间中空,故其性凉能生津除烦,有止呕作用,且其质地中空,具有通达之性,能“除恶阻之阻”,“清郁热之烦”,且非常安全。常遇初孕妇女,妊娠恶阻,食入即吐。因孕妇用药,很多药不敢、不放心用,此物非常安全,临床日20—30克,常有一剂知,三剂已之效。

取其色,如赤芍红色入血分而清热凉血祛瘀,栀子色红入心泻火除烦;猪苓色黑直入肾渗湿利水等。

取象之法从方剂组成的不同进行分类亦可见,如《伤寒明理论》即大、小、急、缓、奇、偶、复等七方。《素问·至真要大论》:“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大方:药力猛;药味多;药量重;量多而一次服完;能治疗重病及下焦病。宜于邪气强盛、病有兼证者。

小方:方剂之小者,一般有三种:治疗病势轻浅的方剂;治上焦病,分量轻,分多次内服;病无兼证,药味须少。适用于邪气轻浅而无兼证者。

缓方:药味多,互相制约,没有单独直达的力量;用无毒的药物治病,使病邪缓缓除去,免伤正气;药物的气味薄,不要求迅速取得效果;搀用甘药,利用其甘缓的药性,减弱猛烈药物的作用;用丸药缓缓攻逐邪气;用缓和药治本,增进人体的抗病力,疾病自然除去。适用于慢性虚弱的病证。

急方:是治疗急病重病的方剂。包括:病势危急,应迅速救治所用之方;汤剂荡涤的作用较速者;药性剧烈、气味雄厚者;急则治标者。

奇方:方剂药味合于单数者。有两种意义:方剂只用一种药物;方内药物为超过一味以上的单数。一般认为病因单纯而用一种主药来治疗的为奇方。

偶方:方剂药味合于双数者。有二种意义:方剂只用两味药配合的;方中药物为超过二以上的只数。一般认为病因较为复杂,需要用二种以上主药来治疗的为偶方。

复方:指二方或数方相互重迭组成的方剂,又称重方。此外,原方加味,或方中各药用量相等者也称复方。复方用药数量较多,药效较强,多用来治疗较复杂的病证。

汤剂,“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其用药舒缓而治之意也,”散剂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中医的思维就是大自然的思维,大自然的思维中,,取象比类十分常见,如在野外看到很多动、植物、,虽叫不上名字,但却知道它大概能治什么病,取象比类思维,就像“指月之说”所蕴含的意思一样:真理跟文字是没有关系的,如若明了万物之象,则中医的治病之性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近几日有医生讲不能喝“粥”,正是国人渐失文化的写照。几粒米沸水滚开时久,可以活人命,用的是沸水滚开之象,黏腻糯糯的米汤中更蕴藏中土和缓之能量,补胃气之固中土命之根本。古人云:人无胃气则死!

就如崔月犁之子,平心堂董事长张晓彤讲的故事所言:浮小麦用的不是麦粉的成份,用的是其浮象行走腠理,散热除烦凝心智。

中药论成份入药是西化管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笑之谈,将中药成份化管理纳入现代化中医药发展的范畴是荒谬的。

与翟胜利老师相识于1987年北京市中医药问答知识竞赛,翟老师是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这次中医药大赛我们团队获得第四名,是一生的骄傲,得益于老师的指导。三十年来受惠于老师良多,遂发拜师心,师收徒严谨不得,幸于戊戌之年得入师门,蠢蠢欲将师之中药瑰宝“中药的取象比类”落于纸上,惰,未成,今启。未经师父审阅之笔,发于公号,待师来日斟酌。

凤梅

庚子年四月初三

(0)

相关推荐

  • 陈意教授治疗脾胃湿热证用药经验的聚类分析

    目的 通过对陈意教授治疗112例脾胃湿热证中药处方的聚类分析,揭示其组方规律,总结治疗脾胃湿热证的用药经验和临证思路. 方法 1.一般资料:筛选和收集2008年11月-2013年10月浙江省中医院陈意 ...

  • “治有缓急,方有大小”,临证大方小方有何不同?

    中医临证配伍既能形成药味颇多的大复方,又可形成只有寥寥几味药的精巧小方.大方与小方有什么不同?分别适用于何种病症?历代医家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兹就临证中的大小方情况一谈拙见. 对大小方的界定 ...

  • 于睿教授治疗失眠遣方用药规律探析Law of prescription方剂

    目的:通过收集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处方,挖掘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临证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331诊次处方,统计处方中的药 ...

  • 肝脾通调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对白光教授所用的中药进行用药频率.相关性分析等多方面的统计分析,探索总结其治疗IBS-D的核心药物.药性.归经.药类.药对等,为以后IBS-D的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为专家经验总结提供新的 ...

  • 《中医实战笔记》第二章:用药法象与脏腑用药简要

    一.用药法象 用药法象,先辨阴阳: 五味四气,奥义中藏.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寒热温凉,四气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 ...

  • 用药法象:古人是怎样通过“取象比类”认识中药的?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是独特而又神奇的应用方法. 通过此法,相信你能很好的记住中 ...

  • 一本手抄本医书,用药法象很独特

    一.十二经引经药(略)和一般医书上的一样 二.四时用药 春季--薄荷.荆芥 夏季--香薷.生姜 长夏--人参.白术 秋季--白芍.乌梅 冬季--黄芩.知母 三.六淫各证用药 (一)风 1风证--防风 ...

  • 《本草精荟》:用药法象与五脏用药规律

    一.用药法象 用药法象,先辨阴阳: 五味四气,奥义中藏.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寒热温凉,四气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 ...

  • 手抄本医书—用药法象很独特

    二 四时用药 春季--薄荷.荆芥 夏季--香薷.生姜 长夏--人参.白术 秋季--白芍.乌梅 冬季--黄芩.知母 三 六淫各证用药 (一)风 1风证--防风 荆芥 2风热--薄荷 双花 3风寒--羌活 ...

  • 用药法象丨古人怎样通过“取象”认识中药?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是独特而又神奇的应用方法. 通过此法,相信你能很好的记住中 ...

  •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十七)〔药类法象〕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 (十七)[药类法象] 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风气温味辛,疗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 药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l ...

  • 用药思维篇: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 ...

  •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师都在用,建议收藏备用! 1.子宫肌瘤--"最怕"--宫瘤消颗粒 2.口疮--"最怕"--知柏地黄丸 3.颈椎病--&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