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补锅

以前物质贫乏,生活条件差,很多东西都是用坏了修补好继续用,缝缝补补又三年,不像现在,有点损坏就扔掉换新的。就拿煮饭菜的锅来说,我们农村老家煮饭菜,主要有两种锅,一种是半圆形的生铁做的黑锅,我们叫“镬”(传承了古汉语的叫法);一种是圆柱形铝合金做的白锅,我们叫“锑煲”。镬主要用来煮菜,锑煲主要用来煲汤、煲开水。由于以前用的都是柴火,烧的时间长了,锅底容易穿孔。破了洞的锅是舍不得扔掉的,铁镬破洞了就把洞口补上,锑煲破洞了一般是把整个底换掉,继续使用。由此就产生了补锅这个行业,在我们小时候,补锅是很常见的,补锅匠挑着担子,每个村子轮流转,生意也好得很。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东西有点破损就直接扔掉再买过新的用,而且现在煮饭基本上都用电饭煲了,因此补锅这个行业,也越来也式微了。

近十年来,在街上以及周边的乡镇里,我只碰到过两次补锅的,现在都是只补锑煲了,那种铁镬已经没人补了。补锅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是五华阿哥,“五华阿哥硬打硬”,历史上五华人以铁匠、石匠的手艺出名。吴小送朋友在博罗龙华镇遇到过一次,则是贵州人。

那次我跟补锅的师傅聊了一下,他说现在换一个锑煲底大概20多元钱。现在除了烧煤球的饭店,一般家庭都没有用锑煲的了。我问他生意怎样,他说难做,有时运气好的一天可以补几个,有时一个也没有。

他说:这个行业可能很快要绝种了。

(以上图片是2009年5月在惠州市区街头所拍)

(2011年10月,吴小送在博罗龙华镇石门楼村拍的贵州补锅师傅)

(2016年9月,在仲恺区陈江甲子圩的补锅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