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哑门穴的临床体会
哑门
【别名 】 喑门、舌横、舌厌、舌根、厌舌、舌肿。
【定位 】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特点 】 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主治 】 癫狂,痫证,聋哑,舌强不语,后头痛,项强,鼻衄。
【来源 】 本穴最早见于《素问·气穴论》。
【释词 】 瘖,《说文》:“瘖,不能言也。”《正字通》:“痖与瘖,音别义同。”痖通哑、瘖通喑。《后汉书·袁闳传》:“喑,不能言。”《管子·入国》:“聋盲、喑哑、跛蹙、偏枯、握递。”门,出入、关键之处,意为要地。
【释义 】 此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入发际五分处,正对舌本,为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因有通经络、开神窍、治失语之功,故以其主治功能命名为哑门。穴为治哑之处,亦为致哑之门。《甲乙经·卷十二》谓:“舌缓,瘖不能言,刺瘖门”。
【提要 】 有通经开窍之功,为回阳九针之一,凡诸喑症俱可取此。《针灸大成》谓此穴禁灸,灸之令人哑,以其近于舌咽及脑也,故不宜火攻。凡取经穴治病,可针者针之,可灸者灸之,针灸惧不宜者,则按而摩之,是为经穴三用。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哑门、华盖穴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白细胞百分比增加,尤哑门作用突出。针刺哑门、风府穴可以使血液凝固程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有利于脑出血部位的血块溶解,吸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