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听“拖(tuó)”的躲闪

当我给“tuó”找一个字的时候,犯了难。我用拼音输入法,一个一个地寻找,感到每一个合适的。一筹莫展。

那天在打字社,我巧遇单位离休的老主任。九旬高龄的老主任,在给他的书稿校对。我向他请教。他先是写了一个“托”,又写了一个“拖”。写好后,端详良久。对我说,都行。于是,我就写成了“拖”——也是临时性借用。

无论“拖”,或者“托”,都是寻常文字。而皖北村人说的“tuó”,可能就在它们本义的圈外,转来转去了。

农家活从来都是琐碎的,但很多都又很急迫。不紧忙着干,小了说误事;大了说,就会误了农时。误了农时,就会误了一季子的庄稼。但有的小年轻,不知道轻重缓急,干活一副拖拉模样。长辈见了,心里急呀,数落他“会拖懒”。这个,恐跟“拖”更近一些。

有的人干农活,嫌累,怕热。干的时间不长,他就得停下,歇一小会儿,或者到树荫凉底下,冲个盹儿。或者是凉快时,下地干一歇子,太阳稍微高一点,他就扛起锄头,收工回家。老辈人也说,他“会拖懒”。也有说成“知道享福”的。言外之意,已有些嘲弄了,不过就是婉转了一些,没明着说。

也有的人,田间劳作,不踏实,事儿多。一会儿他要撒尿。慢腾腾去远处的沟坎子,一尿能有半个小时。一会儿他又要拉屎。再去远处的沟坎子,一拉又是半个多小时。一个半天的时间,能有多长?一块儿劳作的爹妈,就说他“托懒”。脾气不好的父母,这样说的时候,是要瞪眼睛的。那近于斥责了。

这里的“tuó”,可能更类似于“托”。他那撒尿拉屎,无非都是托词。

还有的人,明知道马上就要下地干活,却悄悄地溜走了,不给面见。东找西找不见人,只好把他落下。等到一家人收工回来,发现他一个人在床上,睡自己的“大头呼”呢。他还有理了。说没人喊他。说喊了,他说他没听见啊。在旁人的眼中,这就更是“拖懒”了。这个“tuó”,该就是“躲”的代称吧。

我一度疑心,“tuó”字就应该写成“躲”。

不管是拖拉,托词,还是那个躲,都是对懒的描述。它置于其前,加重了懒的贬义色彩。而且上扬的二声,不是修辞,胜似修辞;把那个人的懒,一下子就刻画到骨头眼里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