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二)
第一章 掌握时代趋势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今天就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父母的终极目标,是把孩子送进名校,然后就大功告成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期待孩子能够在走出校门之后,找到满意的工作,拥有幸福的人生,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
所以,清楚二十年之后世界的模样、职场的变化,并提前做出应对,这是家长为孩子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
这一章一共分成三个部分
01.世界的未来:知识经济成为主流,人人都要具备一点创意能力和探究思维
郝景芳认为,未来是知识创意型经济的时代。只有掌握稀缺的知识创造和运用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她给了七条建议:
内心笃定一点,不要跟着风口跑,不要盯波动,而要看趋势。
理解人的基本需求,才能有影响时代的重大发明。
持续投资于知识技能的提升,这是个体差距被拉大的节点。
让孩子接受能发掘其探索精神、发挥其创意的教育,而不是只会机械记忆。
不要鄙薄孩子的任何发展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是多元化、多样化的。
重视理解事物的本质,形成深入探究的习惯。
最重要的一点,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做到,相信这个时代能做到。
从上面这七点出发,可以让孩子学会研发和产生创意。那么具体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呢?就是通识教育。具体有关通识教育,我们到最后一章,第五章再来具体说。
这几点普通家长都挺难做到的,但我觉得至少家长可以做到不要拖孩子后腿,尽可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拓展孩子的眼界。
02.职场的未来:差异比拼时代来临,最稀缺的职业能力是打通创意和需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够感觉到,艺术家有创意,但是做的产品不实用不接地气,但是实际产品呢,又特别丑,辣眼睛。这就是不能打通创意和需求。
现在是一个供过于求的时代,大家不再是有的吃有的穿就行,而是要吃的穿的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有创意。想要做出优秀创意产品,需要具备一些能力:
敏感的自我认知和创意,脑洞大。
敏感的他人感知和共情。
顶层设计能力和探索精神,能试错。
对质感的强烈敏感。
至少一个维度的技能积累,具备专业技能。
这些能力如何去培养呢?需要在一个又一个的创意项目中进行实践。可以让孩子通过创意项目的实践,发挥自己的创意,学习专业技能,把创意转化为产品。在每一个这样的实践中,鼓励孩子向前一步,探索表达和设计的思路,完完整整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这一点普通家长更难做到了,我正在读的另外一本书叫《准备》,里面就说到大家都知道项目制教学很好,但为什么大部分学校都不采用项目制教学呢?无他,太难了。
03.教育的目标:深度理解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人生
在这个部分里,作者对比了以色列、美国和中国的教育,以色列的教育方式,主要靠个人推动,很多资质不高的孩子就会变得非常平庸,平均教育成果并不高。
中国的教育系统很少给出众的孩子额外的自由度,但是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一定标准。
中国的教育强在技能训练,强调把基础打牢,但还需要普及一种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Think Deep)的思想。思考的必须是很大的问题,全人类的,或者至少惠及几百万人的,有极广阔的世界眼光。
通过好的教育,孩子能够具备:
宏观思想,让优秀技能得到思想的指引。
国际视野,走入国际舞台。
问题思维,让孩子了解真实世界的图景,理解当前社会和未来世界的科技、文明与困境,学会思考问题。
跨界联系,多角度理解事物,具有多方位联结、以小见大的洞察。
广阔的视野会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
这一部分终于和我们普通家长有关系了,其实对比现在的学校教育和我小时候的学校教育,可以看出来,现在的教材编写者已经很努力地在让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发生联系了。
比如语文,会有很多现实的语言运用的内容。数学,从一年级就有了应用题。
但是光靠学校还不够,我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跟欢丸聊起来他学的东西,他有的时候也能够学以致用。
这个能力是要逐渐提升的,也是要靠家长有意识地去提醒、去引导的。包括我们学文言文、学古诗词,也都是要尽可能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去学以致用。这已经属于距离现实生活最远的科目之一了,其他的科目,更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运用的机会。
好的,书的第一章我们就读到这里,下周二,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