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临不如不临——山水画临摹技法谈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途径,通过临摹来学习前人或今人的绘画方法,包括形象的塑造方法、笔法、墨法、色法、构图方法和作画过程等等,模索其中的规律。临摹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要有选择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临摹。
临摹前和临摹中的“读画”非常重要,如同学习书法必须认真读帖一样。临摹首先要做到“形似”,熟练之后,再追求“神似”,融入己意。临习时要仔细体会原画者的“用心”之处和作画的状态。体会得越深切,理解得越准确,分析得越详细,临摹起来就会越有成效。
选择临摹的范本很重要,必须临习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名家名作,但要路子正,可以实实在在学到一些东西,避免走弯路。俗话说“练拳容易更拳难”,走了弯路纠正起来就更加困难。最好在有经验的画家指导下,选择好的东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一步步进行临习。
临摹的方法也很多,有侧重于笔墨的临习,通过临摹一个形象或其中一部分,学习笔墨的运用,形象不必非常准确,也不必很完整。也可以抓住一个形象,从造型到笔墨深入地临习,如画一只船、一个亭子、一块石头、一棵树等,动态、形象、透视、笔墨全方位临摹。这种临摹是“一树一石”的临习。有物象组合的临摹,如几只船、丛树、亭子与山头、房子和几棵树等。通过临摹来理解物象之间的关系,学习组合的方法。还有整幅作品的临摹,除了体会笔墨的表现方法外,还可以体会作者的意境处理和构图方法。
“临”和“摹”的方法不同,可以结合进行。“临”还可以采用对临和背临、粗临和精临相结合的办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临摹接近学习者与画者的距离,理解画中的绘画语言,寻找自己想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人以为临摹就是以临“像”为目的,这是不对的,临摹是为了将他人的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方法,这就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临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达到转换的目的。否则多临不如少临,死临不如不临。
临摹时要先从一家入手,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选择另一家作品临摹。切忌朝秦暮楚,东临一下,西临一下,花费时间不少而效果甚微。李可染先生曾说:“天底下的大学问家都知道这个方法,先搞通一个问题,把一个搞通了,另一个也容易通。”学习山水画也和做学问一样必须得法。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需要广泛学习,集百家之长,不能仅“守在一家”而不放。
初学山水画,忠实原作进行临摹是必要的阶段,当临摹进入较高层次时,临习者便可以在临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变化,或将另一种技法揉进来,或掺入己意。这种临摹的方法,可称之为“半临摹”。那种不完全忠实原作形象,更多按照自己主观理解进行临摹,去形取意,可称之为“意临”。这两种临摹是为了进入创作阶段铺路搭桥。
临摹了一个阶段,掌握了一些画法之后,一定要与写生同步进行。如果只是临摹不进行写生,缺少对大自然的认识,没有对其实山水的切实感受,所画的画必然缺少生命,缺乏时代感。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到生活中,才能产生对所要描绘物象的深刻认识,才能产生真情实感,才能使表现方法和手段更具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