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要懂得动胯

悦太极 1周前

诸多太极拳理论中,对于太极拳中胯的问题历来强调不多,对胯的重要性也鲜有提及,往往笼统称之为“腰际”、“腰裆”、“腰隙”或者“腰胯”。即便如此,也是强调“腰”的作用,对胯几乎忽略不提。其实,这是太极拳修炼的一大误区,

这里,我们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腰胯的“腰”是指人类身体臀上肋下中间部分:而“胯”是指人类骨骼的一部分,即胯骨,它是组成骨盆的大骨,左右各一,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统称为髋骨。因此,腰和胯是人体两个不同部位的称谓,其含义也不同。腰体现在外,而胯则隐藏于内。正因为胯的隐蔽性,前人在阐述太极拳要求时往往对其不详细说或者说不清。但是太极拳真正发劲打人力量的来源就是胯骨。所以,拳师界有“传拳不传胯”一说,将胯的练法和用法当作珍贵的看家功夫,不轻易传人。

胯的重要性体现在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中。它的头一句“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中的“腰隙”,就是指胯的部位。对于“腰隙”的理解很多人解释为“命门”,比如沈寿先生说,“腰隙,腰部孔穴,这里指腰之后部第二、三腰椎之间的'命门’穴位”。也有人认为“腰隙”是“丹田”,比如冯志强先生说:“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是指意气之源在丹田,腰隙即丹田。”

笔者对“命门说”和“丹田说”均不能苟同。丹田说与人体构造不符,命门说有一定道理,但也解释不了“隙”。“隙”是缝,是裂缝,很细很小的缝。从人体骨骼结构上说,腰隙是指腰椎与胯骨的契合处,笔者称之为榫头处,这符合“隙”的含义。笔者结合自己练拳体会认为,此处轻微的变换不仅是重心的转换或调整,而且是发劲的源泉的变化。比如我捋对方左手,自己重心不能在右腿,而应在左腿,这就要求右胯走弧形向左胯转化,看似重心在右,实则在左:对方见被捋将要前倾失势回撤时,我正好胯已移向左边,即可顺劲蹉步向前方放劲。这样劲整威力大。太极拳架及推手中腰胯间隙转化比比皆是。太极拳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就是不断转化或调整自己重心,而拨动、控制对方重心,转换、调整、发放全在腰隙,主要是胯骨,以故“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王宗岳时代中国还没有人体解剖学,人们对人体骨骼结构不了解,所以,王宗岳只能根据中医学的理解来解释胯的作用,运用了“腰隙”一词,应该说是准确的。设想,王宗岳如果是指“命门”或“丹田”,他完全可以直接用这两个词。因为“命门”和“丹田”不仅是中医人体两个重要穴位,而且在中国武术中是最普遍、最具重要性的练功用词,王宗岳在指导人们练习太极拳的《十三势行功歌》里不会故弄玄虚地造出“腰隙”一词,正是因为“命门”、“丹田”无法正确表达胯的含义,王宗岳才想到以“腰隙”来说明,可谓用心良苦啊!

太极拳的发劲源自胯骨,再由胯骨带动脊骨,进而带动四肢筋骨发劲,即所谓“节节贯通”是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发的是“筋骨劲”。以筋骨发力,是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术之处。其他拳术,都以肌肉发力见长,所以练西洋拳者背肌发达,练跆拳道者腿肌

我们在练习、教授太极拳时。一再要求“用意不用力”。而这个“用意不用力”既不怎么好理解,也多引起争论。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叫“用骨不用(肌)肉”。是否令人更加明白呢?因为太极拳要求我们以超乎正常的训练方式,细致深入地控制到骨骼。

我们常说“太极处处都是手”,是这样吗?当然是!只要我们能够控制自己周身每节骨头,无论对方碰到我们身上任何部位,我们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化解、反击,就能做到“浑身都是手”,所谓“全身是手手非手”也!

既然胯骨如此重要,那如何练胯?首先要学会开胯,将胯根打开,以使胯关节松开。陈鑫说,“裆劲要开,要虚,裆开然后心气发动”,裆开就是指“两大腿根要开”。我们知道,腰部的左右旋转和腿部的虚实转换,是靠胯关节的松活来完成的,如果两个胯关节不打开,而是死顶住骨盆,腰也起不到车轴转动的作用。

“开胯”的要求,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机械性开胯。每天要拉胯、压胯,有正压、侧压等,再就是拉大马步。两膝盖螺旋外展、平面旋转,以使大腿根部产生拉力。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可使胯关节和肌肉拉开变长,具有一定韧性。二是内功性开胯。在机械性开胯基础上,通过意念,两膝先外展后微微内合,胯根松开,用意念引导胯骨部位收束、开放、旋转、整合起来,带动全身骨骼运动。比如,在盘架子中做陈式太极拳单鞭势、斜形拗步势、前膛拗步势时,右(左)膝外展旋转,以身领手,丹田运转,势子结束时两膝微微内合,使胯撑开,上下相随,外形如城墙之拱门,达到了“胯撑裆圆”的要求。这里还要注意一个问题,胯开不是胯岔、胯撇、两腿岔开越大越好,要求的是内开而不是两腿外形的撇、岔。我们应记住陈鑫的话:“裆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盖心意一开,裆即开矣。腿虽岔三尺宽,不开仍然不开,是在学拳者细心参之。”

其实。行拳、盘架要慢练。慢才能体会内在的气息运行、骨节的催动。笔者在盘练陈式太极拳一路最慢时达25分钟。现在行一路拳也要15~20分钟。盘得这样慢,是要体会“用骨不用肉”的骨骼的节节催劲,如果盘得快,7。8分钟练完,是无法体会气息、骨骼运动的。通过这样的修炼,再复而快时,才能快得顺、快得整、快得浑身都是手。

行拳、盘架、推手、散形皆由丹田统领,以胯根为主宰,带动周身骨骼节节运动,化则节节分解,发则节节催劲。依靠胯部运动来传劲发力,外形似乎是手在发劲,实则胯在催动手之劲。比如,陈式太极拳“青龙出水”势,右手自胸前由上而下弧形向右前上发劲,实际胯在右经左再到右旋转运动,方能发出右手抖弹之劲。再比如。对方封住我右手并向我发劲,而我虽然被封住右手,但我腰胯随即向左转换,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不进则罢,若进必然使对方落空,因为胯的移动已使我的重心变化,而我重心一变,则可相机得势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倾斜跌出,这是“松胯活裆”的结果。久而久之,心意合一。由内达外,自然浑然一体。发达。练太极拳者,不大可能练出什么肌肉,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所以。一般说来,太极高手是最没有健美的“样子”的。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对周身各个部位的具体要求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

  • 太极拳的裆胯

             任何武术,都是阴阳平衡对立升降,过度追求某一个局部,也是一种病,都是通过太极点来调整阴阳,阴引阳阳引阴,多数的太极都是过度追求,阳在表不得入内的外家刚猛慢练得出自己是最好的太极.拳法 ...

  • 练太极拳妙用腰裆劲

    太极拳运动讲究下盘稳固,裆内合劲;发劲提倡松活弹抖,意气劲相合,而这些技法的应用都在于行拳中腰裆劲的妙用.运用好腰裆劲会让练出的太极拳韵味十足,推手实用内劲发挥淋漓尽致.     什么是腰裆劲?我所说 ...

  • 打太极拳要掌握方法,“定丹田,动胯轮”,让我们一起来体会

    山不避水,虎不辞山.山高根基厚,高耸入云.虎猛势力狂,骨重筋长.功纯拳势绵,朴实无华.进得庙门,方见真佛.拳法是什么,练拳的方法.何为功法,出功力的法门.读书望气,观拳品劲,鉴人看德.凡事,都有个讲究 ...

  • 练太极拳不会开胯的终于“有救了”

    开胯和腰档转换 一.胯的位置 要讨论开胯,首先要搞清楚骨盆.胯.裆的概念和关系,因为有些拳友的困惑就源于对这三者的混淆.骨盆(又称盆骨.盘骨)是由骶骨(脊椎骨的组成部分,上接腰椎,下接尾骨).尾骨和两 ...

  • 练太极拳不会开胯的终于“有救了”(附视频),捉紧看看!

    练太极拳不会开胯的终于“有救了”(附视频),捉紧看看!

  • 练太极拳应该怎样移动胯裆?

    初学太极拳时的印象,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和后来在一些书刊上看到的,都说练拳时前进后退胯裆应当"平移".当时认为"平移"很简单,其实这是对于"平移" ...

  • 太极拳不会开胯的终于“有救了”,一学就会!

    一.胯的位置           要讨论开胯,首先要搞清楚骨盆.胯.裆的概念和关系,因为有些拳友的困惑就源于对这三者的混淆.骨盆(又称盆骨.盘骨)是由骶骨(脊椎骨的组成部分,上接腰椎,下接尾骨).尾骨 ...

  • 练习太极拳必须懂得太极得呼吸术,呼吸术动作分解!

    练习太极拳必须懂得太极得呼吸术,呼吸术动作分解! 练习太极拳必须懂得太极得呼吸术,呼吸术动作分解! 展开

  • 太极拳如何练落胯的方法

    关注: 落胯亦叫沉胯,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 太极拳练落胯的方法一 太极拳的落胯只有在松.静.沉著地练习以找回本性了.落胯不 ...

  • #太极拳#松腰落胯,就是把腰部向下松?把...

    #太极拳#松腰落胯,就是把腰部向下松?把胯向下坐吗?如果真是这样,腰永远都别想松了. 松腰落胯,是说通过落胯来实现松腰.你的胸骨以下.胯骨以上这一段脊柱,叫腰椎,要把这一段腰椎松开,叫松腰. 松开,是 ...

  • 太极拳的松肩开胯,总结的太到位了!

    松肩开胯,是说要松肩关节,松胯关节,使关节周围筋腱.肌肉.软组织.神经系统等放松,让关节运动幅度加大,气血畅通,气机自然,内劲贯通无滞. 我们经常说,上阴下阳.内阴外阳.前阳后阴.比如,手臂平展,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