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嘈杂病”?

中医内科樊医生

17小时前 · 高校方剂学专业教师

这里所说的嘈杂,指的是中医病名。明代 《景岳全书·嘈杂》里说:“嘈杂一症,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腩懊恢,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其病证常有胃热、胃虚、肝郁、血虚之不同。

患者戎先生,初诊主诉: 6年前因食用烧烤后出现胃脘隐痛,自行口服“消炎健胃”药物一周,并未在意。从此胃脘部间断胀满不适,进食后尤为显著,伴口干,一年来症状持续出现,消瘦,面色少华, 饮食一般,大小溲可。

【西医诊断】进行胃镜检查示: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呈萎缩性改变,分泌物减少。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 嘈杂病。精神抑郁,纳谷不馨,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四肢清冷,整日不思饮食,饭后脘痞加重。大便常 4-5日一行,然而却便质软而形细,舌淡苔白腻,脉弦。

【治则】养阴通络,升阳益胃

【处方】当归芍药散。当归 炒白芍 生白术 茯苓 泽泻 莪术 麦门冬 半夏 砂仁 白花蛇草 仙鹤草

【二诊】一周后胃脘胀满已减,但食后仍稍胀,略有饥饿感,口不渴,大便 2日一行,量不多,苔白腻稍化。此为湿邪渐化,脾胃运化之机尚未来复,再以原方继进7服.

【三诊】 半月后诸症缓解,大便2日一行,较前通畅,但仍觉神疲乏力,胸痞气短。再以补中和胃,佐以活血。处方如下:炙黄芪,生白术, 制苍术,熟附子, 鸡内金,太子参,陈皮,京三棱,蓬莪术,玫瑰花,橘络;

【四诊】三周后纳谷渐佳,精神来复。观其舌质转红,脉渐有神,再以原方加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红枣,14服。五诊胀去便通,渐成条理,再以前方20剂量,炼蜜为丸,日3次,饭前服用。服丸药6月之后,经胃镜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已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 嘱其继服中成药香砂六君丸,进一步巩固。

在中医看来,此类病的病机当为胃阴津不足, 萎缩即不荣,不荣则失濡,失濡则阴伤,只有濡润胃络,滋养胃阴,是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大法。 但萎缩既是不荣,更是不通,存在气血津液的流通不畅。《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 ,以当归芍药散合麦门冬汤,以川芎易莪术,人参易太子参,粳米易砂仁,加白花蛇草、仙鹤草组成,从而达到“燥者润之”“燥者濡之”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