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空间格局演化

节选自《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山(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赵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原文刊发于《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年第4期  

我国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空间分布均在海洋生产总值空间椭圆的北部,且第一产业更靠北部;海洋第三产业分布在海洋生产总值空间椭圆的南部(图1)。海洋第二产业空间发展最为聚集,其空间格局椭圆面积最小。海洋第一产业空间发展最为分散,并且其空间椭圆面积大于海洋生产总值空间椭圆面积。
图 1  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说明:底图来源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http://bzdt.ch.mnr.gov.cn/),审阅号为GS(2016)2884。

海洋经济三次产业均整体向西南方向并以南为主要方向移动,海洋第二产业空间位移距离最大,海洋第一产业次之。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在2012年后稳定保持向西南移动的态势,海洋第二产业在2011年后基本稳定保持向西南移动的态势并在2014年后主要向南移动,海洋第三产业自2011年开始由向东转为向西移动并在2014年后大幅向西南方向移动。2009—2016年,海洋第一产业空间椭圆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79.95 km(其中,向西移动16.17 km,向南移动78.30 km),海洋第二产业空间椭圆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90.78 km(其中,向西移动27.07 km,向南移动86.65 km),海洋第三产业空间椭圆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45.79 km(其中,向西移动27.47 km,向南移动36.64 km)。

海洋经济三次产业呈现不同的空间发展模式。海洋第一产业空间集中化发展,其空间格局椭圆面积有减小的态势,呈现长轴方向收缩、短轴方向扩张发展;海洋第二产业空间集中化发展,其空间格局椭圆面积有减小的态势,呈现长轴、短轴方向均收缩发展,并且长轴有1.17°的顺时针旋转;海洋第三产业空间扩张化发展,其空间格局椭圆面积有增大的态势,呈现短轴方向扩张、长轴方向收缩发展,并且长轴有0.99°的逆时针旋转。

2009年我国海洋第一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指数最大,海洋第三产业次之,海洋第二产业最小。2016年海洋第三产业不平衡指数最大,其他两类产业不平衡指数相同。具体来看,我国海洋第一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指数有减小的趋势,且在2013年之后保持稳定减小;海洋第二产业不平衡指数明显增大,且在2013年之后持续显著增大,表明我国海洋第二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显著增强;海洋第三产业不平衡指数在波动中有所增加,且在2014年之后持续增加,表明我国海洋第三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程度增加。

我国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动态度最大,海洋第一产业动态度次之,海洋第二产业动态度最小(图2)。分省份来看,海洋第一产业动态度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天津、江苏、河北,海洋第二产业动态度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广西、江苏、广东,海洋第三产业动态度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广西、河北、福建。

图2 各省份海洋经济发展动态度

海洋经济三次产业具有不同的区域发展特征。海洋第一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较高的省份依次为山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2009—2016年,辽宁、广东、山东、上海四省份海洋第一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减小,其他省份所占比重均增大,其中,江苏、福建增加最为显著。海洋第二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较高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山东、江苏、福建、辽宁;辽宁、天津、浙江、上海、河北海洋第二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减小,其他省份所占比重均增大,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增加最为显著。海洋第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较高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山东、上海、福建、浙江;上海、辽宁、浙江海洋第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减小,其他省份所占比重均增大,其中,福建、山东、广东增加最为显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