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新型微创方法,可达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它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一、ESD的优点

ESD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

与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进而避免局部复发。

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不管表浅病灶大小、位置及是否存在纤维化,ESD均可对其切除,但是上述优点是以穿孔、出血等风险增加及手术时间较长为代价的。

它具有以下优点:

1.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

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

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5.在疗效评估上非常乐观,据相关研究显示:

  • 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 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

总之,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二、ESD的适应证
1.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

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

2. 胃肠道早癌

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适应证为淋巴结转移,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如何,均能应用ESD切除。在日本,ESD已被确立为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

目前 ESD 治疗早期胃癌适应证为:

(1)分化型黏膜内癌、无溃疡发生;

(2)溃疡、分化型黏膜内癌,病变直径<30mm;

(3)sm1浸润分化型腺癌,无溃疡发生,无淋巴即血行转移,病变直径小于30mm;

(4)低分化型黏膜内癌,无溃疡发生,病变直径<20mm。

对于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可视为相对适应证。

3.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L)是指一大类消化道上皮以下组织起源的实体肿瘤,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类癌、异位胰腺、囊肿、静脉瘤等,对于直径>2 cm的黏膜下隆起需ESD治疗。

三、ESD的禁忌证

1.病变隆起试验阴性(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后局部无明显隆起),提示病变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与基层间有粘连,肿瘤可能已浸润至肌层组织。

2.心脏、大血管手术术后服用抗凝剂、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者,在凝血功能没有得到纠正前,严禁ESD治疗。

3. ESD在肿瘤剥离过程中技术难度高,耗时较长,清醒状态下患者难以耐受,手术过程中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及胃腔内血性液体、染色剂等易造成患者呛咳、误吸、窒息等。手术在全麻、气管插管的状态下进行较为安全。

.ESD的术前准备

  • 掌握无痛内镜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有无心肺疾患及高血压病史,了解药物过敏史,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

  • 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无痛内镜下ESD的目的、治疗过程、安全性及其优越性告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的病例,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 嘱患者前一晚进清淡、易消化食物,术前12h禁食。

  • 患者术后严格禁食,给予抑酸、抗炎、止血和保护黏膜等药物,逐步开放饮食。

  • 一般经过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术后较大的创面基本能愈合。

  • 术后定期内镜随访可了解创面愈合程度及病灶有无复发等情况。

ESD的术后护理

1.做好患者复苏护理,做好交接班;

2.病理标本及时送检;

3.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24h,避免大幅度活动,观察有无发热、心悸、冷汗、腹痛、便血等感染及出血并发症;

4.术后禁食48~72h,然后改为温凉流质(米汤、面汤\牛奶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面条、粥等),禁食粗糙辛辣食物,半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出血且创面较大患者延长禁食时间,遵医嘱给予营养、抗感染、制酸药物应用;

5.ESD术中使用的金属夹会随着创面的愈合而自行脱落排出,做好患者解释,消除患者顾虑。手术创面会形成溃疡,一般1~2个月后完全愈合,嘱患者定期复查随访内镜。

6.术后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黏膜下层浅层癌有局部残留及复发风险需密切随访。间隔3个月、6个月、12个月、1年、1年、1年共6次随访,必要时追加腹部增强CT,如有局部复发可以及时内镜下切除!

八、患者须知事项

(0)

相关推荐

  • 走近ESD——内镜“超级微创”时代的引领者

    最近接诊了一位患者,半年前曾住院行肠镜下结肠多发息肉摘除术,年前门诊复查肠镜时在乙状结肠距肛门30cm处发现了一枚侧向发育型息肉,由于病灶为扁平隆起形态,且处于肠腔拐弯处,因此检查时极易漏诊,内镜下无 ...

  • 这三种消化内镜技术,你熟悉吗?

    全是都是E开头的,我们姑且叫它们三"E"吧!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编辑:刘世义 NO.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 ...

  • “恭喜你,你查出胃癌了!”

    毫无疑问,令人谈虎色变的癌症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大多数人认为,得了癌症,就像是收到了一张限期执行死刑的判决书!人们在听到癌症诊断的时候,都会联想到可怕的死亡! 得了癌症,家属希望医生瞒着患 ...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疾病:未填写病情描述:男,您好主任,早晨大便一次,刚刚又查了一个血常规想获得的帮助:就是按主任给开的药治疗的过敏史:无.(2017-12-12填写)既往病史:无.(2017-12-12填写)影像资料病 ...

  • AGA 临床实践更新:美国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窥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亚洲国家建立的内窥镜切除术,在欧洲和美国的早期采用者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术式来切除腔内胃肠道中的早期癌症和大的病变. 本专家评审的目的是提供有关ESD临床实践的最新信息, ...

  • 论著|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时机选择研究

    通信作者:管文贤教授 通信作者:凌亭生教授 王    萌医师 刘    颂医师 [引用本文]王    萌,刘    颂,张    松,等. 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时机选择 ...

  •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 38(6) : 428-433. 王强, 吴晰, 蒋青伟, 等. 摘要 Abstract 目的 总结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 ...

  • 胃肠道早癌不用开刀——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新型微创方法,可达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它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 ...

  • 消化道早癌不开刀——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ESD即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起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 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切除深度: ...

  • 面面俱到: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以对消化道表浅肿瘤进行治愈性切除.尽管其在日本已经成为符合适应症的疾病的标准治疗手段,但是在西方国家应用较 ...

  • 澄迈县人民医院内镜室开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内痔套扎术等二项新技术

    澄迈县人民医院内镜室在海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杨维忠主任的指导下,成功实施了首例粘膜剥离术(ESD)及首例经内镜内痔套扎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恢复良好. 病例1:患者女性,60岁,近1月余来无 ...

  • 盲肠LST黏膜剥离术线辅助下创面闭合术

    a:盲腸5cm大小的LST b:6cm大小的ESD创面 C:用带线夹子把持ESD创面外侧的正常黏膜. D:在夹子(无线)的根部夹着刚才的带线夹子的线,夹住对侧的正常黏膜. E:拉线的话ESD后创面就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