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春联(修订版)

徐建华

1970年代,父亲是大队学校的民办教师,我还是一名儿童。大队是农村的基层单位,我们大队管辖12个小队(自然村),约有近千户的人家。每逢春节,家家户户的堂屋里要换新春联,大门口要贴新春联,讲究的人家,独立的猪圈和柴房的门口,还有各小队的保管室,大队的大礼堂、学校的门口都要帖春联。那些春联,都是父亲自备笔墨、义务写的,为此,他在年前总要忙上好多天。

父亲坐在村学校的老师会议室里写春联。会议室有三十来平米,一个乒乓球台占了会议室中间大部分位置,靠两边墙放着几条长板凳,是老师们开会坐的,一个村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也就十几位老师。最里边墙角处有一个旧柜子,墙面朝南、与校门平行开着一个窗户,窗户下摆着一张简单的办公桌,桌上有一大瓶墨汁,还有两支大小不同的毛笔。桌子旁边有一方形木凳子,父亲就在木凳上,坐东朝西,在办公桌上写春联。

人们陆陆续续拿着大张的红纸来到会议室,告诉父亲要写几幅春联,帖在什么位置。很多人把红纸放下后就去忙别的事情,等有空再来取写好的春联。也有些人排队等着,看父亲写春联,和父亲聊着天。还有些人来问父亲,写几幅春联要买几张红纸、或家里的老人逝世未满三年,该买什么颜色的纸写春联。我记得,父亲的答话中包含这样的信息:人们可以从商店买到半张纸;家里有老人逝世,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写春联,到第四年再用红纸写春联。

父亲根据各家提供的纸张和需要几幅对联的要求,先把纸叠好裁成长条状。父亲把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张开成一撮,那就是他的尺寸,裁出的纸规范又标准。各家各户春联的宽窄不尽相同,提供的纸充足,对联就裁的宽一些;提供的纸少,要的春联又多,对联就裁的窄一些。据我观察,父亲总是尽力用好人家的纸,尽力把对联做的美观大方。裁成条的纸还要折叠成一格一格的,再折叠出每一个格子的对角线,而后展开,在格子里写上毛笔字。人们都用欣赏的目光看着父亲裁纸、折叠格子,那过程透出父亲写春联的认真和讲究。

父亲写字是一气呵成,一笔一划行云流水却力透纸背,煞是好看!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毛主席的诗,如: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横额:胜利前进;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横额:改天换地;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横额:移风易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横额:欣欣向荣。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横额:春满神州;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横额:战天斗地。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横额:锦绣中华;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横额:举国欢庆……如果是猪圈的春联则写的是,猪是家中宝,肥是地里金,横额:六畜兴旺。

父亲写春联的时候,我站在他对面双手轻牵着春联,一格一格往前帮着他移纸。写完后,我和父亲各拿着春联的一端,把它“抬”到乒乓台上或地上,等着墨迹晾干。一边做着这件事情,父亲一边念春联给我听,在我还认不得多少字的时候,那些春联已经耳熟能详。

几天后,送纸来写春联的人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会议室陪父亲聊天或下象棋。人们劝父亲收摊回家办年去,父亲说:还有谁谁谁家没有来。谁家没写春联他都记得,那些没来的人都是有困难人家,也许正在筹挤买春联纸的钱。有些家买的红纸多出一联半联,父亲就问人家可不可以把多余的红纸留给他,有的人说这点纸还有别用,拿了回去;有些人说没有什么用,就留给父亲。父亲把那些多余的纸拼写成一幅幅春联,让这个人带一幅给某个五保户,让那个人带一幅给某个贫困人家,还叫别人带信给某人说:他们家买半张纸来就可以了,这里还有一些纸可以用上。即使这样,他还是不能照顾到所有需要照顾的人家。

一次,父亲正在和娄老师下象棋,一位乡亲拿着一张红纸来,要父亲给他家写两幅春联,说裁窄小一些没有关系,是过年的意思就行了,父亲二话没说应承下来。那人走后,父亲用手撮把那张纸量了又量,和娄老师商量:要写的看的过去,只能写五个字的春联,还要补帖他家一个横批。他们决定后,父亲写好了第一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欣欣向荣。第二幅写什么呢?总不能两幅写一样的吧?他们各自说了几个五字春联,父亲都笑着摇摇头否决了。我说:就写“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横额:继续革命”吧。父亲和娄老师听了哈哈大笑,并采纳了我的建议。娄老师说:了不得,了不得,这个细丫头会创作春联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这件事情,让我得意了好久。

总是在各家各户的春联写完之后,父亲才从柜子顶上拿下早已经买好的一张半红纸,给自己家里写春联。那过程照样庄严而又流畅,只是写的内容与众不同。很多年,我家基本是这样的,堂屋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横额:毛主席万岁。大门口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额:为人民服务。我注意到,只有我们家的对联是这两幅,小时候以为这是父亲为自家保留的一点特权。现在觉得,这两幅春联少了一些喜庆的意思,父亲没有用给其他人家,父亲只用给自己家是在表明一种心迹。

想想当年那个景象,在过年的时候,全大队处处贴的都是父亲写的春联,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对父亲的春联赞不绝口,那是多么幸福的感觉啊!

1978年冬季,我家做了新的砖土瓦房,学校给我家送了一幅有卷轴、不用横批、用的时候挂起来、不用的时候收起来的深红洒金长春联。1979年春节来临之前,我就和二姐讨论,父亲会在这幅春联上写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呢,还是会写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呢?我认为是前一幅,因为那一幅历来是堂屋用的。二姐认为是后一幅,她说其实父亲更喜欢鲁迅的句子。

临近春节,父亲展开那幅春联,用手撮量了长和宽,没有立即动笔。他笑着对正紧张围观的孩子说:你们说写什么呢?二姐说:“写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我们家住新屋了,要玉宇澄清。”父亲笑着看着我,我其时正在读了一本《古今对联大全》的书,还做了很多摘录。我说:“写爽气西来云雾拔开天地泰,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和二姐的意思一样,我们家住新屋了,以后不愁了。”父亲听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凝重,但他很快轻松起立,挥毫泼墨,一挥而就写下这样一幅春联:花迎彩蝶翅冲云,柳曳清风泉照月。这是父亲写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一幅春联,也是他为家里写的最后一幅春联,那年夏天他检查出患了食道癌,次年春节过后逝世了。

父亲逝世后,那幅对联哥哥一直小心地珍藏着,只舍得在过年期间挂上一个正月。1998年夏天,老家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那幅春联浸水破损,哥哥很心疼。那时候,小县城很难找到专业裱糊和修复春联的人,更不用说在农村。哥哥自己用米汤,小心翼翼地修复了春联,晾干藏好,过年拿出来挂的时候,发现春联又遭了鼠害,只得忍痛割爱。我每次回老家,哥哥说起那幅春联,还深感痛惜。

2013年元旦在老家,哥哥看到我用数码相机给家里的老家具拍照,又提起父亲写的那幅春联,说那时候要是有相机,把那幅春联照下来就好了。这一说,我们都想起,父亲生病期间,村里有两户人家做新房,父亲给他们一家写了一个门额,用阳文刻在做门楣的石条上。一家写的是“胜利前进”、另一家写的是“兰桂腾芳”。我没有亲眼看到父亲写字的过程,后来,在石条上看到他写的字,真叫漂亮!“胜利前进”是沉稳厚重的黑体,“兰桂腾芳”是秀逸清俊的行楷。父亲逝世后,每经过那两家门前,总禁不住驻足凝视,那是父亲的手迹。

想起这些,我拿着相机叫上哥哥和二姐,一起去寻找父亲的手迹。一家的房屋已经翻修成楼房,刻着“胜利前进”的石条不见踪影。另一家的房屋保持原样,退休的四叔住在那里,刻着“兰桂腾芳”的石条还在大门上。我买了两瓶酒去拜见四叔,说明来意,把父亲留下来的这四个字“兰桂腾芳”拍照存念。

又到一年春节时。如今,市面上电脑与机器制作的漂亮的春联多种多样,再也不会有人像父亲那样,在寒冬腊月守在一间简陋的会议室里,为乡亲们写春联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清贫的年代,父亲的春联,弘扬了传统文化,烘托了节日气氛,装点了乡村的新春,美化了我的童年。

(0)

相关推荐

  • 郭新荣 | 我的春联情结

    作者简介: 郭新荣:曾任孝义市农技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孝义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孝义文化研究>会刊责任编辑. 我小时候,我们那里是从腊月初一就有过年的活动了.初一,这一天 ...

  • 桂长志-手写春联最浓情!

    在我的乡村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底,四野白雪茫茫,滴水成冰.这时节,年少的我总会看见三三两两的乡亲袖着双手,胳肢窝夹着红纸,嘴里哼着戏,迈过村头那座小桥,一脸希望地走进我家小院.这些人,是来找我父亲写春联 ...

  • 北墨作品 I 藏在春联里的浓浓年味

    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劈柴火,二十六剁鱼肉--二十九打老酒,大年夜贴对子.这里的'写对子'就是写春联,'贴对子'就是贴春联. 春联,集民风.民俗.书法.文学.欣赏.传统美学.文化历史于一体 ...

  • 迎春纳福话春联

    腊八节,在父母家包饺子,父亲提醒我及早准备好对子(春联).看看,距离春节还有二十几天呢,老人就开始考虑准备过节的事情了.要在十年前,春联都是父亲手书的,并不用我经手.随着父母迁居县城,住进了楼房,就少 ...

  • 过年:贴春联

    文华不如简素,读今不如述古,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老羊铲史. 2月3号上午,南营子大街中心广场, 承德市十几位书法家又来给百姓写春联,这是承德广播电视报.承德新闻网和承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共同发起的新春活 ...

  • 年味|我给乡邻写春联

    近日,看到一个关于郑板桥的小故事.说的是过年的时候,县令郑板桥叫上随从去民间体察民情.看到百姓们开开心心准备年货,郑板桥心里十分高兴.后来看到一户人家贴的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 ...

  • 渐行渐远的“年味儿”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春节的"年味儿"淡 ...

  • 强国征文|春联记

    淮南学习平台2021-03-14订阅作者:高峰春联,吾乡俗呼"门对子".春节临近,父亲从集上买回红纸.毛笔和墨汁.那卷着的红纸放在装杂物的箩筐里,被压得皱皱巴巴,展将开来,上面有一 ...

  • 山乡春联记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家乡能写毛笔字且有条件写春联的人不多,我们那里三个自然村二百多户人家,主要靠当教师的父亲一个人写春联.父亲都是白天工作,晚上自己在学校为大家写春联.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取暖设备,墨 ...

  • 散文《对联的变迁》 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我的老家淄博市沂源县,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的习俗. 在我小的时候,各家的春联,不是去集上买,而是到村门市部里 ...

  • 【散文】儿时的年味(六)

    大年三十那天,天刚亮,父亲便催促我们起床,准备年夜饭.最重要的,是写几幅春联来贴. 那时,还没有印刷的春联出现.过年贴春联,全靠手写.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这时候往往很忙. 小时候我练过几天的毛笔字.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