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宝网】消费者买高价水果,果农卖果难,谁之过?
近日在抖音上看到了一位果农心酸的水果售卖过程,一车的水果只卖了20元,而且一斤才2毛钱。一年辛苦的管理,结果只卖这点钱,成本都赚不回来。果农卖果难,消费者买高价水果,这些现象,在水果旺季是比较常见的。
实际上目前有很多人搞农业也是赚钱的,但是真正赚大钱的人是少数,水果成熟后由商贩和批发商进行收购,在这一环节往往存在着压价的现象,特别是保质期极短的水果,商贩凭借信息不对称拥有很大的议价空间,批发商拿到农产品后再进行分销,进入农贸市场等零售端。
决定农业能不能赚钱不是单纯看产品的价格,而是要看利润的空间。而大多数果农都不怎么赚钱,甚至是亏损,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农产品流通环节太多
农产品生产市场跟需求市场存在着时空上的差距,果农把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并不是马上销售到消费者的手中,而是要经过层层的环节才流到消费者的手里,这里面包括收购商,批发商,经销商等等,每经过一个环节农产品的价格都会加价,结果到了消费者手里,农产品的价格已经不低了。
也正因为流通环节比较多,层层压价,果农作为最开始的货源提供者,他们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他们可以选择的销售渠道很少,就那么几个批发商去收购,果农的话语权很低,即便有时候明知道某个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很高,但是有些批发商只给几毛钱的价格,果农也只能卖掉,如果你卖不掉最终只能烂到地里面,那样损失会更大。
二、很多果农的生产脱离市场
现在很多果农生产农产品并没有市场意识,他们在选择种什么或者种多少的时候大多时候都是在跟风,比如今年某一个农产品比较好卖,价格比较高,然后明年他们就继续加大种植这些东西,当很多果农都种植这类东西的时候,产品供应多了,那价格自然会下降下来,到明年就不一定赚到钱了。
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是非常普遍的,很多果农都没有市场意识,生产出来的东西脱离市场的实际情况,结果能不能赚钱,大多时候是靠运气,而不是靠自己去判断。
三、果农的生产不具有规模优势
相对于其他大件商品来说,农产品的价格确实是比较低的,但这是由农产品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农产品价格低并不意味着它不能赚钱,实际上我们看到目前仍然有很多地方的果农是赚到钱的,而这些果农之所以能够赚到钱,主要得益于他们规模化的生产。
规模化生产一方面是可以降低边际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价格话语权,更关键的是规模化生产之后,即便农产品单价低,但是数量多了照样可以赚到钱,这就相当于薄利多销。
一是助力改善水果市场供销信息不对称。为果农和收果商提供高效信息沟通,促进果农拓宽销路,助力收果商获得更多优质果源渠道。
三是信息透明。整个流通环节交易方式的信息都是公开的,对生产者和流通者对交易双方信息都是公开的,交易双方的信息形成对称。